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遗产“原真性”视角下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探讨
——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旅游开发为例

2014-04-16环,韦

荆楚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柳城县滩头仫佬族

朱 环,韦 达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基于文化遗产“原真性”视角下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探讨
——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旅游开发为例

朱 环,韦 达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针对现行很多规划和开发不能把古村落视为活态文化来保护,没有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原真性”问题,现以广西柳州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旅游开发为案例进行探讨。从塑造文化遗产的根本开发理念入手进行规划,整体构图“凤凰来仪”,重点突出仫佬族民族图腾,辅助设计仫佬族节庆长廊、服饰风情街、民歌台,创造一个神奇的仫佬古村落,塑造国家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旅游开发

《旅游规划通则》从2003年出台至今,为旅游策划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随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及城乡规划法的相继出台,中国旅游开发的深入与发展,旅游已真正走向了新时代,传统旅游规划通则下的规划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一市场需求,特别不能适应特殊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古村落旅游规划开发。第一,对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不清晰,对文化保护不专注。现行的《旅游规划通则》是在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产业的架构下构建的,局限性非常大。很多规划和开发不能把古村落视为活态文化来保护,不能保证文化的世代传承,不能保证文化创新的动力,没有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古村落的生命在于文化,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村落保护的精髓所在。现行的很多规划和开发并不能很好提出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措施。古村落保留了较多传统文化与相对封闭的空间,古村落旅游兴起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互动和碰撞,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现行很多规划和开发并不能很好促进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规避不利影响。在古村落的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如何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体验旅游产品、提出保障原住民权益的措施,很多规划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泛泛而谈。第二,旅游规划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按照现有规划通则编制的古村落旅游规划,原则性的、空洞的言论太多,往往不能对产业、文化、产品、运营和管理做出具体的指导,只能在墙上挂挂,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旅游规划难以逾越的通病。本文以广西柳州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开发规划的成功经验为案例进行探讨旅游开发的问题。

一、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概况

广西柳州柳城县古砦乡,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民族乡,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厚。仫佬族以节日众多而著称,如依饭节、开塘节、春社、秋社等。古砦乡古民居众多,其中以滩头屯围村古民居最具代表性。滩头围村古民居建于明清时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围村前是一个人工开挖的椭圆形池塘(乾隆5年开挖),池塘主要用于抵挡住正面来犯之敌。进入村庄必须经过三个大门楼之中的一个,大门楼内上方搭建有值夜人住的小楼,各户的房屋将整个村庄围拢起来,村内巷道相互连通,便于联防,强调的是防御性。而它的“血缘性”体现在,围村内的梁姓居民共有一个祖先祠堂,并且在当时也是实行“族长管理制”,管理围村内的日常事务。目前,滩头屯共有居民150多户,其中古建筑民居108户,是古砦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1]。目前已有大量的游客以及考古爱好者自发而来,已形成一定的旅游市场。

二、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旅游资源评价

(一)劣势评价

决定旅游景区能否开发成功有三个关键因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营销。据此,分析滩头围古民居景区三重因素如下:

资源禀赋:滩头围村古民居群规模较小,建筑风格较普通。由于围村年久失修,在周边又建了大量新房,古村落景观受到较大破坏。当地民俗已基本汉化,资源禀赋条件不具有唯一性,也不具有比较优势。红枫林的规模也不是很大,而且存在季节性的原因,旅游价值一般。新维原始生态林也不具有非常独特的景观价值。所以古村落的资源品位不高。区位条件:距离县城30余公里,通乡三级公路经过。区位不在交通流和旅游流轴线上。营销:营销是软实力的表现。由于当地旅游开发起步晚,旅游营销人才缺乏。

总体而言,本旅游区旅游资源条件一般、区位条件一般、市场条件一般,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旅游投资开发,只适合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对旅游区进行精雕细琢、长远规划,以求打造出传世精品。

(二)优势评价

该景区资源总体可以概括为“一心三肺”。一心即滩头围村。仫佬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民风古朴浓郁。滩头围村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建筑古老而传神。加之动人的民间传说、优秀的革命老区传统等,构造出一个充满历史和民族神韵的百年老寨风范。滩头围村追求“藏”和“聚”,有着传统的风水学上的众多含意。从东边道路进入村庄,寓意好运东来;村前面椭圆形池塘,如一面镜子,寓意出门即省,心照如镜等。三肺即蓬坡红枫林、新维原始生态林、班江水库。闻名全区的蓬坡红枫林、新维原始生态林等自然生态景观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与观赏价值,班江水库是区域内一个小型水库,田园风光资源构成一定景观氛围。

三、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规划开发理念与思路

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应从塑造文化遗产的角度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最基础的原则就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提名的条件去对旅游区进行导向性的规划设计,以挖掘仫佬族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提炼和升华仫佬族图腾——凤凰,进行主题景观设计,以期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创造一个神奇的仫佬古村落,建设宜居和谐的村落,塑造国家的文化遗产和世界的文化遗产。

