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2014-04-16秦玄
秦 玄
1.彻底摆脱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式经济发展道路。在要素投入上,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要高度重视知识技术的积累,增加知识技术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加工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调动现有科技研发机构活力,优化科技领域资源要素配置,实现科技领域资源投入的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增加知识要素科技研发的政府投入,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增加知识科技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我国在知识科技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
2.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弱化政府短期行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当摒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短期绩效和短期利益视角,彻底放弃只有数量增加而没有质量提升的增长。同时,逐步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职责,可将其经济增长和发展职责局限在一些特定领域。应当将自主专利、自主发明,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应用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经济指标。应禁止各级地方政府竞相以各种优惠措施进行招商引资的做法,改进干部晋升用人制度,适当延长各级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职位的任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短期过度投资行为。
3.实行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强化国有企业市场约束。对于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应主要实行资本经营,从资本保值增值角度出发组建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进行资本经营与管理。通过强化资本经营,放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消除各级政府部门将政府意志强加于各级国有企业的传统路径。取消政府仅仅针对国有企业的各种不公平财政补助及优惠政策,让这些竞争性国有企业真正融入市场,让市场机制在国有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自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应加强社会公众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参与力度,让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防止这些领域供给过剩以及各种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大量出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市场机制所引致的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4.放宽民营经济投资行业,提高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决策,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使民营经济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将大规模培育本土企业家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全面提升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地减少其在投资和经营活动中的重复与模仿行为,进而减少产能过剩。
(陈摘自《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9期《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