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补正(一)

2014-04-16

江海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海国金山寺笺注

徐 涛

欧阳修是北宋诗坛大家,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三位先生笺注的《欧阳修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以下简称《笺注》),不仅对欧诗进行了精严详细的编年,而且还通过“题解”、“注释”、“附录”等体例,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详赡的考订、笺注、疏解,有利于研究者对欧诗的更深入研究。不过,《笺注》也偶有疏误之处,故本文补正如下:

1.卷一《题金山寺》:“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钵但惊沙。”《笺注》题解云:“《太平寰宇记》卷八九:‘金山泽心寺……按《图经》云:本名浮玉山,因头陀开山得金,故名金山寺。’”又注云:“‘海国’二句,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但牙齿完整无损,佛教徒奉为珍宝,予以供奉。传说一颗佛牙很早传入中国,辽道宗时在北京西山灵光寺建塔供奉。……惊沙:江水含沙量大,童僧盛到钵里的水有很多泥沙。”(第16~17页)

《笺注》对“海国盗牙争起塔”句注解仍有未详之处。“盗牙”之典,乃出自唐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圣躯廓润品第四》:“尔时,帝释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茶毗所,其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颔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册《涅槃部》)又,《笺注》解“河童施钵但惊沙”一句为“江水含沙量大,童僧盛到钵里的水有很多泥沙”,似亦未体会到欧诗深意。《笺注》题解已云金山寺系由头陀开山得金而得名;又刘禹锡诗云“吹尽狂沙始到金”,合而观之,欧诗内在深意是说:传说金山寺以有金而得名,如今童僧以钵盛水,却只见泥沙而不见金了。其实这两句诗皆是“春秋笔法”,前句用盗牙起塔的典故,讽刺佛寺每每宣扬得佛祖佛牙舍利,然而佛祖究竟有多少佛牙可盗?着一“争”字,讽尽其伪;后句意在说明金山寺开山得金的传言不可信,故曰“但惊沙”也。两句诗都寓有对佛教虚妄之说的批评。

2.卷一《送刘半千平阳簿》:“越鸟巢倾木半乔。”注云:“木半乔:寓意‘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特奏(按:此处指刘半千中“特奏名”进士)名属‘恩科’,与‘正奏名’有别,故称‘半乔’。乔,高,《尚书·禹贡》:‘厥草为夭,厥木惟乔。’孔传:‘乔,高也。’”(第22页)

《笺注》谓“半乔”寓意“特奏名”与“正奏名”有别,恐有穿凿之嫌,且古人称呼对方官职,例有称高不称低、称美不称恶之义,如以“明府”称县令、“仙尉”称县尉等,欧阳修断不会以“半乔”之辞,寓意友人由“恩科”入仕,故《笺注》之言不可据。又《笺注》释“乔”为“高”,并举《尚书·禹贡》“厥木惟乔”及孔颖达注为据,看似确凿,但若联系诗句来看,“木半乔”解为“木半高”则意义实在讲不通。其实,此处“乔”字乃“上疏”(即树木顶部稀疏)之意,出自《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毛亨传曰:“乔,上疏也。”(《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81页)欧诗用此意,“越鸟巢倾木半乔”,即谓树木叶落稀疏,故树上鸟巢倾覆;此诗后面还有“何处秋风催客鬓”句,益可证“木半乔”乃入秋后树木稀疏之意。由此可见,这是一句写景或写景起兴的句子,并无所谓“特奏名与正奏名有别”的寓意。

猜你喜欢

海国金山寺笺注
CLOSE ENCOUNTERS
Close Encounters
一部书,两种命运
《四库全书总目》五峰集 斐然集笺证
诗史、索隐与晚明记忆
《曝书亭集词注》笺注内容探析
览金山寺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300天冤狱谁担责
失败也能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