(一)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在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上,宏村是一座“牛形村”, 西递是一座“船形村”,通过对实证旅游区的调查分析,基于滩头围村的现状可以运用景观生态学、仿生学,把围村的整体布局发展创造成一只“凤凰”的形态。

(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景观设计之影响

在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景观设计上,西递、宏村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基于滩头围村的文脉和民族文化,可以充分挖掘仫佬族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提炼和升华仫佬族图腾——凤凰,进行主题景观设计,以期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呈现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性

在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性上,广东开平的碉楼及村落、西递宏村都十分强调融于自然的、和谐的人居环境。 而滩头围村内部“藏”和“聚”风水格局交相呼应,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纯朴亲和的关系,具有多维文化意象和内涵。

(四)呈现建筑及技术的组合及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在呈现建筑及技术的组合上,广东开平的碉楼是一种具有防卫功能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中西建筑结构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绚丽的融合。滩头围村现状特点之一是“防御性”,二是“血缘性”。围村前人工开挖的池塘首先抵挡住部分正面来犯之敌,值夜人住在大门楼内上方小楼中,确保夜间全村安全,滩头围村的碉楼,墙上的射击孔、砖石墙,外层青砖较高的强度更有利于抵御敌人或强盗的侵袭,巷道相互连通,便于联防,强调的是防御性。而它的“血缘性”体现在,围村内的梁姓居民其有一个祖先祠堂,并且在当时也是实行“族长管理制”,管理围村内的卫生、排水、纠纷等。村内房屋一般是左右两边对称,规格相似,相互连通,既通风透气又利于采光;村前三个大门楼和各户房屋都有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如木雕、灰塑和壁画等,木雕应用于门头、挑首和檐板、承重枋处,灰塑有博古、花草、鸟鹊等多种形式及体现福禄寿子孙满堂、科举高中等寓意图案,壁画或鲜艳或凝重,以人物故事、树木、花草虫鱼、山野风光等为主题,它们无声地表达了围村房屋华丽、尊贵的往昔。

(五)具有显著普遍价值的事件、活的传统、理念、信仰、艺术及文学作品

滩头围村仫佬族节庆活动很多,有纪念“白马姑娘”的依饭节,有庆祝丰收和青年男女相亲相会的“走坡节”等。这些节庆活动的保护与传承,即是对文化的传承,也可让游客亲身感受和体验仫佬族的节庆各项仪式活动。每逢大节尤其是依饭节庆典,游客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草龙舞、抢粽粑、仫佬竹球、台阁顶马、雄狮表演等民风民俗项目。

四、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规划开发内容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将该景区开发的目标规划如下:性质及目标定位为开放式4A级仫佬风情景区、风情柳州独具特色的仫佬古村、柳城最美乡村;主题定位为神奇的仫佬古村落;功能定位为古村古寨的寻古探幽;形象定位为凤凰传奇。依据以上开发的定位目标,下面对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进行具体的规划开发:

(一)拳头旅游区: “凤凰来仪”建设

拳头旅游项目,“凤凰来仪”——以成排的枫树为线,以民居、街区、景观为实体,以民族文化及节庆为灵魂,形成凤凰来舞,吉祥非凡之势,与围村内部“藏”和“聚”风水格局交相呼应,创造一个神奇的仫佬古村落。

1.凤头——仫佬族古民居修缮

鉴于目前古民居建筑已破损严重,按照修旧复旧原则,对现有建筑进行整修。对部分民居内宅进行适度整修,以保持干净整洁。拆除有碍古迹景观的现代通讯设施、现代民居建筑等。整治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将部分村民和村民饲养的家畜、家禽全部迁出,在新建的滩头围新村安置。整治、扩大村前池塘,用片石筑构池岸,注入清洁之水,形成村池相映的格局。用片石或砾石重新铺设村中道路。用闲置居民房1~2间,开设一个仫佬族民俗博物馆。

2.凤身——桑蚕、甘蔗、蜜桔成片种植区

凤身的范围是滩头围村前的桑蚕、甘蔗、蜜桔成片种植区。建设滩头、新维、蓬坡三者之间的游步道,沿游步道两侧分别成片种植(每条游步道沿线种一种)三种柳城主要的经济型作物。划定100~200亩地,种植特殊颜色、形状的果蔬,构造华丽的凤凰身躯。

具体进行如下操作:(1)总体意境的营造:沿街区、小溪、道路广植枫树,用线形勾络凤凰骨架,秋冬时节枫叶红时,火凤凰的形象将栩栩如生。(2)实体整合:通过整合、延伸、新建及改造,用民居、街区、景观等形成民族图腾凤凰的实体,重新诠释民族文化与图腾。(3)延伸与拓展:整合围村古民居、延伸建设临水民族街、新建景观桥、改造枫林大道等,用古民居与生态景观勾络出凤凰的凤头、凤翼、凤爪、凤尾,形成天人合一的大风水布局。这即点燃了大众游客的探奇热情,更指明了村落的科学发展方向。

