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要我读”走向“我要读”

2014-04-16郑腾雁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绝响儿童文学学生

郑腾雁

【设计理念】

这是根据“感悟成长”主题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整本书的扩展阅读。本书的导读分别在读前与读后进行。读前,让学生猜测、观察,读书评,知作者,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从“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读后,有效发挥作品作用,利用本书丰富生动、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比较评说,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从故事的情节、角色到主题意义,从文本言语形式到文本评论,吸收新知识,激发新思考,让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思索、成长。

【书籍简介】

《绝响》是衢州本土女作家毛芦芦“不一样的花季”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为《小城花开》《柳哑子》)。作品以青春与童年的视角对中国历时八年的抗日岁月进行了充满热血与温情的解读。小说文字优美细腻,情感震撼人心,唯美抒情的笔调之下是对战争给青春与童年带来伤害的反思,韵味悠长而颇具力度。而文中推崇的热血、正义、刚强等品质则为当下以温暖、柔美、趣味为主调的儿童文学创作界带来了一股阳刚正气。

儿童文学大家曹文轩为该书作序推荐,称之为市场上首部以“抗战烽火”为背景的少年小说,并把这三部小说出版的意义提升到了改变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格局的高度。

【内容提要】

在宁静的樟树湾小镇,美丽聪明的林芝与父亲相依为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她陶醉在父亲优美的二胡声中,也陶醉在父亲对她的无尽宠爱中。然而,一艘神秘的大花船带来了另一个漂亮的女孩百卉,她对音乐的感悟打动了父亲。父亲的心倾斜了,他为了收百卉为徒,甚至为她搭了一座江上浮桥。一直专享父亲宠爱的林芝陷入了痛苦之中,少女的心事纠结如麻……

经历种种曲折之后,林芝与百卉终于冰释前嫌。可就在这时,传来了日本军队逼近的消息。父亲将女儿和百卉藏入家中的密室,自己却拉响了藏在二胡中的炸药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父亲的二胡已成为绝响,命运将两个花季少女推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阅读要点】

1.这本书的故事来源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了,书中人物所经历的人事变迁、生离死别,也许我们永远也经历不到,可是读来却倍感亲切。书中哪些事让你感动,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了解书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人物特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品味故事中人物的悲和喜。

3.这是一本真情与唯美交融的书,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你认为写得美的句段,如巧用比喻、背景衬托、形象与生动的描写……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字,体验诵读的美妙。

4.了解作品主题,读出作品内在的东西。文中哪些人经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面对战争,他们是怎么做的?

【问题提示】

1.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哪几个?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2.你喜欢书中的谁?你怎样评价书中的人物?

3.书中有许多形象细腻的比喻句,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4.书中的景物描写也是别具一格,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书中有很多写心情的秘诀。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批注。

【活动设计】

课前畅聊,激发阅读期待

(一)课前猜测,吸引学生关注

师:同学们,在“感悟成长”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人物。你对成长有什么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群孩子,一群在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示书名,齐读书名)

师:就书名猜一猜,这本书会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观察封面与封底,学会提取信息

师:插图上画了什么?你注意到什么细节?你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

(生齐读封面上的文字:“让孩子们知道这段历史,是为了他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著名作家曹文轩倾情推荐”。)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了解了什么?你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师:读一读封底的文字,现在你知道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了解作者,初知梗概

师:读作者简介,你想说什么?

师:毛芦芦是我们衢州人的骄傲。曹文轩在序中这样评价:“毛芦芦写作战争三部曲,其用意是令人尊敬的。它们的出版,对于调整中国儿童文学‘快乐化格局,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书,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这样的书。”

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内容梗概。

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随机点播自己喜欢的篇章,教师讲读)

师: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请带上你的期待,带上你的好奇,踏上美丽的阅读之旅吧!

课后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引语:世界上最动人的一刻是读书时皱眉的刹那,世界上最开心的一刻是读书时会心的一笑。我们展开书页,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和作家亲密对话,共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一)“精彩回放”——畅谈故事情节

师:前不久,我们一同阅读了毛芦芦的小说《绝响》,隽永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带进了七十多年前的江南乡村……

师:书中哪些事让你感动?请畅谈自己难忘的情节,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味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章——《林栀走天涯》,讨论故事耐人寻味的结尾:“林芝”改名“林栀”有什么含义?

(二)“人物素描”——讨论故事角色

师: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师:书中的人物各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特点。

师:书中的人物让你联想到某些认识的人或让你想起其他书里的人物吗?你有什么感受?

(三)“主题确认”——探寻文本意义

师:对你而言,这本书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师:文中哪些人经历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

师:面对战争,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作品以“绝响”为题,最显而易见的是林老爷拉响琴,拉响琴中的炸药,在震撼大地的绝响中壮烈牺牲。除此之外,你认为流淌在书中的哪些话、哪些事也是绝响?

(师生共读作者后记——历史将牢记衢州人民的英勇和铁血,将牢记中国人民的英勇和铁血,讨论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四)“寻幽探胜”——探究文本言语形式

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哪些独特的语言味道?(预设:形象细腻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比比皆是)

如:天冷,偏西的太阳淡白得像是一锅清汤中唯一漂着的小鱼丸。那丸子的香味,连汤自己也难闻到,更别提喝汤的人了。那太阳好像温暖它自己都不能够,就更别提温热大地万物了。石板路被冻得嘎嘎响,那是寒风在开心地磨牙齿哩。嘎巴嘎巴,寒风锋利的牙,已经扯碎了不知多少树木的叶子和枝条。

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哪些独特的表达形式?(预设:心理描写蕴于环境描写中)

如:四周围,那青青的麦苗听着这一双儿女伤痛无比的痛苦,却全扑哧扑哧地大笑起来。它们觉得,在生生不息的大地上,在浩渺无边的蓝天之下,这两个孩子的伤心委屈,实在是太渺小太稚嫩太不值得一提了。

(五)“推而广之”——尝试评论推荐

师:写下这本书吸引你的几个因素。你可以怎样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写一写推荐稿。(师生共同探讨,完善推荐稿)

师:毛芦芦还有许多作品,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渴望,带着你们的梦想,带着你们的追寻,走进这些书里去。

【相关资料】

毛芦芦,本名毛芳美,浙江衢州人。199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科。先后任浙江衢县石梁中学教师,衢县报编辑、记者,衢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学指导。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了《芦花小旗》《暖雨》《青梅竹马》《福官》、“不一样的花季”三部曲(包括《绝响》《小城花开》《柳哑子》)等十五部作品。曾三次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浙江省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324300)

猜你喜欢

绝响儿童文学学生
刊首语
赶不走的学生
听蝉
学生写话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嵇康·绝响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绝响”的启示与追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