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的力量

2014-04-16黄国雄

荆楚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办大学力量办学

黄国雄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 武汉 430071)

大学的力量

黄国雄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 武汉 430071)

大学的力量深刻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作用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作用于改变人的命运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作用于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大学的力量来源于自身的办学理念,来源于知识的创造,来源于学生的成就,来源于对社会的服务;培育、壮大大学的力量,必须正视大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把握大学发展趋势,推进大学改革,改进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大学的力量;知识创造;技术革新;社会服务

古今中外大学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表明,大学具有强大的知识传承力、科技创新力、产业驱动力和文化影响力。认识、分析、把握和培育、壮大大学的这些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大学自诞生起,就把它的力量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进步、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的力量,深刻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学起源于12世纪,从12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出现了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大学。这些大学的发展,从那时至今,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葡萄球菌曾经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弗雷明于1928年发现了可以杀死葡萄球菌的青霉素,但当时未能解决提纯和大规模生产问题。1935年,牛津大学的科研团队解决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数千倍,人类也终于摆脱了葡萄球菌的威胁,一些国家的人均寿命达到了70甚至80岁以上。1944年2月,哈佛大学科研人员成功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万用型计算机(马克1号),虽然其重量达到31.5吨,是个恐龙样的庞然大物,但每分钟可以进行200次以上的运算,甚至可以求解微分方程。哈佛万用型计算机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并促进了人类的气象、海洋、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哈佛的马克1号计算机,就没有今天运算数千万亿次的云计算,更没有互联网时代。随着计算机由机械向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发展,个人电脑日益突出地摆在了科技的前沿。195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人员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解决了适时数据处理问题,使得高速的数字计算机得以运转,为个人电脑的普及、推广立下了卓越功勋,电脑由此进入千家万户,人类开始进入个人电脑时代。

(二)大学的力量,深刻作用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进程

我国大学制度,建立于上世纪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在清末民初相继诞生。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大学的抗争促进了劳苦大众的觉醒。1919年,来自于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拉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反帝、反封建的大幕。北京大学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策源地,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提供了营养与人才。20世纪30年代,面对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各大高校学生走上街头,呼吁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为促进抗日联合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抗战爆发后,一批大学迁至大西南,在极其艰苦务件下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新中国建设积蓄了力量,这其中就有赵九章、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这所办在陕北窑洞中的大学,将一批又一批的“泥腿子”培养成军事、政治人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代,一批军事、科技、工业院校相继诞生,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人工胰岛素合成,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系统成功研发,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三)大学的力量,深刻作用于改变人的命运和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常所说“知识改变命运”,准确地说是大学教育改变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数十万知青和工农兵学生告别农村、工厂、连队,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时代骄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大学毕业后他们或政或商或出国留学,人生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同时又成为改革开放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大学教育,提升了公民素质。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话,那么这之后的大学教育则是逐步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1998年亚太金融危机后,我国决定实行大学扩招,新批准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并适当放开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从而使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劳动力进入大学学习,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独特风景。大学扩招15年来,大约有5 00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同时大学在校生数量达到2 400万左右。毫无疑问,这使得我国公民素质显著提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高级人才红利,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大学的力量,深刻作用于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

大学依城市而建,依城市而兴,同时又对城市的发展给以支撑。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对伦敦的发展与繁荣所做的贡献。在这两所大学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不仅给伦敦带来了产业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使伦敦具有文化品味、城市魅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早已成为伦敦的城市名片和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大批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为北京赢得了教育之都、文化之都、科技之都、创新之都的美名。由于有众多部委高校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北京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成长地和聚集区,对北京市的产业转型、结构优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最大的电脑生产企业联想集团、控制华文排版市场的方正集团、四通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正是从中关村走向世界。在我国内陆省会城市中,武汉是大学聚集较多的一个城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从多高校长期滋润和影响着大武汉的发展,并孕育了时代宠儿——武汉光谷。以这些高校为背景,武汉光谷以其著名高科技企业烽火通讯、华工科技、华中数控叫响世界,在国际上紧追美国硅谷,在国内正与中关村比肩,发展势头强劲。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因为有了大学,有了灵性,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大学为什么会有力量?换言之,大学的力量又来自何方?这也是每一个管理大学、身处大学、热爱大学的人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大学的力量,来源于自身的办学理念

