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高专实验课学生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提升研究
2014-04-15张业霞
张业霞
摘 要 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1、2班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在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实验组每次均采用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其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实验组实践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89.72±7.69,88.65±7.64)均高于对照组(80.55±9.06,79.88±10.64),P<0.05,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准备与实验后材料的处理等完整的操作流程,可大大提升医高专学生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增强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主体意识;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109-03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随着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检验已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禽流感、SARS、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不断增加,使得微生物学检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有着理论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实验准备工作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学生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薄弱,再加上微生物学检验中各种病原微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连续性差、内容繁杂,以及三年制医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使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作。因此,这对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工作提出较大的挑战[1]。
为进一步提高医高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后即能适应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需要,特以微生物学检验为例,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中开展医高专实验课学生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提升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1、2班为研究对象,每班60人,这两个班入校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 在这两个班中,其实验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1班作为实验组,每次实验课均使用新型实验教学模式;2班为对照组,实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过程如下。
1)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确定实验内容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参考实验指导和其他资料,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材料),然后在教师参与下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确定最终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学生自主实施实验,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具体操作、结果观察与记录及实验后材料的清洗、废物的处理等。
3)讨论与分析:首先小组内讨论,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点评、归纳总结。
4)总结与创新:总结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经验,进一步改进与创新。
5)完成实验报告
2班作为对照组,其实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每次实验课,实验准备工作均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完成。上课时先由带教老师讲解实验内容、目的、原理及具体操作过程和预期的结果,然后再由学生操作,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效果评价 针对两个班级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行,评价其教学效果。在本门课程结束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及临床标本检验程序模拟考试,对其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本门课程结束后,再对其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践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表1) 实验组实践技能成绩为89.72±7.69,理论成绩为88.65±7.64;对照组实践技能成绩为80.55±9.06,理论成绩为79.88±10.64。经t检验,P<0.05,二者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无论实践技能成绩还是理论成绩,都比对照组高,可见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践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成绩分布(表2和表3) 实验组实践技能优秀率68%,理论成绩优秀率63%,对照组分别为12%和15%,实验组优秀率远高于对照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配对卡方检验,经统计,P<0.05,二者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成绩无不及格;对照组实践技能不及格4人,理论成绩不及格6人。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标本检验程序模拟考试比较(表4) 实验组的培养程序、培养基选择、培养方法选择、菌种鉴定正确率分别为95%、92%、93%、90%,对照组的分别为80%、78%、76%、75%。经统计,二者均有显著差异,由此可知实验组临床标本检验能力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是一所三年制高专,检验专业作为学校重点专业,其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农村、社区等相关基层单位,培养符合岗位需求,具有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技术应用性高级医学检验人才。为进一步提高检验医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基层医学检验工作的需要,克服本课程内容多、学时短的弊端,利用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强等特点,在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特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见表1),实验组实践技能成绩平均分为89.72,对照组为80.55。经统计,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在两组学生实践技能成绩分布中(见表2和表3),实验组成绩在90~100之间达到优秀的比例为68%,而对照组仅为12%,二者亦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准备工作,自主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后材料的清洗与废物的处理等完整的操作流程,可使其全面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完整工作流程,大大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凸显其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像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方法、细菌的生化反应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显微镜的使用等基本功训练项目,学生均能熟练掌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种实验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与改造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职业技能,因此其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有个别院校报道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教学内容的制定者,给学生真正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多,也容易造成与临床应用的脱节[3]。在很多实验中,一些教师往往一竿子到底,包缆了全部的讲解和示教任务,而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机会很少,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某项实验,很少提出问题,更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容易形成惰性和定向思维,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极为不利。而在该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就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理论考试中(见表1和表3),实验组学生平均分为88.65,优秀率63%;对照组平均分79.88,优秀率仅为15%。经统计,二者均有显著差异。可见,通过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行,实验组不只在实践技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其理论成绩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学生在独立完成有关实验活动的整套流程中,需要不断翻书本查资料,无形当中可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的牢固性,同时增强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极大地提高学习热情。以实践促理论,寓理论于实践,收到双赢的教学效果。
近年很多教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成绩本来不错,但毕业后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环境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却降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真枪实弹”的检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标本检验技能,平时特意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标本检验程序模拟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培养程序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方法选择及菌种鉴定的正确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带教老师亦普遍反映学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再次证实该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及毕业后承担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的能力[4-5]。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各项操作均能规范完成,自制一套完善的实验课带教标准,如全体教师均为“双师”素质,每次实验开课前,集体备课,共同商议,与该实验相关的示教方法等基本技能都统一规范,等等。因此,这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补充与更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6-7]。
另外,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道德观,突出以人为本,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培养有机融合。学生从学科兴趣到人生理想的升华,不是单靠教师和他人的说教与灌输所能完成的,而是在实验活动中随着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8]。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既要承受成功的喜悦,也要接受失败的考验,而且发现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可明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实验成功的可以集体分享成功的喜悦,积累经验;实验失败的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剖析,自我鞭策。这样既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其乐观进取的精神。
本门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实验组87%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水平比较满意,而对照组只有75%的学生较满意;实验组有个别学生认为资料查询及亲自准备与处理实验材料占据很多课余时间,学习负担加重,但通过自己的亲自努力,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由此可见,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准备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等完整的操作流程,可全面提升医高专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并有利于建立临床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微生物检验教学效果,值得在高职高专院校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军,李国明,林立尧.浅谈如何让微生物检验实验课贴近临床实战[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5):618-619.
[2]郑丽丽.如何让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更接近临床实际[J].医学教育,2012,16(4):523-524.
[3]李蒙,蒲晓允,谢小珍,等.医学检验本科生在微生物实习期间的综合能力培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5):519.
[4]王瑾,侯振江,徐倩,等.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902-1903.
[5]代娟,吴明泸,段佳慧,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实践及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3):1663-1664.
[6]王立娟.浅谈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5):1905-1906.
[7]郑群,朱俊萍,王一松,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尝试[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15-1717.
[8]赵淑云,王美兰.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