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则研究
2014-04-15刘政吴倩黄帅立
刘政 吴倩 黄帅立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指导:唐勇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则研究
刘政 吴倩 黄帅立
(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指导:唐勇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精亏损、脾胃虚弱、肝血亏虚、瘀血阻络四个因素有关,其中肾精亏损是本病最根本的病因。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胃、补肝养血、活血化瘀等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
骨质疏松症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脊柱变形、易发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虽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当属“骨痿”、“骨痹”、“骨极”等范畴。现试从中医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及中医辨治思路。
1 肾精亏损,补肾填精
1.1 肾精亏损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与肾精亏损密切相关。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历代医家多从肾与骨的关系出发,认为肾精亏损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医经精义》明确提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反映了肾-精-髓-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则坚固有力,若肾精亏损则骨髓失养而致骨质脆弱无力,容易出现驼背、脆性骨折、骨痛、身高变矮、腰膝酸软等症状。《内经》认为“骨者,髓之府”,“腰者,肾之府”,“肾主骨”,“肾主骨髓”,说明骨质疏松症病位在肾。《千金要方·骨极》曰:“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素问·痿论》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名曰骨痹。”如此看来,无论骨痿、骨痹还是骨极,均以肾精亏损为发病关键。
1.2 补肾填精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措施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原动力。骨之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骨才能得到骨髓的滋养,骨矿含量正常而骨骼强健,通过补肾填精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难经·十四难》云:“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损其肾者,益其精”,古人早已认识到运用补肾填精法可以治疗此病。现代研究认为补肾填精中药能多层次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通过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钙磷代谢调节激素,以及对骨重建和骨吸收起直接作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骨矿物质含量,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延缓骨骼的退行性变化。沈霖[1]通过对骨吸收、形成生化指标等方面的测定,认为补肾法具有抑制骨代谢性吸收,促进骨形成,恢复骨代谢正态平衡的作用。王斌等[2]研究发现运用补肾填精法为主的中药抑制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或诱导脂肪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为临床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建伟[3]提出补肾方药可以通过影响与人体骨代谢有关的激素水平,而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由此可见,补肾填精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措施。
2 脾胃虚弱,健脾益胃
2.1 脾胃虚弱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医宗必读·痿》曰:“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反映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脾胃虚弱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饮食五味影响骨的生长,且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四肢才能强健有力,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痿论》中说:“脾主身之肌肉”,肌肉丰满壮实,乃骨骼强壮的重要保证。《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元说》:“胃为水谷之海,人之四季,以胃气为本。本固则精化,精化则髓充,髓充则足能履也。”强调了胃气的重要性,胃气为本。脾胃功能正常,肾之精气得以充盈,则发挥生髓壮骨之功效。脾胃虚弱,运化乏力,先天之精无以充养,势必精亏髓空而百骸萎废。因而骨质疏松症发生与脾胃虚弱关系密切,脾胃虚弱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
2.2 健脾益胃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是骨骼强壮的重要保障。脾胃强健才能化生气血,营养四肢百骸,使骨骼强壮有力,若脾胃虚弱则化源不振,气血精微不能四布,四肢百骸则无以充养,因而使用健脾益胃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运用健脾益胃法治疗此病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认为脾胃虚弱通过直接造成钙磷等与骨量相关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或通过作用于各个系统功能间接引发骨质疏松。健脾益胃法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卢心宇[4]提出,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不足,无以资助肾中精血,而致髓少骨松,从而发生骨质疏松。杨召等[5-6]临床研究证明血清1,25(OH)2D3水平降低或肠道对其敏感性减弱时,会引起肠道钙离子吸收下降,而健脾益胃药可以促进1,25(OH)2D3生成和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治疗骨质疏松症。陈东煜等[7]运用健脾益胃药通过降低甲状旁腺素(PTH)来抑制骨的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因而,我们认为健脾益胃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
3 肝血亏虚,补肝养血
