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4-04-15刘文乾
刘文乾,杨 旭
(甘肃省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静宁 743400)
长期以来,静宁县西北部三合、原安等15乡镇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之产业单一,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缓慢,至今没有培育起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2011年静宁县南部和西北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1 100元,南北发展不均衡,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旱作实际,积极探索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先后赴通渭、成县、兴平、中牟等地,对当地大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将大力发展大蒜产业作为静宁县西北部农民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来抓,通过几年努力,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已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渠道。
1 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静宁县大蒜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以静宁红蒜、上海红蒜为主。但由于种植规模小、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慢和以农户自用为主,大蒜生产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而静宁县作为大蒜春秋混播区,生产的大蒜产量高、品质佳、辣味纯正,深得市场青睐,西北部各乡镇土地面积宽广,群众种植基础好,特别是近年来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为大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撑。
1.1 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在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全县大蒜播种面积实现了长足发展,成为静宁县西北部农村调结构、增收入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不足67 hm2,2011年播种面积达到0.08万hm2,2012年大蒜种植面积达到0.20万hm2,2013年播种面积达0.33万hm2,占蔬菜播种面积的41.7%。2011—2013年累计示范推广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套种马铃薯栽培面积达0.61万hm2,涉及15乡镇3.9万户,户均0.16 hm2。
1.2 引进推广了一批新优品种
针对大蒜品种单一且退化较为严重的实际,静宁县把良种引进作为促进大蒜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的关键环节,先后从青海等地引进新优品种乐都紫皮大蒜、天引1号、成县白蒜、天水白蒜、天引2号等进行试验,分区域选育适栽品种。现已筛选出适应性好、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乐都紫皮大蒜、天引1号、静宁红蒜等。
1.3 创新应用了一批适用新技术
为了提高大蒜种植效益,静宁县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精选品种、合理搭配,探索秋播大蒜套种马铃薯、豆类、瓜类等多种模式。并结合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年用技术,种植大蒜+马铃薯,或大蒜+豆类,减少了地膜投入,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1.4 创新推广机制
为解决前期种子投入大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县政府组织成立了静宁县大蒜产销协会,通过协调银行贷款帮助企业筹措资金500万元,由协会与有关乡镇、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种子实行“投一还一”的办法,在来年收获时由协会从农户手中直接收取。
1.5 经济效益显著
2013年全县鲜蒜头平均产量9 105.0 kg/hm2,蒜薹平均产量2 001.3 kg/hm2,商品率90%,鲜蒜头产值36 723.00元/hm2,蒜薹产值7 671.45元/hm2,除去成本18 000元/hm2,大蒜实现纯收入26 394.45元/hm2。全县大蒜实现总产值27 596.6万元,实现纯收益16 188.6万元。项目区户均从大蒜种植中增收3 095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存在问题
2.1 机械化程度低,制约规模化发展
大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季节性强、作业效率低,尤其是种植和收获季节,人工占总用工量的70%以上,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30%以上。而目前用于大蒜生产的农业机械主要集中在整地、覆膜、施药等环节,种植和收获的机械较少,研发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大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当前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的情况下,大规模生产则受到严重制约。
2.2 品种退化,重茬严重
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重茬、病虫为害品种退化现象日益加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退化、商品率不高,严重影响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产业链条短,贮藏加工尚属空白
目前静宁县大蒜生产主要以蒜头为主,蒜薹为辅。蒜头在集中上市后以鲜销为主,贮藏、加工方面空白,由于受产业规模小的制约,蒜农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在抵御市场风险中难以形成共识,导致蒜薹、蒜头价格波动性较大。静宁县大蒜销售主要依赖小商贩和周边市场为主,缺乏大蒜营销企业和组织。
3 发展建议
3.1 科学定位,适度发展
目前静宁县大蒜尚无较为理想的种植和收获机械,劳动密集型仍然是这一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同时,由于重茬种植带来的品种退化问题会导致产量品质下降,因此,我县大蒜种植规模定位在0.53万hm2左右为宜,分布在全县所有旱作农业区,以幼龄果园、马铃薯种植区域为主战场,尽量避免重茬以保持品种性状提高其产量的品质。
3.2 积极研发大蒜的种植、收获的机械
由于大蒜的种植、收获的机械研发难度大,要积极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及有关机械制造厂家加强联系合作研究,对大蒜的种植、收获的机械进行研究开发,争取早日研究成功大蒜专用种植、收获的机械较少,从而进一步加强大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3 积极推广新优品种,建立品种良繁体系,防止品种退化
大蒜为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靠营养器官繁殖,其特征特性会随着种植时间、栽培环境以及种植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品种退化现象。在各地大蒜栽培中,普遍采用气生鳞茎繁殖、提纯复壮、异地换种3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来保持其种性,其中前两种方法能够有效保持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而异地换种则更有利于品种的多样性选择。按照我县产业发展的规模定位,大蒜良种繁育坚持“3步走”的原则,即稳定开展气生鳞茎繁殖、适度开展异地换种、大力倡导提纯复壮。以乐都紫皮大蒜、静宁红蒜为主,在气候相对冷凉的曹务乡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67 hm2,以2 a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可生产满足0.20万hm2大田生产用蒜种,全县0.53万hm2大蒜力争3~4 a更换1次品种,以确保大蒜产业的持续发展。
3.4 加强宣传与推介,加大对贮藏、加工、运销企业的扶持力度
要采取有利措施和各种形式,借鉴其他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加大对静宁县大蒜的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宣传静宁大蒜的优良品质,逐步树立静宁大蒜品牌,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同时,要加大对贮藏、加工、运销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之手、市场之手引导群众精细化生产,实现大蒜的增值增收。
3.5 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促进产品流通
政府应大力培育和建立健全与大蒜相关的贮、销、运及农资金服务等为主的市场营销体系,通过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进一步开拓市场,拓宽大蒜产业效益渠道,从蒜苗、蒜薹、蒜头3个方面挖掘大蒜的种植潜力,延伸产业链条,化解市场风险,促进外销,确保种植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