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4-04-16孙立航魏新添陆玲玲袁新张琪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英语

孙立航 魏新添 陆玲玲 袁新 张琪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孙立航 魏新添 陆玲玲 袁新 张琪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信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语言,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传媒复合型人则成为当务之急。某些高校顺应形势发展,纷纷设立传媒学院或专业,开设了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如双语播音、对外汉语、国际商务、国际传媒、涉外文秘等等。但是,目前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为数甚少,并且其中的很多院校还存在着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不清等问题。培养这种跨界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中国梦的要求。因此,如何体现专业特色,特别是如何与传媒传媒特色很好地结合、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仍需深入探讨。本课题将剖析英语涉外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以国际传媒为导向的英语涉外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英语 传媒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国形象

1 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剖析

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顾名思义,是指具有两个或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故可认为,解决国际传媒中被动局面,核心问题是高级英语传媒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只有高素质、高觉悟的英语传媒人才才能解决我国对外传播管理体制其他方面的问题,才能解决我国对外传播的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以国际传媒为导向的英语复合型人是当下各个英语及传媒院校的诉求,也是顺应媒介发展趋势,成为中国国际传媒的必然追求。

1.1 国际传媒环境的变化凸显国际传媒人才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传媒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第一,中国已经逐渐纳入了世界交往的体系,中国的一举一动与世界相关,而不再独立于世界之外。第二,中国在技术上进入了信息社会,不可能再存在信息的封闭了。应对国际传媒环境的变化,提升国际传媒有效性是摆在我国传媒界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而为使我国在国际传媒中掌握主动权,其核心问题是高级英语传媒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而高标准、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为英语和传媒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国内高校英语涉外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瓶颈

1.2.1 开办英语传媒类专业高校为数不多,人才资源短缺

据调查统计显示,全国有232所高校开设传媒专业,在我国共有全国有232所高校开设传媒专业,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大学等学府的传媒类专业排名靠前。同时,在全国667所大学(不含民办高校)中,共有554所高校开设英语(翻译)专业,成为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其中: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业排名靠前。但是,在这些高校中,将英语与传媒结合起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高校却为数甚少。

1.2.2 开设英语传媒类专业院校培养模式不完善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英语涉外传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传统培养模式,即“传媒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综合院校的传媒类专业创办的国际传媒专业,是国际传媒传媒人才的最主要来源。二是外语院校国际传媒专业培养模式,即“英语专业+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一般是英语院校依托自身的英语优势,增设部分传媒课程,按照近年流行的复合型人才模式进行专业培养。这两大块构成了英语涉外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流。

2 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才培养切入点

2.1 英语与新闻传播的有机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新闻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英语与新闻的结合也成为英语学习和新闻传播方面备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将英语与新闻结合起来也成为了我们探讨的问题。

2.1.1 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要求英语与新闻传播相结合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政治文化也趋于一体化,这便促使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的信息传播也尤为重要。而英语目前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各国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英语和新闻的结合一方面加大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2)中国飞速发展,步入大国行列,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由于中国已经和世界接轨步入大国行列,中国人民开始越来越关注世界消息,且随着人民受教育成度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自发的阅读或收听英语新闻,因此英语和新闻的结合已经被国人所迫切需要。

2.1.2 英语与新闻传播之对策

(1)对英语新闻的教学来说。英语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影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在大学英语和新闻课堂上听到、了解到这些消息。这特别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由于画图会涉及各个方面,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英语对不同的新闻话题进行分析和解说成为英语和新闻结合的良好途径。(2)对于英语新闻的报道来说。一方面,要拥有强大的英语新闻词汇量,对于一些时事新词要有较强的研究编译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英语文化,使新闻符合英语文化要求,力求达到本土化、纯正化。(3)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新闻接收者来说。新闻接收者会拥有报纸、电视、广播等获取新闻的方式。英语和新闻传播的结合是一个长期且困难的过程,因此新闻接收者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采取看听读结合的方法并配合一定的听力训练。兴趣会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因此新闻接收者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传播类型来促使英语和新闻传播的结合。

2.2 双向影视剧译制

伴随着国际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而影视剧作为传媒的重要媒介,在促进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中的文化的痕迹体现在影视剧作品以及一系列的电视节目上。这一部分主要从英美影视剧走进中国以及国内影视走向海外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如何使双方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文化。

