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隆德县菊芋种植技术

2014-04-15马海兵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水地隆德县菊芋

马海兵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隆德 756300)

菊芋俗称洋姜,为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以药食两用。菊芋根系特别发达,抗旱、耐寒、适应性广,是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优良作物,适宜在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隆德县经过多年的种植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菊芋种植技术。

1 选茬选地

菊芋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宜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肥力较好、海拔2 500 m以下、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的川水地或山旱地种植,以黑土、壤土及砂壤土最好。前茬作物以小麦、豆类、玉米或蔬菜茬为好,避免与菊科或薯芋类作物连作。重茬种植必须重施有机肥。

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熟化土壤,纳雨增墒,消灭杂草。耕深25~35 cm。有条件的在地表封冻前冬灌,未冬灌的地块开春后及时进行春灌。菊芋虽耐瘠薄,但增施肥料可较大幅度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播前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川水地48 000~62 000 kg/hm2,低海拔山旱地22 500~32 000 kg/hm2,同时施入尿素44~65 kg/hm2、过磷酸钙650~800 kg/hm2、硫酸钾320 kg/hm2。

3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的菊芋品种紫皮、红皮、白皮、青芋2号等。红皮、白皮适宜在海拔1 500~2 000 m的地区栽培,青芋2号适宜在海拔1 755 m的地区栽培,紫皮适宜在海拔1 800 m的地区栽培。

4 块茎处理

种块以单重35~40 g为好。单重40 g以上的块茎可切块(每块不能低于12 g),然后用9 g/kg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消毒约4 min,随后捞出晾干待播。

5 播种

菊芋可以秋季播种也可以春季播种。秋季播种可在霜降后土壤封冻前,播种后浇灌冬水,保证其安全越冬和春季正常萌芽。秋季播种的菊芋开春出苗早,生长期延长,产量比春季播种高。春季播种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8~10d浇水1次,播前耙耱,做到地平、土细、墒足。川水地采用机播或畜力起垄播种,垄高20~25cm,垄宽30 cm,单行种植,行距55mm,株距45mm,保苗4.3万株/hm2。低海拔山旱地平畦开穴直播,行距65 mm,株距35mm,保苗5.8万株/hm2。地温较低(0~3℃)的区域也可起垄覆膜播种,起垄方式同川水地。播种深度黏土均为6~9cm,砂土为8~10cm;每穴播种芽眼完好的块茎1个,单重35~40g的块茎可整块播种。

6 田间管理

6.1 苗期

出苗后要及时补苗,齐苗后适当浇水,并追施尿素15~20 kg/hm2。一般在播后35~40 d进行中耕、除草、松土,深度6 cm以上,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苗快发。块茎一经见光就停止生长,所以要及时培土,培土高以20~25 cm为宜。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不太干旱时可不用浇水。如茎叶生长过于茂盛可摘顶,促使块茎膨大。幼苗长到25~30 cm时,除去多余的茎秆,保留1~2个健壮主茎。

6.2 生长盛期

植株生长到100 cm时进行第2遍除草,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44~65 kg/hm2。

6.3 块茎膨大期

9月中旬块茎开始迅速膨大时灌水1次,随水追施氯化钾75 kg/hm2,或用4~5 g/kg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追肥1次,并摘除植株中下部发出的侧枝,保持通风透光;块茎膨大期和现蕾初期摘蕾、摘花,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块茎膨大。

6.4 成熟期

成熟期应减少灌水量,土壤见干见湿即可。随时将植株中下部发黄过密的枝叶除去,以利通风透光。早熟品种10月中旬地上茎自然死亡即告成熟,晚熟品种要到冰冻期地上茎死亡后成熟。

7 病虫害防治

菊芋极少见病虫为害,一般可在播前用2.5%敌百虫可湿性粉剂30 kg/hm2与细土150 kg拌匀撒施防治地下害虫;菌核病发生时,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用石灰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5%菌核光悬浮剂600~8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土壤喷洒消毒,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极干旱时有可能发生蚜虫,喷水即可消灭。

8 收获

菊芋的抗寒性非常强,一般不会发生冻害,应根据市场需求尽量推迟收获,以延长块茎膨大时间,提高产量。通常10月下旬田间植株80%以上茎叶干时割除地上的茎叶,然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防止损伤。采收分拣后在阴凉处晾晒2~4 d,剔除杂质后运输或贮藏。

猜你喜欢

水地隆德县菊芋
记一次写生
亦食亦药话菊芋
施氮水平对水地覆膜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青海:从高原上走下来的菊芋产业
会宁水地春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
团结的力量
宁夏隆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验及做法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菊芋的冬季贮藏
隆德县农村电影放映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