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煤田勘探过程中如何采用GPS测量技术

2014-04-16张梦楠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3期
关键词:煤田接收机基准

张梦楠(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河南平顶山 467000)

在煤田勘探过程中如何采用GPS测量技术

张梦楠(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河南平顶山 467000)

本文论述了GPSRTK技术的相关原理,并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最后重点阐述了GPS RTK测量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GPSRTK 测量技术 精度评定 勘探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GPS定位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加之其他相关学科的带动,GPS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现在的控制测量与工程测量中普遍采用GPS定位技术,取代常规的手动测量方式,它具有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建立的控制网邻点间距较小,可以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基本建设,在煤田地质勘探中作为首位测量工作,并对控制点进行准确测量。而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标志着GPS测量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技术依据载波相位观测量,对GPS技术进行实时差分,技术手段逐步趋于成熟,在矿区、油田和建筑工程中都具有良好应用,可以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成果。近些年来,控制点随时间发生变化导致点毁坏或丢失以及透视率低等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测量工作,引进更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2 GPSRTK技术介绍

RTK技术融合了很多高科技,包括接收机、无线电技术,能够及时地提供精确到厘米级别的测量成果,操作简便,节省劳动强度,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2.1 基本原理

GPS RTK技术是依据载波相位观测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其接收卫星信号时,借助两台或多台GPS接收机,安排其中一台接收机为基准站,剩余为移动站。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两个站点要同时跟踪多于五颗卫星,基准站连续观测可见卫星,然后将数据信息(包括基站坐标、伪距值、载波相位值等)进行编码和调试后,通过无线电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将自身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与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后,将数据作差分处理,获取三维坐标差值,再与基准站得到的实时坐标相加,就可得到单个点的平面坐标值和高程值。通常情况下,RTK技术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只要基本环境和条件符合操作所需,就能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此外,在定位过程中,认为因素对测量的影响也较少,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测量精度。近些年,cm级的GPS RTK的测量技术已在煤田测量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2.2 系统配置

RTK测量系统通常包括数据接收、传输及处理设备。大多RTK产品的标配为一个基准站加一个或多个移动站。基准站和移动站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有GPS接收机和无线电台数据链,另外,基准站还有电源、脚架等部件;移动站还包括操作手簿、对中杆;数据处理设备在作业前,用于实施数据准备,在作业过程中进行数据传输,在作业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分析。

2.3 精度评定与误差来源分析

GPSRTK是实时差分测量,操作简便,精度和速度都比较好,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的测区面积一班在一百平方公里内,参数系统比较简单。而由于技术的时效性,我们对该技术的精度予以评定时,通常使用以下指标:(1)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检验其求解值是否固定不变。实际测量过程中,基站与移动站的间距不超过6km,要使得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固定不变,就要尽可能地提高点位观测值的精度。(2)均方根(RMS)检验。均方根表征RTK定位点的观测精度,覆盖约70%的定位数据的误差圆的半径。参考以往的作业实践,表明RTK采集的定位点的精度足够小,满足煤炭勘探相关规定的测量误差误差,同时也满足煤炭勘探一定比例尺地形图中测绘地面实物的精度要求。

尽管GPS RTK在煤田地质勘探工程中的测量误差很小,不超过要求范围,但我们还需要了解误差的具体来源,以便进行更好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信号传输过程中,外界因素干扰造成的误差。外界影响主要指信号干扰、天气变化及多路径效应等。(2)由GPS卫星定位不准产生的误差,包括星历误差、钟误差及相对效应;(3)信息接收过程中造成的误差,包括接收机错位、天线相位移动等;(4)由模型导致的误差,包括左边转换误差和高程拟合误差。

3 GPS RTK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3.1 作业条件

GPSRTK作业中,应具备如下几项基本条件:(1)基准站的站点坐标精度要高,且基准站宜设在地势较高,周围障碍物高度角较小的位置,这样便于信号接收和发送。(2)基准站和移动站周围应无强电源和强信号干扰,无高大阻碍物,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数据链丢失或路径有误而影响数据精度。同时站间距应控制在6km以内。

3.2 作业流程

GPSRTK作业多是测量和放样。基准站和移动站的作业流程分别为:(1)基准站:安置站点—设置GPS接收机—设置基准站坐标—设置通讯设备。(2)移动站:1)测量,链接站点—设置GPS接收机—读入基站坐标参数—设置通讯设备—点位测量;2)放样,点坐标设计—读入坐标—链接站点—设置GPS接收机—读入基站坐标参数—设置通讯设备—测出点位。

3.3 作业控制测量及数据采集与放样测量

(1)控制测量:由于控制点时间久远,导致通视度低,此时RTK技术的优势在于控制点布设中无法躲避障碍物时,可延长测量时间,多次测量来提高精度。(2)数据采集:利用可携带电子本记录野外采集的数据信息,下载Photoshop、CAD等成图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绘制成图。(3)放样测量:将放样点的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根据系统提示确定出移动站放样的点位。其速度与直接拿GPS机接收几乎一样快,且精度远高于GPS机。

3.4 作业步骤

通过实地勘察,在勘探区范围内寻找适合的点,并根据工程的需要选取坐标,需要进行以下操作:(1)进行坐标校正,最终达到勘探测量所要求的施工标准精度。(2)进行布孔测量,基准站设置在勘探区中心,提高布孔测量的精度。(3)移动站手簿记录,通过软件操作,提高数据处理精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GPS RTK技术具有很多优势,省时、省力、省财,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有良好的应用实践,通常为了更好的避免外界干扰,与常规测量可结合使用,成效显明,可以提高煤田的经济效益。

[1]张建文.应用GPS RTK的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0(24).

[2]刘峰,廖方兴.浅谈GPS RTK在某煤田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09(04).

[3]戚洪春.GPS系统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煤,2008(04).

猜你喜欢

煤田接收机基准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巨野煤田沉降监测
一种用于调幅接收机AGC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面向ADS-B的RNSS/RDSS双模接收机设计
数字接收机故障维修与维护
基于多接收机的圆周SAR欺骗干扰方法
明基准讲方法保看齐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滑落还是攀爬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巧用基准变换实现装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