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话语权的媒介表达

2014-04-15吴毅

新闻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媒介

吴毅

【摘 要】让女性发声,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是自女权主义在法国诞生以来,无数的女权主义者都为之奋斗的目标。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妇女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不再按照男性的价值观念来看待自我,而是不断寻求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随着时间的发展,女性话语在不断被倾听,被尊重,而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话语权 媒介 女性书写

让女性发声,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是自女权主义在法国诞生以来,无数的女权主义者都为之奋斗的事情。“千百年来,男性为确保自身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一直牢牢控制和垄断着话语权,致使女性成为‘失声的集团,缄默的群体,其话语的权力长期被剥夺、被收缴”。然而比这更可怕的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女性的主体意识已经被长期占据着霸主地位的男性权威消磨殆尽,进而在男权的凝视下沦为了被控制者和自我监视者。“不过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妇女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不再按照男性的价值观念来看待自我,逐步认识到并且开始正视自己不同于男性的特有欲望、经验和生活,这就需要跳出遵循等级秩序、严格逻辑结构的男性话语的包围,寻求一种完全不同于线形语言的‘女性话语来表达女人自己的世界。”

语言是精神最原初的冲动,是人类最根基的本质,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有赖于语言而得以传承和发展。然而西方传统认为语言是男性的。《圣经》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亚当则为万物命名,男人由此垄断了语言。不仅如此,人类文明的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人类历史上,广大文盲妇女由于缺少教育,使得历史的记载变成了男性的专权。不过,随着妇女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也得以不断提高和加强。从最初的女性书写,到后来的网络写手,再到如今的微博维权,随着媒介的出现、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于媒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让这个世界接纳自己,甚至突破男权的统治,让女性在这个世界的统治权上占有一席之地。建立一种不同于男性语言结构的女性话语,已经成为多数女权主义者的共识。

女性书写就是早期的一种女性发声行为。雅克拉康说过,有语言构成的象征界则是社会文化的根本。对于女性来说,每一个个体,只有摆脱了女性的想象界进入以语言为代表的男性象征界,才能成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2000年以后,随着博客的兴起,女性网络书写迎来了她的时代。网络传播因为其进入门槛低、交流可匿名等特点,给女性的话语权表达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从而给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针对女性需要倾诉的特点,网络在为女性提供情感支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曾经名噪一时的“木子美事件”和“芙蓉姐姐”事件,就是这个时期女性利用网络媒介表达自我、颠覆男权的典型代表。虽然一提起他们,大家不免会想到“炒作”二字。

微博从2008年在我国运行以来,一直被广大网民视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同时它也作为草根维权的利器深得广大网民的推崇。女性话语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微博有以下几个特点适合作为女性话语表达和权力维护的舆论场:

1、草根化

草根化放大了女性言说的欲望并为其提供了充分表达的可能。跟古代相比,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的战利品或者附属物而存在,女性能顶半边天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潮流。太多的女性从家庭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开始从事跟男性一样的工作,同样也开始承受和男性一样的压力,因此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女性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她们更多的倾心于抒发细致微妙的心理世界,致力于捕捉内心转瞬即逝的感情涟漪和波痕。在以前,无论是女性作家还是网络博客写手,都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需要连贯成文的逻辑思维。而微博的出现,其草根性和低门槛性瞬间获得了万千女性的青睐,她们把这一媒介当作自己内心倾注的园地,精心维护着自己的个人主页。

2、碎片化

碎片化的机制符合女性琐碎化的话语特性。男女不同的庆祝对象产生了不同的时间概念,克里斯蒂娃在《女性时间》一文中区分了男性的线性历史时间和女性的循环时间。历史时间是指家族史的线性延续,从生到死,代代相传,不断延续,是“线形的男性时间”。重复性和永恒性是女性时间的特点,“生理节奏永恒地再现”于女性时间中,就像前俄荻浦斯时代“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具有深邃的包容性”。舒沃尔特在总结“女人句子”的时候说,“意识流手法通过女性体验到的各种不同的丰富联想来克服这一困境。”她们通过“缺少标点、运用省略和支离破碎的句子”,来反对充满主从式的、具有严格结构关系的男性语言。而耶斯佩松在总结女人说话和写作的特点时更是明确表示,“其讲话主体平凡琐碎,句子结构简单重复,残缺不全,逻辑混乱,就像用‘和连接起来的一串珍珠”。因此这些特点跟微博本身碎片化的紧密传播机制融合,微博本身就是一个意于使用户用琐碎的语言表达直接情绪的工具,所以它才设计了140字的文本输入框,使用户用简单又简短的文字即时进行表达。这与女性琐碎的语言习惯相吻合,尤其为女性提供了适宜的表达平台。

