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开发的探讨
2014-04-16曾莉
曾 莉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江西 南昌 330012)
我国职业教育真正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职业教育长期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物理常数测定技术”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打算新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课程目标是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行业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分析检测技能人才。课程项目化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北美国家CBE培养模式,探讨研究高技能实用型工科人才的“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能力水平,开发课程的新标准,编写课程的专门教材,突出专业为企业服务。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关于“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开发。
1.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
“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开发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本质意义。实施能充分反映学生胜任企业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项目,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对职业教育课程的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中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的根本转变。
本课程开发是对“物理常数测定技术”原有课程体系的一项变革,其课程内容、结构、实施方式等可对企业质量管理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借鉴,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虽然在各个工科类中职学校教学计划中都会在一些课程中穿插开设,但在教学中各个学校的化学教师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工科类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而明确的课程项目,不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同时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物理常数测定技术”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它将成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原来教学内容多,实验项目少,授课时数少,知识抽象,加之中职生源素质下降,《工业分析技术》中的物理常数测定知识成了学生颇感头疼的教学内容,不系统,针对性不强。如何把握教与学的深广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充分利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技术就是最佳手段之一,这就决定了“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3)国内对“物理常数测定技术”教学内容在工业分析和有机分析中已有研究,并有相关一些理论知识,但主要是针对中职教学且多为以教师上课为主的课程内容,到目前为止课程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尚有的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如无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训练仪器设备及专门的配套教材等,不方便职业教育学习,尚未有完整配套的工科类中职学校“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体系,本课程开发正好弥补此空白。
3.课程开发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本课程开发研究拟以创建“任务化项目课程”为目标,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对“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进行任务化教学设计,按照“模块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制定编写课程标准和课程编写提纲,开发新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组织教学。根据本课程的定位,用企业基层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按课程项目顺序编排教学顺序;设置课程职业活动教学模块;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 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树立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观,积极而有效地促进“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课程开发的特色和创新点
(1)特色
在研究中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使其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体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具有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课堂的研究,有利于课程建设,也将推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的改革。
(2)创新点
本课程开发研究将密切联系化工生产企业和工业分析检验技术工作岗位,注重实用性,结合CBE模式,努力贯彻以人为本、能力为本、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强调实际应用,做学一体,体现了好教易学的特点。有利于师生系统明确教学要求,理解教学内容,了解课程性质,熟悉学习方法、掌握实训技能。便于学生巩固复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课程开发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是:教学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运用调查、观察、教学研究、行动研究、实践研究等各种手段,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旨在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与调整,遵循螺旋递进的规律,整体推进试验项目的顺利实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教学研究、技能实训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
6.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拟从以下七个方面内容分析研究:
(1)“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2)“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硬件及布局。
(3)“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4)“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教学组织与安排。
(5)“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6)“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7)“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教材编写。
7.课程开发的推广应用价值和预期效益
(1)推广应用价值
本课程开发有很强的教与学实际应用价值,对工科职业人才培养有明显效益。推广途径为校内教学采纳与同行业企业推广相结合。研究成果的有效实施,不仅为中职工科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也将促进江西省工科类专业的蓬勃发展,也可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进行推广。
(2)课程开发预期效益
研究拟以创建“任务化项目课程”为目标,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对“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照“模块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制定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的组织教学。根据本课程的定位,用企业基层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按课程项目顺序编排教学顺序;设置课程职业活动教学模块;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技能实训为载体设计课程“项目任务”,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课程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树立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发展观,积极而有效地促进“物理常数测定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月.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9期.
[5]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课程环境与教师素质》,《职教通讯》,2005年.
[6]雷正光:《促进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项目课程》,《职教论坛》,2008年7月下.
[7]黄尧:《中国职业教育形势和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