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罐法治疗督脉病验案三则

2014-04-15王媛媛杨继国刘源香

江西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椎命门督脉

★ 王媛媛 杨继国 刘源香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5)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沿脊上行,为“阳脉之海”,总统一身之阳气,《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病主要指督脉经气异常所呈现诸如角弓反张,脊背强痛,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等病症。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发现药罐疗法治疗督脉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丁某,男,32岁,2014年3月初诊。患者自述2013年10月份因居处潮湿出现腰骶部疼痛,晨僵,牵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后缓解,疼痛遇冷加重,之后出现背部沉紧不适,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柳氮磺吡啶片,白芍总苷胶囊等药,效一般。刻诊:脊背疼痛,腰骶部疼痛,晨僵,活动后缓解。纳眠可,大便不成形,2~3次/日,小便调。舌红,苔白腻,脉濡缓。查体:右“4”字试验(+),指地距3cm,枕墙距0,胸廓呼吸度3cm。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属寒湿凝滞型,治宜温阳通脉,祛寒除湿。治疗以督灸配合拔药物罐,督灸疗程较长,药物罐主要用以缓解急性期疼痛。督灸操作方法:令患者裸背着督灸治疗衣,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于大椎穴至腰俞穴的脊柱部位用拇指指甲沿脊椎尖端按压“十”痕迹,以75%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后涂抹姜汁,将督灸粉均匀的撒在施术部位使之成线条状。然后将桑皮纸敷盖在药粉上面,把姜泥(由1250g新鲜生姜用粉碎机打成碎末后适当去汁制成)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上呈梯形。最后在姜泥上面放置橄榄形艾炷。点燃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一壮灸完后更换第二壮,连灸3壮。待艾炷完全燃尽后移去姜泥及艾灰,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揩净背部,灸疗结束。督灸治疗30天1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罐取穴: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十七椎下、腰俞等,操作:将竹罐置于中药液内煮沸15分钟,用大号止血钳夹住罐底,将竹罐口朝下倒放在托盘里,待冷却至约60度,采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上述穴位,每次留罐10分钟,2~3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脊背及腰骶部疼痛消失,晨僵基本消失,右“4”字试验(-),病情明显好转。

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病,病变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和四肢大关节,引起脊柱疼痛、强直和纤维化,可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强直性脊柱炎病位在督脉,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风寒湿等邪乘虚而入,留滞督脉,气血不通,导致腰骶关节疼痛。《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形象地论述了这一点。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十七椎下、腰俞等穴皆为督脉要穴,都具有温阳通督的功效,用于煮竹罐的药液主要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药物(肉桂30g,附子15g,黄芪15g,桑枝12g,当归12g,红花12g,川芎9g,赤芍12g,细辛6g,甘草6g)煎制而成,穴位、罐的温热与中药结合,加强了温补阳气的作用。阳气充沛,全身温煦,推动作用增强,驱逐寒邪外出,阳气蒸化湿气,寒湿之邪消失,经脉通畅则僵硬、疼痛症状消失。

2 亚健康

患者李某,女,42岁,2014年1月初诊。患者自述全身怕冷4年余,背部尤甚,怕风,易感冒。吹风扇、空调则症状加重,手脚发凉,饮食寒凉则易出现腹泻。刻诊:畏寒,脊背部尤甚,手脚发凉,易感冒,喜食温热,面色晄白,精神不振,易出汗,小便清长,大便调,舌淡苔白润,脉沉迟。诊为亚健康,属阳虚证,治宜温补阳气,取穴: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十七椎下、腰俞等。竹罐操作方法同上,每次留罐10分钟,2~3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患者怕冷、怕风症状缓解,三个疗程后无怕冷、怕风,易感冒、易出汗等症状消失,小便正常,精神状态佳。

按:中医学理论认为:“阳气者,卫外而固也”。人体对病邪的抵抗力主要是由阳气的盛衰决定的,当人体阳气旺盛时,抗御病邪的能力就强,虽遇“虚邪贼风”也不容易发病,当人体阳气虚弱时就容易发病。阳气对全身的各项生理功能起重要的温煦推动作用,如果人体阳气不足,人体的部分或全部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这时人体就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阳气还具有抗邪卫外的功能,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人体阳气运行和输布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则出现畏寒,易感冒、汗出、小便频等症状。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十七椎下、腰俞等穴皆为督脉要穴,都具有温阳通督的功效,用于煮竹罐的药液主要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药物(具体组成同上)煎制而成。阳气温煦全身,从而缓解畏寒、手脚发凉等症状,同时全身卫外功能增强,则提高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缓解易感冒的症状。阳气充沛,固摄作用增强,则易汗出,小便清长等症状消失。

3 痛经

患者王某,女,26岁,2014年5月初诊。痛经1年余,患者自述1年前因经前受凉出现痛经,每于经前及行经第1、2天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遇冷加重,并伴有腰骶疼痛、酸冷、下坠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色稍暗,有少许血块,自服布洛芬、元胡止痛片等药,效一般,刻诊:腰腹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缓解,色暗有血块,量少,平素喜暖,纳眠可,小便频,大便调。舌淡,苔白润,脉沉。诊为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治宜祛寒通络,活血化瘀。取穴: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十七椎下、腰俞等。竹罐操作方法同上(经期不予治疗),每次留罐10分钟,2~3日一次,下次月经来潮停止治疗并观察疗效,小腹及腰骶部冷痛消失,经血血块消失。

按:《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又曰:“督脉起于胞宫”。从督脉的起始及循行可以看出,督脉与女性生殖器有密切关系。督脉亏虚,则胞宫失于温煦,加之寒邪侵袭,导致经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故行经小腹冷痛,并伴有腰骶疼痛、酸冷、下坠感;病从寒而得,久病至虚,故痛处喜暖喜按,得温痛减;寒主凝滞,血遇冷则凝,故经有血块。治疗取穴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十七椎下、腰俞等穴皆为督脉要穴,都具有温阳通督的功效,用于煮竹罐的药液主要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药物(具体组成同上)煎制而成。督脉阳气充沛则胞宫得以温煦,血行通畅则血块消失,阳气驱寒外出,则小腹冷痛及腰骶部酸冷疼痛消失。

综上所述,药罐治疗督脉病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大椎命门督脉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地震云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
无人机的“命门”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