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杂志节目《1/7》特色分析
2014-04-15陈丹
陈丹
【摘 要】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诞生。20年来,这种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电视新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1/7》以其选题的开阔性、以人载事的叙事策略和编排上张弛有度的节奏安排不断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外延,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 《1/7》 特色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1/7》是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大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由“热点调查”、“社会故事”、“新闻人物”三个板块构成,以新闻杂志的形式进行编排,历经十年,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一个代表,在中国电视新闻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一、选题视野的开阔性和时代性
《1/7》栏目的口号是:“一切从源头开始”,以挖掘新闻事件根源,以关注时代进程之中的重大事件、讲述社会转型期展现人性和人生感悟的社会故事,对话热点新闻人物为主旨。
从2013年5月份到2013年12月份,共34期节目,一共有97个选题,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选题集中在国内发生的重大热点新闻事件,如《自贸区:踩下改革的油门》、《沸腾的土地》、《梦想照进现实》等,展现了变动中的中国。第二类选题关系民生生活,如《空气保卫战》、《咸肉的秘密》、《疫苗之殇》、《上海学区房生态调查》等,展现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现象;第三类选题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如《轮椅红娘》、《汪姐·上海味道》、《妈妈别走》、《洋老头的“快乐之家”》等,展示时代变迁下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栏目选题视野开阔,既有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的深度报道、又有“接地气”的平民化题材;既立足上海选题,又放眼全国;既有新闻的视角,又有历史的胸怀,不仅深度挖掘了新闻的意义,也为栏目文化精神的树立创造了必要条件。
电视新闻杂志一般的播出周期是一周,因此与其他资讯类新闻节目相比,选题的深度和透彻性就必然成为其一个重要特征。2013年12月8日节目《咸肉的秘密》充分彰显了这一特征。节目组费时5个月通过隐性采访挖掘出了上海超市中咸肉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真实、完整的镜头向受众客观、深入地报道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演播室内主持人多侧面、深入剖析的评论又增强了节目深度和思想性。2013年5月13日节目《无奈的遗嘱》,通过对发生在两位老人身上的典型事件的报道和中华遗嘱库外排队老人的采访,向受众报道了时代变化中的重大事件,同时也通过解说词和主持人的点评让观众认识到了“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家庭财产的继承遵循着乡土社会的伦理准则,家庭成员本着互信互让的原则进行财产继承,但现实的复杂多变、社会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改变了这一观念。”到位的分析和点评给受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同时,《1/7》还注意从选题的角度树立栏目的文化内涵。以2013年6月30日的节目《旗袍的尴尬》为例,节目从感性的角度为观众展示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袍的魅力、传统裁剪技艺的精雕细琢以及海派旗袍的历史沿革,引发受众“传统手艺一针一线的坚持,该如何延续”的思考。
二、以人为本、以人载事的新闻叙事策略
“以人载事”指的是从个人的视角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事,以新闻人物作为参照来感知、调适社会环境和生活的变化,从而呈现出新闻报道的环境监测和舆论监督的重要社会功能。西方电视新闻报道遵循3C原则,即“Compelling Central Character”意为“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换句话说,电视新闻报道尤其是深度报道的中心人物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不仅是一个形象的“人”,而且更高层次上他应该具备一个群体的抽象特质,人物是一个新闻报道的灵魂,也是新闻报道思想的物质载体,他使节目摆脱了概念与说理的简单状态,呈现出生动而丰富的人文气息。
《1/7》栏目人物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典型性,能够折射出一个群体的形象,他既有这个群体相同的情感,同时又能从人物观照这个群体共同的特点,展现出转型期中国独有的面貌。
2013年6月30日《逆袭·最难毕业季》,选择以大学生毕业季作为选题。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调查加专家解读将会使新闻枯燥和流于说教。栏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业的故事:80后大学生通过“烤猪蹄摊”完成创业;3年前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大专生徐东豪由于专业技术突出顺利完成就业。几位新闻人物完成了对新闻事实的承载,新闻报道见人、见事、见情,把大学生就业必须转变,专业、高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的大主题融汇在个性鲜明的新闻人物和戏剧冲突强烈的新闻事件中。“以人载事”的表现手法的另一优势就是能够有效地体现同类新闻题材的差异性,树立自己独特的新闻个性特征。2013年7月7日《暑期儿童安全调查》,2013年9月8日《书包里的秘密》以儿童安全和学生减负为选题,在暑假期间和开学之初选择此类选题策划的电视媒体很多,很容易出现新闻同质化问题,《1/7》从“个人”入手,人物身上所承载的故事必然不同,新闻不仅生动而且具有个性。
