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悟用”教学体系的重构策略

2014-04-16施尚雨戴玲玲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抒情言语人教版

施尚雨+++戴玲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凸显了语文课程性质,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但综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一理念的落实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凸显“语用”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构建起科学的“语用”教学体系,探索出单元“语用”教学策略。

一、构建起单元“语用”教学体系

综观现在的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是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解读上,对于“怎么写”“用什么写”关注不够,不去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式,割裂了阅读和表达的联系,有效的“语用”经验无法建立。因此,在单元主题教学中,要建立“语用”体系,确立与选择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

1.构建选文的言语表达形式体系,形成“语用”视界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以及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对于文本中的修辞手法,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外,更要注重言语表达形式的积累。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有“仿佛”“像”这些比喻词,同样的修辞、不同的用词,应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丰富性,加强朗读的节奏感,感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除了关注文中句子的言语表达形式外,还要关注某段落的言语表达形式。既要从句式层面抓重点词去感悟、体会,更要抓段式的言语结构去背诵、积累,并把这种段式当作某种场景或结构的仿写模板。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十二自然段是对“鸟的天堂”热闹场景的描写,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起初周围是( )的。后来忽然起了( ),接着又( ),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有的( ),有的( ),有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快就能背诵,并积累了这种描写“场景”的方式,此时可再引导学生以此方式加以仿写。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关注了文字本身的意蕴,又关注了言语表达形式,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

2.构建口语交际的言语表达形式体系,形成“语用”视网

每个单元主题下的交流平台、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语用”实践的有机整体。交流平台是对单元学习目标的落实与归纳,而口语交际是口头表达“语用”的实践,习作是对“语用”实践的体现。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思乡主题,通过具体景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泊船瓜洲》借“春风”“明月”抒情,《秋思》借“写信”“拆信”两件事抒情,《长相思》则把写景(雪)与叙事(行军途中睡不着)融为一体来抒情,《梅花魂》托物言志,叙事抒情,《桂花雨》叙事抒情,《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也有叙事抒情。而口语交际“浓浓的乡情”主题活动,则要求用诗歌诵读、歌曲演唱、新闻发布、相声表演等形式来表达思乡之情,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抒情的基调。口语交际是连接选文与习作的“语用”桥梁,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因此,口语交际要建构起单元教学的“语用”视网。

3.构建“习作”的言语表达体系,形成“语用”视点

单元“语用”习作体系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段式“语用”,第二部分是篇章文体结构。段式“语用”结构一般有总分段式、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等几种,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第一自然段是借景抒情,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小溪,溪的两边,水面上”来描写,通过家乡的小溪、杨柳、水鸟、流水的优美景色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难忘和怀念,这是学生要学习的段式“语用”。同时,此文又叙述了“水溪抓鱼的乐趣”“小桥的记忆”“采茶的体验”“老屋的温馨”四件事来表达对故乡的难忘,整篇文章把写景与记事连在一起,表达出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这种篇章结构“语用”正是“二十年后回故乡”习作表达所需要的方式方法。

二、探索出单元 “语用”教学策略

人教版教材虽以人文主题作纬线进行建构,但其中的“语用”知识却贯穿在文本中。因此,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中体会并把握“语用”规律,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习“语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才能使语文课真正姓“语”。

1.注重言语形式,知晓表达方式

根据王荣生教授选文功能观点,“样本”是在对选文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应该怎么阅读,怎样写作;“例文”是以选文的某个点、某个侧面为例,使学生透彻地学习如何写的事实、原理、技术、方法、策略、态度等。我们对单元主题中的选文在“语用”上作“样本”“例文”处理,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特色的同时,体会语言表达的形式,感悟选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如《小桥流水人家》先借景抒情,后叙事抒情,分别回忆了故乡的风光,记叙了家乡生活中小溪的乐趣、小桥的记忆、采茶的乐趣、老屋的记忆等事,整篇课文先写景,后记事,记事从村外到村内的顺序,这种抒情方式、表达顺序全都在文章中呈现,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中掌握表达方式,为在习作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而打下基础。

2.注重多读多写,积累言语范式

阅读教学强调多读多写,是针对“例文”中某种特定的“语用”范式而言的,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松鼠》的第一自然段,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出松鼠性格的乖巧、驯良,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在写松鼠的外形时,表达顺序是从头到尾。阅读时,要抓“它们的面容”怎样,“眼睛”怎样……体会松鼠的美丽、乖巧,进一步积累表达顺序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并迁移到其他小动物的性格描写之中。

3.注重读书方法,认清言语规律

单元主题导语中一般都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围绕目标针对选文中的“语用”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把精读课文的学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清语言规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了解说明性文章”,具体目标为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鲸》一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并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然后把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中加以运用指导阅读,把这些说明方法运用到“新型玻璃”的“产品推介会”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

4.注重结构特色,再造言语实践

教材选文大多为名家名作,在语言规范、文本叙述结构上有突出之处,能成为学生习作表达的范式。如人教学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一文,通过父母对八岁儿子写的诗截然不同的评价作对比,把“我”的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对心灵的震撼、对人生的启迪,是一辈子的影响。选文的结构特色明显,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写作特点来揭示人生的深刻道理,文本构思精巧,裁剪得当,是学生习作表达的“例文”。

5.注重言语实践,走向生活语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是把语文课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语文变成用语文、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的“大语文”思想。如《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桃花心木》等,是对学生有启发、启迪,对学生自身生活有感触的文章,都是引导学生由课内向生活发展的“语用”点。我们的语言实践要更多更灵活地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一句话:生活处处皆语文。如口语交际“浓浓的乡情”,可让学生背诵诗词、学唱歌曲、观看影视作品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天台山文化启蒙》一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语文活动提供语言运用的平台,让语文成为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介质。

(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 317200)

猜你喜欢

抒情言语人教版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会抒情的灰绿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约会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