2.3 英语传媒在广告领域的体现

有人说:“社会经济生活如果是面包,广告就是蛋黄酱”。记得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过: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连年持续增长,国际广告业也得到相应发展。广告英语及其翻译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成功与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将英语与广告结合的恰到好处,创作出精美的国际广告,这必将促进国际贸易,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2.4 优秀国产宣传片、纪录片走向世界

宣传片是国家形象的缩影,纪录片是时代精神的映射。在对外塑造中国形象时,优秀国产宣传片与纪录片就好似架海紫金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渠道。

3 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才培养方案

21世纪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什么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周远清同志在关于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讲话中指出,要培养具有“三方面的知识、三个能力、四方面的素质”的合格外语人才。三方面的知识即本专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的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三个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四方面的素质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从毕业生就业来说,如果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因自身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要求而不能就业,那么我们的教育在市场经济这块试金石的检验下就是失败的。因此,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是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

3.1 以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第二专业为特色,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系统化、精品化

3.1.1 以英语专业为基础,加强同新闻的结合

要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力求更加契合英语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规律。英语传媒人才应当打牢“五个根底”,即新闻业务根底、新媒体业务根底、各方面知识根底、外语根底、国际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根底。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外语”和“国际”比重,强化学生外语能力训练,拓宽国际视野,营造国际化环境和氛围;该培养模式就是要体现新闻特色,即“英语+新闻传媒”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作为专业始终是根本,在此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新闻学相关理论,将英语和新闻传媒两方面的课程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并加以融合,绝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把外语专业办成“四不像”的专业。

3.1.2 以英语专业为基础,加强同艺术(影视方向)的结合

语言有界,艺术无疆。影视剧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影视剧的字幕有着与文字作品完全不同的特点,即口语化、时尚性、服务性和时空受限性,故而翻译影视作品也需要把握好这四大特点;同时,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把握好字幕翻译五大基本策略:(1)口语化策略;(2)针对目标群因人而异策略;(3)缩减策略;(4)注释策略;(5)保持源文化与本土化结合策略。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要督促影视剧译制行业逐渐走上程序化、正规化、专业化、精品化的道路。

3.1.3 英语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国际储备不畅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因。其中很大程度上是跨文化传播方面的障碍。每次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时,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误读是源于缺乏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基本知识。相应地,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士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缺失,必然严重影响对外传播效果。因此,有效化解突发危机事件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英语专业涉外传媒人士必须具备跨文化传播知识,用中国文化底蕴帮助中国确立自己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推动中国文化模式的传播与输出推动。因此,作为国际传播力量后备军的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英语学习者应具有的较高人文素质和修养,体现出语言能力和语言修养的完美结合。

3.2 重视实践教学,要打通并整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及各方面要素

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既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解析与传授以建立学生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也需要配套的实验与实训课程,需要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及时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在在全国多个城市与多家单位建立合作项目,并创建新闻实践基地,学生利用寒暑假有组织地前往各地新闻媒体单位,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基地实习。专业院系要帮助学生培养艺术兴趣爱好,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课程与比赛,学生也可以自行组织各类社团,定期举办活动。

3.3 要在英语传媒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改造和重塑教师队伍

开设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者应用语言学专业,因而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多元化、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改变长期以来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的状况,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自身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高层次的学历,培养出以英语为主体的多学科专业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要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实现教师在学科和专业立足点上的转化,尽快找到新旧专业间的结合点。可通过自修、培训、访学、参与实践等方式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优化,从而达到师资队伍自身的升华。

3.4 英语涉外传媒人才当有思想

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也就没有了灵魂。英语涉外传媒人才一定要有责任感,要有一种操守和信仰。英语传媒人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这类人才需要有非常高的职业道德标准。他们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偏差。因而英语传媒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以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检验。必须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府和相关学校应当定期对这类人才组织一些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同时,学生们自己也应该多看一些爱国题材的文章和影片,从而升华自己。只有这样,英语传媒涉外人士才能在外国人面前维护好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好祖国的荣誉,维护好自己的尊严。

4 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已成为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工具,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如何将英语与传媒已经文化传播有效的结合起来正是我们当代学术界和教育界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一项课题。

[1]芮燕萍.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2期.

[2]韦敏.谈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

[3]范晓晖.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西北医学教育》.2001年第01期.

[4]吴敏,苏金勇.英语节目主持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本课题为沈阳师范大学科研立项A类项目。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人才英语
人才云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