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2014-04-15李永强
李永强
〔关键词〕 赏识教育;自信心;机会;
差异;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22—01
赏识就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其核心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在教学中,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发掘学生的深藏潜能,尤其是对待那些有缺点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赞赏,增加其自信心。教师如果能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学生的各个层次和各个侧面,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独特的长处。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经验和看法。
一、赞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爱惜生命的个体。教师如果把学生看成是打足了气的轮胎,学生就能一跃千里;如果把学生看成是泄了气的轮胎,学生就会无力跬步。曾有位以培养神童著称的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指明某校的某几名学生具备吹笛子的潜能,说他们是吹笛子的神童。然而,这几名学生皆是该校的“顽劣之徒”,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当这几名学生被指为神童的事情传遍全校后,学生家长改变了以往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以神童待之,结果这几位学生奇迹般地成了尖子生。后来,某教师向教授探寻其中奥秘,教授淡然一笑说:“我是随便点的,其实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人说他行,他就行!”可见,赞赏对于学生来说是成功的催化剂,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为其成功增光添彩。
二、相信学生,为其提供展示的机会
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都具有闪光点,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学生就能给教师许多惊喜。如,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如果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许多学习成绩或习惯较差的学生,就能积极、热情、独特地思考,表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再如,针对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教师如果让其担任收作业的小组长,该学生的作业就能按时完成。此时,教师如果给予其适当的夸奖、表扬和奖励,该学生就会渐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教科书,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思维,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由旧知识、旧技能自然过渡到新知识、新方法。
三、因材施教,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后进生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在学习习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滞后于其他学生。对此,教师应满怀热情地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正视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差异,调整心态,抱着只问播种,不问收获的态度,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教师在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时,要耐心、细致,根据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以小台阶的知识结构层次,循序渐进地使后进生向上攀登。教师务必要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鲜美的桃子”的感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增强其继续学习的激情。在安排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换位思考,理解并善待学生
教师要赏识学生,就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心灵,其行动、语言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俗话讲“我们在孤独的道路上行走,需要有心灵的默默对话”。所以,教师应力图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攻破学生的心理围城,去赏识自己不曾关注和赏识的学生,将学生看成是有思想人。教师在看到学生的不良言行时,切勿立即下结论,应给自己和学生一些时间,将学生的意图弄清楚之后再做出决定,以免误解学生。当学生做出不当行为时,教师应换位思考,适当地理解并善待学生,给学生改正的机会。
赏识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赏识别人;赏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能够让学生确立自我,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信。只要教师能够用好赏识这一教育艺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学生就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