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预付卡行业洗钱风险防范

2014-04-16

吉林金融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预付卡商户机构

朱 乐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 110000)

金融服务与监管

浅议预付卡行业洗钱风险防范

朱 乐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 110000)

一、预付卡简介与市场现状

(一)预付卡简介

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指定范围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电子支付卡片。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礼品卡、福利卡、商家会员卡、公交卡等。预付卡按发卡人不同可划分为多用途预付卡和单用途预付卡两大类别。多用途预付卡是指由专营机构发行,可跨法人使用的预付卡种类,可在商场、便利店、餐馆等多个签约商户处使用。单用途预付卡是商业企业发行,只能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不得跨法人使用的预付卡种类,只在单个商家或法人机构范围内使用。

(二)预付卡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预付卡市场规模迅速壮大。根据上海银商资讯有限公司提供的交易数据测算,2011年中国商业预付卡销售规模达17,856.55 亿元(不含交通、通讯、校园卡、会员卡、加油卡等),预付卡消费规模达14,399.58 亿元。据此推算,商业预付卡拉动的消费已经占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十分之一。同时,多功能预付卡在各个领域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根据艾瑞咨询统计预计,2013年底多用途的预付卡将超过 3000 亿元。目前,预付卡消费场景目前仍以大型商超、百货为主。艾瑞咨询的线上调研数据显示,大型超市、商场百货是中国网民用户使用预付卡的主要场景,分别占比59.5%和15.7%;网络购物则成为第三大消费场景,占比达到12.8%。另外,便利店、餐饮娱乐场所、酒店旅行、健身也是用户频繁使用预付卡的重要场景。

二、预付卡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隐患

预付卡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支付手段的日趋多元化而逐渐发展,已成为社会公众常用的支付工具。但是,目前的预付卡领域依然存在着洗钱风险控制薄弱问题,亟需加以引导规范。

(一) 单用途预付卡存在的洗钱风险

单用途卡的资金暂不需要由存管银行管理,直接由发卡企业进行管理和支配。现有的单用途预付卡业务,虽然具体运作方式各异,但基本模式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由消费者从商户(或商户预付卡代销渠道)购买特定金额的预付卡,然后持卡在特定商户及其合作单位消费。通过发售预付卡,发卡商户可获得资金的沉淀收益(相当于一笔免息贷款)与相对稳定的客源,同时还能降低现金管理成本和假钞风险。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一旦管理不严,容易出现折价发行、偷漏税、套现、个人名义开具公司名头发票等风险。这些操作如果被洗钱分子利用,就会给发卡商户信誉带来巨大危害。

(二)多用途预付卡存在的洗钱风险

现在,我国只有取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多用途预付卡,相应风险管理已逐步得到规范和加强。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要关注以下情况。一是客户资料真实性判断。客户资料的真实性是确保客户身份识别有效性的基础和关键,而客户身份识别的首要资料来源就是客户办理购卡业务时提供的身份资料,如果不能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确认,将会丧失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对代理人身份确认。由于目前部分办理资料尚无影像信息,无法有效认定预付卡的消费人员,因此很难保证其经办人是预付卡持有人还是其代理人。三是客户提供资料存在抵触和防范心理。客户不愿意向支付机构提供涉及个人或公司的详细资料,且当账户资料相关信息变更时也不及时通知,甚至个别客户提供的信息不准确,造成持续管理时,联系不到客户本人。

三、辖区针对预付卡支付机构采取的管理措施

结合辖区现实情况,监管机构针对预付卡风险防范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机构高管指导,通过召开辖区支付机构高管会议,对其进行培训和测试,明确工作职责;二是指导机构人员依照自身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其制度执行力;三是采取多项非现场监管措施,不断督导其自觉形成业务风险分析、防控意识。通过约谈高管,全面、宏观介绍预付卡机构工作成效与亟需改进之处,不断增强高管责任意识;通过下发风险提示,详细讲解预付卡机构各类风险;通过电话询问,督导其有针对性解决具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风险隐患;通过非现场走访,现场了解相关机构工作流程、公司内部各部门配合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持续监督解决;通过召开周例会,对其反洗钱联络员强化培训与督导,各预付卡机构互动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通过持续非现场监管及机构自查,及时针对预付卡机构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四是督导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力争做到风险防控前置。对预付卡机构强调系统监控作用,减少人为风险;明确商户签约要同步进行实地尽职调查;强化内部反洗钱培训;做好预付卡反洗钱宣传。

四、工作建议与思考

(一)监管机构联动,共同强化执法检查

目前,预付卡分属人行与商务部两个机构管理,建立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十分重要,通过日常协调沟通,全面、统筹管理单一用途和多功能预付卡,同时帮助预付卡支付机构厘清工作环节,做好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的有机结合。为此,两家监管机构应加大联合检查力度,从各支付机构总部层面自上而下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了解其制度有效性,强化其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综合提高其防范洗钱风险水平。

(二)大型商场预付卡发行风险有待解决

无论是从发卡商户还是从客户角度来看,预付卡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国内市场总体较为庞杂,而且随着大型商场预付卡发行、使用日益频繁,其相关风险亟待关注、解决。一旦出现利用商场预付卡洗钱行为,或者由于发行预付卡机构公信力不足预付卡废止情况,都会在社会公众层面造成负面影响,为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有效做好大型商场预付卡发行管理是当务之急,从长远看,有必要逐步推广第三方发卡机构模式和银行托管模式。

(三)应进一步加强预付卡机构商户回访、走访

预付卡支付机构应进一步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管理,构建以客户为单位的操作模式,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开始,结合客户身份信息、业务交易内容、风险等级划分、信息更新、资金交易流向、风险等级调整各阶段进行持续监控。针对特约商户,更应该从其财务与收入状况、日常业务开展等方面对客户进行全方位分析、判定。通过商户回访、走访这一有效形式,加大系统性、持续性管理力度,保证商户预付卡操作的日常安全,做好风险管理。

[1]李晓玲.关于预付卡市场发展的一些思考[J].中国信用卡,2009,20.

[2]高佳卿.后牌照时代中国支付行业发展分析[J].中国信用卡,2011,12.

[3]刘技学.2012年多用途预付卡十大预言.中国支付网,2011,12.

[4]艾瑞咨询.2011年中国预付卡市场研究报告.2012

(责任编辑:刘晓鑫)

朱 乐,男,汉族,硕士,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经济师。

猜你喜欢

预付卡商户机构
经济法视角下预付卡消费的法律风险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买购物卡要实名
浅谈商户对信用卡业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