3、个性化

个性化方式有利于女性呈现出自主性表达。长久以来,女性都一直被传统媒体设置的“非自主性”的女性形象牢牢困住,无法挣脱。自1936年贝蒂·弗莱登的《女性神话》以来,研究者一直向大众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发出质疑:“媒介要如何才能改变?如何才能将女性从把她们限制在洗衣烧饭的那些媒介讯息暴政中解放出来?”在传统媒介中,女性形象的设定取决于相应的媒介组织、记者、编辑在特定框架中的展现。女性的表达都以“非自主性”的被动设定来完成。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受结构,女性更是可以在微博中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形态来进行自我形象的设定与表达。这一从“非自主性”到“自主表达”,从“失语”到拥有表达权的跨越,不仅意味着更多普通女性可以在网络中发声,也意味着女性可以利用微博展现个人观点和思想,呈现更具真实性和自主性的形象,从而解放女性的话语权、逐渐改变传统媒体所设定的形象。

综上所述,微博作为新型的自媒体,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女性话语的表达和权力的维护。而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着威力,我们可以从2011年8月底爆发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门”事件中窥见一斑。

2011年9月5日,李阳的妻子李金(KIM)在自己名为“丽娜华的MOM”的微博主页上,曝光了一系列关于丈夫向她施暴的图片和文字,一下子把这个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评论“李阳原来如此疯狂”。对此,李阳一直未作回应,直至很久后才在微博上承认家暴一事,并向妻子、女儿及公众道歉。2013年2月3日,历时一年多的“李阳家暴门”离婚案有了结果。法院认定李阳家庭暴力行为成立,准予李阳和妻子李金离婚,李阳向李金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财产折价款1200万元。时至今日,李阳“家暴门”事件看似尘埃落定,但是公众有关名人家暴的舆论热情依旧不减,李金作为这场轩然大波的当事人依然还在自己的微博主页上时刻更新着自己跟家暴有关的一切,无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还是转发别人的,她用自己不屈的尊严注视着这一切,反抗家暴,呼吁法律保护,俨然成为了成功捍卫女性主权的国际友人。多少默默承受家暴的女性在李金案例的鼓动下通过微博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期盼着也能获得同样的舆论关注和大众的帮助。至此,李金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家暴的承受者,而更像是一个女权主义的捍卫者,尤其是一个用话语捍卫自身权力的典型女权主义者形象。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微博在这场捍卫女性权力的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金发出第一条跟李阳家暴有关的微博是在2011年9月4日,微博消息一出,瞬間得到上万人的评论和转发,大家对于这一消息的曝出深感震惊,博友纷纷向李金表达了同情,同时李阳这一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也即刻坍塌。这一由微博引起的名人“家暴门”事件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席卷全中国。这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威力,然而在这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李金作为一名女性她在利用微博发出求救信息的同时自身所具备的主体意识。李金,这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的美国人无疑给广大的女性同胞注射了一针强心剂,成为了利用媒介维权的成功典范。微博的出现,让女性看到了希望,而李金的成功案例更让众多的女性了解到微博的强大力量,这就是微博从这个事例上带给女性的正能量。这份正能量使得广大女性同胞相信自己有发声的渠道并且坚信声音被传播出去就能够得到他人精神的或物质的回应。

然而当我们暗自庆幸数千年来女性终于迎来了光明正大的话语权力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该忽视微博表达给女性话语带来的挑战。李金事件是否只是个偶然,她能否被广大女性同胞复制,这还有待考证。同时一份有关男女使用微博的问卷调查显示,无论是在男女微博的受关注度还是各自关注的话题领域上,男性微博都毫无疑问的比女性微博更有优势,更具有话语的主导权。所以不可否认,在微博上,女性还很大程度上沿袭着社会文化和传统社会的两性角色,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女权的获得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①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②张晨阳、郁慧玲,《微博空间中的女性表达:契机、问题与展望》[J].《新闻界》,2011(5)

③梁颐,《女性话语权的网络表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

④孙周年、肖向东,《书写的欲望——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化与女性话语权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

⑤赵树勤,《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⑥http://baike.baidu.com/view/

6451079.htm

⑦http://weibo.com/2254494161/

xmBz5oTKp#_rnd1373125250281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媒介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刘明嘉:以自我为媒介传递音乐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