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第25届全国社会科学哲学大会学术综述

2014-04-16王菲菲赵春莲

江汉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院哲学精神

王菲菲 赵春莲

2014年9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25届全国社会科学哲学大会暨“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尹汉宁认为,围绕“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很有意义。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进一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尤其需要哲学的思维,尤其需要强调思想方法的自觉。他强调,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看待形势、指导实践,推动理论创新。正确的思想方法包括历史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系统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等。习总书记提出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底线思维的方法,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全国社会科学哲学大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牵头、地方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及高校哲学工作者共同参与的高端论坛。2014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出席本次哲学大会的领导专家有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院长宋亚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德顺及来自全国30余家省、市社会科学院领导、哲学研究所所长,高校、党校的资深学者100余人。会议围绕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特征、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与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在考察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精神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谢地坤教授认为,应将中国精神置于世界哲学图景中予以审视。中国精神的“全球化”不仅对各个国家、各种文化和人们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亦能够让世界更加充分地吸纳中国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精髓,更多地理解中国人民,更好地认同中国的发展。甘肃社会科学院吴绍珍认为,当前中国面向世界、对外开放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有力地激发了人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创造性活力。空军空降兵学院的刘东国认为,培塑中国精神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现与中国哲学的深度融合,找到现时代正确反映人的“存在”的“存在方式”。

在对中国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讨方面,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认为,价值观念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而在价值观念上最忌讳的,是“傻子过年看邻居”,人云亦云。价值观念的主体性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定位、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是对同一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心目当中理想和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把握好价值观的建设,重要的是自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胡江霞认为,“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人本身的可能;是人类精神价值取向的可能;是人类思想信仰的可能;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可能。

对于如何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方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梅珍生认为,要把握中国精神,必须理清中国精神内蕴的中国元素,而中国精神中深沉的爱国主义、独立的大丈夫人格、自强不息的个体奋斗精神、及其中国实践所独有的地域和行业精神,都是标识中国精神的基本元素。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郝立忠认为,中国精神就是为当代中国人民所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凝练的价值理念。当今的中国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广西社会科学院梁艳鸿着重从价值维度探讨中国精神的当代意义,认为中国精神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导地位、承继传统文化精华和激发当代文化活力、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些学者从中国精神的主要范畴方面探讨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如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许尔君认为,中国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济南社会科学院王鲁宁认为,人民幸福本位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李玉萍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中最基本的元素。

在中国精神的传承路径方面,广西社会科学院曾家华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培养勇于实践中国精神的实践力量,才能发挥中国精神兴邦兴国的巨大作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宋艳琴认为,塑造和弘扬中国精神要满足塑造当代中国精神的基本要求;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文化内容。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王菲菲认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善于把各类时代元素、地方特色元素融入到践行中国精神的活动中,加强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使中国精神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理念。

在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关系方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赖功欧认为,老子的唯道论,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一种辩证的整体观照,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表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丁四新以出土简帛本考察早期《老子》篇章的演变及其成型与定型,着重探讨道家哲学文本研究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福建李德建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大道哲学,是和谐文化之根脉,人类精神之旗帜,宇宙智慧之花朵。天津社会科学院王伟凯认为,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道德评价标准,“忠”的价值构成了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核。安徽省委党校王华斌认为,“中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结晶,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王巧生以杨时的“诚”论为中心,考察了诚在中国精神中的地位,认为诚是天人、内外贯通之道,是一切的枢纽。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魏建震认为,“和而不同”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承担着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郝晏荣认为,严复的富强理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一个完整的阐释和呈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唐光斌联系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阐述了中国精神对当前气功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梁世和认为,中国精神内在包含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进而阐述了“慷慨悲歌”精神的文化积淀过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王屹认为,敦煌是凝固的历史与跃动精神的结合,其中表达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面庞的生动写照。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的庆跃先、吴冬梅简要阐述了从孟子到朱子“以水喻性”的嬗变,论述了中国精神中蕴含的“水的哲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孙钦香认为,王船山对“古今之争”的思考对当代弘扬中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董琳认为,研究宗教文化中的身体图式和建筑空间有利于探寻宗教信仰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意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宁全红对“徒法不能以自行”进行新的解读,认为“先王之道”或者“尧舜之法”不会自然而然地施行,必须待仁者处于高位也就是为政后才有可能。

在探讨中国精神与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的关系方面,上海社会科学院何锡蓉认为,中道思维是中国精神的反映,对于维护人际、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和平,都有着理论与现实意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邹智贤探讨了精神哲学视域中的精神建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蒋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具身认知,对于当代具身认知理论具有启发意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谢文凤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中国精神作为保障,而中国精神则需要中华民族以民族认同为认知基础、以集体利益为思维导向、以积极进取为人格特质的独特心理结构做现实支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赵志浩认为,文化自觉是面对异质文化时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状态,当前中国需要把概念式的反思和形象式的建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具有现代精神又不抛开传统价值的意义世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袁永飞从实证方式的历史向度和求证方式的信仰取向,综合考察其生命,可得本命即道理、他命即真理、自命即哲理三种形态,三命实为一体,这个体就是中国哲学的主体,主导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命运前程。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教授指出,在全国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下,举办“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研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学理层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代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中国精神,为凝心聚力,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可以加深人们对于中国精神之于人类精神发展之意义的认识。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院哲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菱的哲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拿出精神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