研究发现,当今也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办得好,首先起支配作用的是它的办学理念。提到大学理念,我们不得不说起延安抗大。延安抗大的办学理念可以从它的校训、校歌中得到诠释。

抗大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抗日救国,全靠我们自已来承担……

有了这样的办学理念 ,延安抗大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准备了大量政治过硬、军事优秀的高级指挥人才,大大加快了战争胜利的进程。抗大的8字校训,不仅教育了那一代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共产主义战士,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剑桥大学校训“此地为启蒙之所,智慧之源”,耶鲁大学校训“光明和真理”,牛津大学校训“信仰与科学”,哈佛大学校训“真理”,无一不昭示着它们的办学理念。这些办学理念成为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不仅在校内,而且是终身的文化自觉。这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自觉,激励着大学不竭地进行传承、求索和创造,进而形成力量之源。

(二)大学的力量,来源于对知识的创造

知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大学力量的重要原动力。数百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大学在知识创新方面可圈可点。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近百年来其主要的知识创造有:1900年,建立全美第一个物理化学实验室;1923年,诺伯特·维纳在“微分空间”的论文中,建立了现代随机过程的教学基础,随后在信息、通讯、预测预报领域广泛运用,后将这些成果于1948年一并辑成出版里程碑式的著作《控制论》;1950年,发明磁芯存储器,为个人电脑发展提供了可能;1957年,首次完成了盘尼西林的化学合成;1986年,发明了一种全息照相技术,对医疗、通讯、设计领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2006年,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有人类情感的机器人;2013年,研发4 D打印技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性大学也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领域开展知识创造,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知识创造,从大学实验室走向工厂,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升级,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大学的力量,来源于学生的成就

毫无疑问,大学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这些高级人才离开大学后,奋力打拚,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西南联大毕业生中,有80位两院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国家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几所国内著名高校,是培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最多的几所高校,也是培养国家科技奖获奖得主最多的几所高校。国际上更是如此。牛津大学培养了6位英国国王、26位英国首相(包括撒切尔夫人)、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近40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包括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哲学泰斗培根、著名诗人雪莱、童话作家雷厄姆格林等学科巨人。剑桥大学培养出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造就了凯恩斯等贡献突出的经济学人,涌现出了弥尔顿、拜伦等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哈佛大学一共出了8位美国总统,其中就有罗斯福、小布什、奥巴马等(对中美关系做出重要贡献的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出自该校),40多位诺贝尔获得者,30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60多位世界富豪,其中就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尽管群星灿烂,但哈佛大学一位校长说,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出了总统和诺贝尔奖得主,而是让进入哈佛的每一粒金子都发光。大学的力量,就蕴藏在这发光的金子之中。

(四)大学的力量,来源于对社会的服务

大学的价值,不在于孤芳自赏、自我陶醉,而在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美国硅谷举世闻名,但成就硅谷美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技辐射。从这两所大学派生出的世界著名企业就有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施乐等。著名的摩尔定律,是伯克利分校的学生摩尔在硅谷提出的,而摩尔正是英特尔公司首创人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没有美国硅谷。台湾新竹科技园区是亚洲高科技重镇,其集成电路、计算机、生物技术、光电产业在全球独树一帜。而成就新竹科技园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的鼎力支持。这两所大学在新竹园区设立了包括精密仪器发展中心、晶片设计制造中心、高速电脑中心、毫米元件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涉及计算机、光电、生物领域的衍生公司达到30多家,为新竹园区以至台湾地区,在世界高科技产业中争得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大学对企业的人才服务方面,我国著名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发展为此提供了生动的事例。2013年华为列世界500强第315名,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华为发展到今天,背后是国内众多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的持续加盟。其中华中科技大学贡献突出,华为高管多数出自该校,6万多研发人员中,有近40%是华中科技大学学生。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也有很大提升,但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解决这些新问题、实现这些新任务,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运用好大学在知识创新、技术进步、人才培养方面的力量。其中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培养、壮大大学的力量,使之更好地造福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一)培育、壮大大学的力量,必须正视大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大学数量、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但大学发展中仍存不少问题:一是少数大学重数量、轻质量,大学数量、招生人数屡创新高,而办学质量差强人意;二是一些大学间同质化趋势日趋明显,专业雷同、学科重复、低水平发展,办学资源浪费严重;三是部分大学过分追求大校园,校园面积大、大楼高而师不大、师不优,人才培养质量低;四是少数大学发展战略朝秦暮楚,办学定位游移不定,大学名称改来改去,没有办学定力;五是一部分大学片面强调论文、科研成果,导致学术浮躁,少数大学学术腐败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大学的健康发展,弱化了大学的力量,导致我国大学办学水平与发达国家大学存在较大差距,应当引起各方面尤其是大学自身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培育、壮大大学的力量,必须准确把握大学发展趋势