3.凤尾——森林旅游之枫林大道

凤尾的范围是蓬坡红枫林,通过改造现在杂乱的枫林,建设成为震撼的枫林大道。在现有枫林基础上,多渠道大力种植红枫林,扩大种植面积,种植范围从现红枫林延伸至滩头围新村(景区大门)周围,建立广西最大的红枫林基地。划定特定区域建立烧烤、野炊场。打造滩头围村景区国际书画艺术家创作基地、摄影基地、婚纱拍照基地。

4.凤翼——东街与西街

凤翼分东翼和西翼。东翼——东街,以围村为中点,以小溪为轴线向东延伸;西翼——西街,以围村为中点,以小溪为轴线向西延伸。

5.凤爪——桥梁构景

首先,桥梁构景的形状上,要有凤爪的造型。其次,凤凰的颜色,属黄绿为主,因此桥梁颜色上,不宜出现其他杂类颜色。因为枫林大道是凤尾,枫树秋季呈红黄色系,其他季节呈绿色,因此,凤爪桥梁构景颜色要以红黄和绿色系为主,以统一形成黄凤凰,或黄绿凤凰。晚上灯光可设计为红黄、绿、蓝,进行总体凤凰全景勾勒,让游客观赏夜景,可以看见黄凤凰、绿凤凰、蓝凤凰。

6.凤巢——新维生态林

凤巢的范围是围村后的新维生态林,要修筑环生态林步行小道和林内游步道。对千年古树进行特殊保护和标示。对林内较特别的树木进行挂牌标识和说明,满足科普教育需要。划定特定区域建设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乡村生态氧吧基地和森林浴基地。

(二)仫佬族民族图腾——丹凤城楼新建

凤凰是仫佬族图腾之一,是仫佬族人们视为最大的神物、灵物和吉祥物,常被用作地点、村名,其形象常常出现在仫佬人的服饰、家具、建筑装饰中,为充分展示仫佬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精神风貌,滩头围村旅游区以凤凰为分区依据,突出仫佬族民族文化特色,反映仫佬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民族图腾——凤凰为差异化亮点开展旅游区民俗旅游。丹凤城楼(阁、塔)建设在围村的中央,是围村的制高点,是整个凤凰布局的点睛之笔。

(三)仫佬族节庆长廊

仫佬族节庆长廊主要分为民族节庆展区和参与体验区两个部分。设立专门的民族节庆展区,一方面为每年的民族节庆保留珍贵的资料,另一方面为旅游观光者提供直观形象、全面细致地展示平台。参与体验区是模拟化、立体化的节庆展示,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仫佬族的节庆各项仪式活动。每逢大节尤其是依饭节庆典,游客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草龙舞、抢粽粑、仫佬竹球、台阁顶马、猫狮表演等民风民俗项目。

(四)仫佬族服饰风情街

仫佬族服饰风情街主要分为民族服饰展区和参与体验区两个部分。

民族服饰展区用来介绍和展示仫佬族服饰本源和发展历程,选取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和饰品的样本陈列,并配有中英文文字解说,形象直观地体现仫佬族的特色服饰。

参与体验区第一部分为穿戴仫佬族民族服饰和饰品。比如女子穿滚边的大襟短衣,宽身阔袖,配绣花筒裙或长裤,束青布围裙,裙带上织有几何纹,喜欢佩戴各种金银饰品;年老妇女可以在腰上束青色围裙,系带用黑白相间的棉线织出精致的几何图案,裙边还用抽纱拧线编成网状花纹,朴素而雅观。仫佬族自制的布鞋有“云头鞋”、“猫头鞋”、“单梁鞋”、“双梁鞋”等四种样式,具有结实耐穿、保暖、防潮、抗湿的特点。第二部分为体验仫佬族染布和制衣的过程。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游客可以了解和参与染布的部分过程,比如将布放进染缸,用蓝靛水浸泡,着色均匀之后捞起,用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晾干后,用石磙滚化或棒槌敲打,布料闪闪发亮、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游客可以将自制的土布买下,也可以制成仫佬族的民族服饰留做纪念。

(五)仫佬族民歌台

仫佬族文化城首先需要选定一首仫佬族民歌或请音乐人制作一首民歌作为主题曲,内容贴近仫佬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内涵,并且朗朗上口便于传唱。仫佬族民歌台定期举办民歌大赛,从大众中挑选出每年的“歌王”和“歌后”,并设定仫佬族民歌擂台,观光者可以参与挑战PK,获胜者可以得到仫佬族文化园主题曲的精美CD。

五、结论

目前,古村落的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对古村落开发时,既要注重其本身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挖掘,又要保护其原真性并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塑造文化遗产为终极目标,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重诠释民族文化与图腾,进行天人合一的风水布局,将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建设成为传世之作,使其成为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

[1] 柳城县县志,2012[Z].

[责任编辑:卢红学]

2014-01-25

广西2013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LX061)

朱环(1979-),女,甘肃民勤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景区管理; 韦达(1976-),男,广西河池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F592.7

A

1672-0768(2014)01-0085-04

猜你喜欢

柳城县滩头仫佬族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凭海临风
唐启辉
垂钓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黑龙潭
我爱我名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柳城县稻田地力与改良利用
胖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