3.1 肝血亏虚是女子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肝主藏血,司血海,主筋,主疏泄,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调节人体各种机能活动。“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肾的精气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若肝失调达,肝气郁滞,耗伤阴血,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肾精亏损,使骨髓失养,肢体不用。肝主身之筋膜,筋病及骨,肝血亏虚则骨失所养,导致骨质疏松症。清·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可见肝在女性衰老中的地位尤显突出。女性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故易肝血亏虚。且绝经后女性多有情志不遂,肝郁而化火,易灼伤肝阴而致肝血不足。有调查表明,绝经期早的妇女骨密度比正常同龄妇女骨密度低,60岁以后,66%的绝经期早的妇女骨密度低于骨折阈值,而正常妇女60岁以后只有18%低于骨折阈值[8]。《临证指南医案·瘘·邹滋九按》所言:“夫痿证之旨,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说明痿证与肝密切相关。因此,肝血亏虚是女子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3.2 补肝养血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肝肾同源”,肝血旺盛,气机调达,才能滋养肾中精气,濡养骨髓,使骨骼强壮。反之,肝失调达,肝血亏虚则会导致肾精亏损,使骨髓失养,肢体不用。《张氏医通》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说明在补肾益精外,补肝养血同样对本病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临床研究证实补肝药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降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9]。许旺等[10]运用益肾养肝合剂治疗110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现采用补肾益肝法能明显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能有效改善骨痛、腰背疼痛、酸软乏力等主要临床症状。吴笛等[11]运用调补肝肾法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1例,效果确切。因此,运用补肝养血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女性绝经后肝血亏虚所致的骨质疏松症。
4 瘀血阻络,活血化瘀
4.1 瘀血阻络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血的运行必须依赖气的推动,气旺则血行,气虚则血瘀。骨质疏松症的血瘀是在肾气虚和脾气虚的基础上产生的病理产物。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元气的推动,元气为肾精所化,肾精不足,无源化气,血行无力,必致血瘀。脾主气,脾虚则气的生化乏源而致气虚,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瘀血阻络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加重因素。《读医随笔》有云:“经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瘀血,若不祛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终不能复,甚有传为劳损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脏腑经络失养,不仅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骨骼失去营养来源,发生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雌激素水平下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出现黏、浓、凝聚状态,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上升,而雌激素水平和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12]。血瘀造成机体微循环障碍,不利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导致钙吸收不良,骨形成抑制,引发骨质疏松。
4.2 活血化瘀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途径《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脉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血的滋润与濡养,气血充盛,则筋强骨健。清·王清任明确提出:“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气血相互协同,气旺推动血行,濡养四肢百骸。活血化瘀法可以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使脉中气血运行通畅,滋养全身骨骼。赵明拥等[13]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研究显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患者骨密度无明显降低,与补肾中药一起使用可以起协同作用。李芳芳等[14]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可提高去卵巢大鼠血Ca浓度,延缓去势大鼠的骨量丢失,使去卵巢大鼠股骨颈处骨密度升高,从而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邵敏等[15]通过对骨康方拆方研究结果表明,活血中药可以明显加强补肾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提高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血清雌二醇含量。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精亏损、脾胃虚弱、肝血亏虚、瘀血阻络四个因素有关,其中肾精亏损是本病最根本的病因。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胃、补肝养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
[1]沈霖.肾虚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复制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4,2(1):1
[2]王斌,胡年宏,罗毅文.从中医“肾主骨”“髓生骨”理论出发防治骨质疏松.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0):3
[3]方建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05,25(9):92
[4]卢心宇.辨证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1):25
[5]杨召,杨华,姚振强,等.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ER、OPG表达的促进作用.中医正骨,2004,16(3):131
[6]李昂,萧劲夫,薛延,等.骨质疏松与一氧化氮.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2):174
[7]陈东煜,沈培芝,徐宇,等.补肾、健脾及脾肾双补对地塞米松诱发之骨质疏松大鼠PTH、CT、T、E2及BGP值影响的实验研究.实用骨科杂志,2002(2):105
[8]魏肖莹.骨折女病人骨密度分析.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文集,1994:86
[9]陈可冀,李春生.新编抗衰老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5
[10]许旺,陈玉辰,张景凤.益肾养肝合剂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中草药,2005,36(6):898
[11]吴笛,陈日辉,方锦鎏.调补肝肾法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1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26
[12]湖波.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述要.内蒙古中医药,2006(2):38
[13]赵明拥,金荣杰,陈彤伟,等.活血化瘀中药是否加速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中国临床康复,2004,18:3613
[14]李芳芳,李恩,佟晓旭,等.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性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1):5
[15]邵敏,黄宏兴.骨康防治骨质疏松拆方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7
编辑:傅如海
R274.91
A
1672-397X(2014)02-0042-03
刘政(1988-),男,硕士研究生,中医骨伤专业。627585653@qq.com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