大学发展到今天,激烈竞争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一些大学还在为扩大办学规模而孜孜以求的时候,不少大学敏锐把握机遇,果断转型,走依靠办学质量加快发展的道路,在内涵建设上着力,在学生培养质量上用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一做法被相当多的大学借鉴,并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其次,由同质竞争向差异竞争转变。面对竞争加剧、学生就业难度大的现状,一些高校深刻认识到同质竞争的危害,大胆探索差异竞争路子,另辟蹊径,错位发展,在学科特色上下功夫,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再次,是由自立门户向协同创新转变。一些高校打破门户之见,挣脱行业束缚,通过校校联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路径,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实现了由自立门户向协同创新的转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述三个转变,是我国大学发展的新趋势,契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大学必须准确把握这些新趋势,趁势而上、顺势而为,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壮大自身发展实力。

(三)培育、壮大大学的力量,必须进一步推进大学的改革开放

培育、壮大大学的力量,需要切实加快大学的改革开放步伐。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大学改革,要在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资源配置机制上有所突破。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让大学自主确定招生数量、学科设置、科研项目、职称评定;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要在加强党对大学全面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大学行政权与学术权的相对分离,构建教师、学生参与大学管理机制。建立大学资源配置机制,大学项目、资金、平台要以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方式,配置给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形成大学创新、创造的整体优势。同时,要改革大学薪酬分配机制,充分体现能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激发大学活力;扩大对外开放,主要是要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在大学文明方面的一切有用成果,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科学方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要紧盯国际一流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动态,聚集资源,协同创新,逐步实现赶超。

(四)培育、壮大大学力量 ,必须改进政府对大学的管理

一要实现由办大学向管大学的转变,政府对大学发展进行宏观管理,对大学办学行为进行监管,不再对大学内部事务进行具体管理和干预,真正把办学责任交给大学自身。二要实行分类管理,切实改变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根据大学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不作一般性管理,主要考核其科学研究和中高级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国内大学中的影响程度;对行业性专业型大学,把考核重点放在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上,特别是把行业的评价作为对这类大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一般应用型大学,主要考核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和努力程度。这种体现差别性的分类管理办法,打破了大学的行政级别、中央与地方大学、公办与民办大学的限制,符合大学实际,激励大学在不同方向而不是同一方向上竞相发展,办出特色。三要突出重点管理。要改变对所有大学平均用力的做法,依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选择少数办学基础好、科学实力强、人才优势突出的大学作为重点,聚集资源,重点支持,使之更好、更快发展,挤身于国际一流大学行列。

(五)培育、壮大大学力量,必须大力发展民办大学

我国民办大学起步晚、数量少、层次低,相对弱势一些。但民办大学机制活、包袱轻、活力强,不仅增强了大学的整体实力,还对公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起到了促进公办高校深化改革的作用。下一步,要进一步放开发展民办大学,使其成为公办大学的重要补充。要从政策上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民办大学,并形成充满活力的民办大学新机制。要允许民办大学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招生数量、学费水平、专业设置。对公益性民办大学,在用地、房租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民办大学,以壮大我国大学的整体力量。

G640

A

1672-0768(2014)01-0005-05

2014-01-05

黄国雄(1963-),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干部。

[责任编辑:胡璇]

猜你喜欢

民办大学力量办学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民办大学国际化教育50强出炉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夺冠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给民办大学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