三、节目编排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1/7》是一档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因为其板块化结构、主题多变的特点,使得节目内部编排显得至关重要。“杂”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势,但正因为在一次节目中涉及多个主题,出现多种内容,同时又有较为丰富的新闻体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就会使节目变成各种内容的堆砌,从而丧失了作为一档完整节目存在的合理性。
从整体来看,《1/7》节目由演播室中主持人评论介绍、现场人物同期声采访、现场画面配解说词三个部分交叉组合完成。在片头、结尾及整体结构的编排上都可圈可点。
1、声音元素充分合理使用
电视新聞杂志节目由多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叙事和主题,《1/7》栏目充分发挥电视声音的传播优势,另辟蹊径,用声音来完成片头的制作和子板块内容的转换,片头精彩,转场巧妙。
在电视栏目中,常用新闻中最具有冲击力和瞬间作为片头,但《1/7》栏目却将电视传播中的声音元素作为其片头制作的重要元素。以2013年8月4日节目为例,三个子板块分别是:《独居之困》、《最热夏天》和《一线生机》,节目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交替出现共同完成片头。第一板块《独居之困》解说词:“酷暑难当,独居老人多次发生意外”。人物同期声:“手机、麝香保心丸”。解说词:“上海23万独居老人最害怕什么”?人物同期声:“很寂寞”,“很孤单”,“晚上睡不着”。解说词:“该如何让独居老人安度晚年”。第二板块《最热夏天》解说词:“上海遭遇最热夏天”。人物同期声:“他现在温度很高,已经没有呼吸了”。解说词:“如何防止高温伤害”。人物同期声:“那么时间越长,就造成了这种器官的不可逆性的一种损伤”。第三板块解说词“他们徘徊在生死边缘”。人物同期声:“就是有那么一种念头,就是离开,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种念头”。解说词:“一根电话线带来无限生机”。人物同期声:“在那么一瞬间有那么一个人把他的生命完全去交托在你的手里”。解说词赋予新闻画面确定的含义,使栏目片头新闻报道片段具有完整的叙事能力,解说词进一步揭示了新闻事件内在的、深层的意义,如“上海遭遇最热夏天”,“一根电话线带来无限生机”。而同期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老人说“很寂寞”、“很孤單”等话语时,和老人无奈和悲伤的画面结合在一起,不仅赋予了画面真实性,而且也配合适合的画面折射出一定的情感性。
很多电视栏目把解说词加画面作为其叙事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很少把人物同期声作为重要的结构元素,《1/7》利用解说词和新闻事件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来完成转场,解说词凝练,选择的人物同期声语言也极富个性。新闻人物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情感、生活阅历以及生存的地域环境都可以通过声音元素得以彰显。主观声音和客观声音的使用给观众一种听觉的提示,从而在视觉上成功地实现时空的转换,转入到下一板块的叙事与主题。以2013年10月20日节目为例,节目三个子版块分别是《暴雨浇出来的问题》、《直面汉字书写危机》、《情牵一线》,在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转场时使用了中学语文教师和专家的同期声采访作为转场的声音,既有代表性又有权威性;第二板块与第三板块转场时使用了男女主人公个性的语言,女主人公:“好好过个十年和凑凑合合过个五十年,那么我可能会选择前者”。如果说解说词推动了新闻叙事,那么人物同期声就能够折射出新闻人物的个性特征、情绪情感、生活阅历乃至他生存的地域环境,同期声转场形式的使用使栏目始终洋溢着鲜明的个性。
2、节目节奏张弛有度
《1/7》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特色、不同的时间长度,栏目由总节目主持人串连其各个子板块,整体风格严谨,一般来说栏目的第一个板块是三(二)个子版块中新闻价值最大最有冲击力的新闻事件,以硬新闻为主,剩余子版块之间硬新闻与软新闻交叉,栏目节奏的处理张弛有度,结构灵活、各栏目既可独立叙事又和谐统一,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从而长时间地吸引观众收看节目内容。
以2013年10月份的3期节目为例,10月13日三个子版块《超级中学的悲剧》、《一粒樱桃改变的命运》和《轮椅红娘》;10月20日三个子版块《暴雨浇出来的问题》、《直面汉字书写危机》和《情牵一线》;10月27日三个子版块《拷问英语》、《噩梦》和《渐冻人兄弟的心愿》。栏目的第一个子版块全部是新闻板块,都是当周发生的重要新闻,时效性较强,节奏也较快。《轮椅红娘》、《情牵一线》和《渐冻人兄弟的心愿》都是感人的社会新闻,节奏放慢,整体而言栏目节奏错落有致。□
参考文献
①余玉,《论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化策略——以央视〈东方时空〉为例》[J].《现代视听》,2008(2):67-70
②曾祥敏:《电视新闻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0
③黄芸芳,《〈东方时空〉编排技巧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2(1):206-208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