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40例效果观察

2014-04-15邓建华

交通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通气管管术咽鼓管

邓建华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215300)

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40例效果观察

邓建华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215300)

目的: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55耳,经药物治疗两周无效,或药物治疗一次后复发的患者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结束后12个月评价疗效:无分泌性中耳炎复发为治愈者48耳(87.3%),转变为化脓性中耳炎5耳(9.1%),复发2耳(3.6%)。结论: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有效减少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鼻咽癌;放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

鼻咽癌发病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治疗首选仍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的普及开展在提高鼻咽癌控制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放疗的不良反应。但由于解剖结构特殊,中耳腔、乳突和咽鼓管等结构处于放射野的中心位置不可避免地遭受放射损伤,仍然使耳部并发症多发,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常转变为难以治愈的化脓性中耳炎,使听力严重受损。为提高治疗质量,我科于2003年5月—2012年1月对40例(55耳)鼻咽癌放疗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55耳),男28例,女12例,年龄19~76岁,中位年龄45.7岁。其中双耳发病者15例,单耳25例;鼻咽癌分期情况:Ⅰ期4例,Ⅱ期16例,Ⅲ期15例,Ⅳ期患者5例。40例均为经病理活检确诊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经耳内镜检查无分泌性中耳炎,均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治疗,在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经纯音听力检测、声导抗检查和鼓室穿刺确诊。首次发病者均采取单纯鼓室抽液及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粘膜促排药,喷鼻用表面激素等。经药物治疗两周无效,或药物治疗一次后复发的患者采用鼓膜置管术。就诊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感及听力下降。纯音测听示48耳为传导性耳聋,7耳为混合性耳聋。鼓室声导抗图均为“B”型。

1.2 治疗方法 鼓膜通气管设计留置时间为6~12个月,后自然脱落于外耳道。鼓膜置管术方法:患者仰卧患耳朝上位,给予3%丁卡因滴入外耳道麻醉鼓膜表面10分钟后,对外耳道及鼓膜酒精消毒,先行鼓膜穿刺抽液,抽取液体均送检细菌培养+药敏。耳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切开,切口长1.0~1.5 mm,置入哑铃形的硅胶鼓膜通气管,经鼓膜通气管用生理盐水冲洗中耳腔,吸尽中耳液体手术结束。术后口服抗生素2周,每日使用鼻腔冲洗器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鼻咽部。定期随访检查置管通畅情况及中耳情况。抽取液体送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鼓膜通气管自然脱落后2周鼓膜切口自行愈合,鼓膜标志清楚。纯音测听气骨导差<10 dB,鼓室导抗图为A型曲线。好转:患者症状减轻,鼓膜标志正常或欠佳,纯音测听气骨导差≥10 dB,鼓室导抗图为A型或C型曲线。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鼓膜内陷或标志不清,鼓室导抗图为B型曲线。治疗后出现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粘连视为并发症。有效包括治愈、好转。无效及出现并发症视为无效[2]。

1.4 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结束24个月后评价疗效。本组40例(55耳)中,治愈48耳(87.3%),好转5耳(9.1%),无效2耳(3.6%)。有效53耳,有效率96.4%。无效1例为术后7天鼓膜通气管脱落,另1例为鼓膜置管后并发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好转但遗留穿孔。

2 讨 论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及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第一位。目前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为根治性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治疗后5年生存率70%~80%。短时间内高精度大剂量的放疗,可导致相邻器官的放疗并发症。由于咽鼓管处于放疗的中心位置,开口于鼻咽部,是耳部并发症主要发生原因。其次是放疗后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麻痹使咽鼓管张开功能受损,畅通受阻。此外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回流受阻、腺体萎缩、干痂附着等均影响咽鼓管功能。临床统计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超过50%,患者常有听力下降,伴有耳闷胀阻塞感、耳鸣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分泌性中耳炎常常转变为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听力。

临床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采用反复穿刺抽液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时间很长且难以治愈。我科从2003年开始采取鼓膜置管术结合药物等治疗复发的分泌性中耳炎,40例55耳患者有效53耳,有效率达96.4%,效果良好。其治疗机理是及时引流中耳积液,有效改善中耳腔及咽鼓管腔内负压状态,使水肿的粘膜硧及时恢复正常状态,有利于咽鼓管机能的恢复,达到治疗作用[3]。结合粘膜促排药、鼻咽部冲洗等治疗,本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新一代粘膜促排药在呼吸系统局部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能从多方面增加粘液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4]。中耳腔粘膜和咽鼓管粘膜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故粘膜促排药在各种类型的中耳炎治疗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王利革.《临床医学研究》委会.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458.

[2]张宝瑾,范敏,成宝红,等.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价[J].华西医学,2010,25(2):264-266.

[3]刘阳云,赵素萍,孙正良,等.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循证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0):451-453.

[4]龚旬.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18-19.

R739.63

B

2013-11-04

1006-2440(2014)01-0085-02

猜你喜欢

通气管管术咽鼓管
改良移动式氧气湿化瓶通气管清洗架的设计与应用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两种通气管道在全麻术后舌后坠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
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舌后坠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