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正义》(春官第8册)校对商榷
2014-04-15汪少华颜春峰
汪少华,颜春峰
(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洲 311121)
《周礼正义》(春官第8册)校对商榷
汪少华1,颜春峰2
(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洲 311121)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8册存在校对漏误93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脱文,衍文,倒文,出处错误);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
周礼正义;孙诒让;校对
中华书局《周礼正义》[1]点校者经学功夫深湛,用力勤,点校精,令人钦佩。点校本沾溉一代学者,造福学界,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校书如扫落叶”,这部200多万字的巨著涉猎广、难度大,尚有精益求精的余地。《周礼正义》最重要的本子是乙巳本[2]和楚本[3]。乙巳本经孙诒让亲自校定,错讹最少,而印刷粗劣,字迹不清;楚本错讹甚多,而字大纸白,刻印清晰。点校本“以乙巳本做底本,以楚本做工作本。用乙巳本和楚本逐字对校,先用铅笔把楚本改成乙巳本,然后再进行点校”(《前言》),因而漏校在所不免;孙疏旁征博引,原书寻检不易,点校者不可能逐一核对。笔者为《孙诒让全集》点校《周礼正义》第8册(春官),兹将其中疑为校对失误者胪列如下,以求教于大方。
一、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
1.凌延堪云:“命祭谓堕祭也。堕祭即挼祭,必祝命之,故曰命祭。”(2002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延”,乙巳本作“廷”。
2.凌延堪亦云:“衍祭谓祭酒也。《诗·小雅·伐木》‘酾酒有衍,笾豆有饯。’”(2003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延”,乙巳本作“廷”;此从楚本讹作“饯”,乙巳本、《诗经》并作“践”。郑笺:“践,陈列貌。”[4](P411下)
3.贾疏云:“凡八者之内,类造已下是大祝六祈,大祝不掌祝号,故此诅祝与盟同为祝号。”(2060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凡”,乙巳本、贾疏[4](P816上)并作“此”。
4.《急就篇》云“谒□塞祷鬼神宠”。(2071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乙巳本作“禓”。
5.辟灋者,考案读其然不。(2082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灋”,乙巳本作“法”,是。此郑注,当用今字作“法”。上文(2079页)正文作“灋”、郑注作“法”,孙疏:“此亦注用今字作‘法’也,下并同。”
6.云“故《国语》曰,吾非古史,焉知天道”者,《周语》柯陵之会,单襄公对鲁成公语。(2093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古史”,乙巳本、2092页郑注引并作“瞽史”。
7.贾疏云:“……《礼记·檀弓》云:‘公叔文子卒,其子戌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夫子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2095—2096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修”,乙巳本、贾疏[4](P818上)、《礼记·檀弓》[4](P1309下)并作“脩”。
8.注云“忌日,亲亡之日;不用举他事,有如时日之禁也”。(2100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有如”,乙巳本、《祭义》郑注并作“如有”[4](P1592下,1593上)。
9.《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大传》作“辩秩东作”,又作“使在伏物”,二文不同,疑有一误。(2107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使在伏物”,乙巳本、《史记·五帝本纪》索隐[5](P19)并作“便在伏物”。
10.至于夏至,而日至北,去极最近,地上之度极多,地下之度极少,是以夏至之景最短,夜极短而昼极长。(2110页)
按:此从楚本涉上“夏至”讹作“日至北”,乙巳本、林乔荫《三礼陈数求义》卷一均作“日最北”,与下“日最南”相对。
11.《方言》云:“颔,领也,南楚谓之颔。”(2151—2152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领”,乙巳本、《方言》[6](P692)并作“颌”。
12.谓于路门外当朝之处乘之。此虽据常朝而言,至于三朝皆乘之。(2154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当朝”,乙巳本、贾疏[4](P823中)并作“常朝”。
13.《周书·克殷》又说武王斩二女县诸小白。彼对大白为之,盖即熊旗之为杂帛者,犹大绥小绥之比。(2157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为之”,乙巳本作“言之”。
14.然则大麾盖以缁帛为縿,与大帛之縿帛同色异也。(2161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大帛”,乙巳本作“大常”。
15.安居无蔽,后朝见于王所乘,谓去饰也。(2162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安居”,乙巳本作“安车”。
16.贾疏云:“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妇人之总,亦既繋以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总也。”(2164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繋以本”,乙巳本、贾疏[4](P824上)并作“繋其本”。
17.《玉藻》疏谓“笭即式,车式以笭为之,有竖者,有横者”,盖误以軨当笭,不知笭用竹用之,与軨异材也。(2172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用之”,乙巳本作“为之”。
18.《书·顾命》云:“成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千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2174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千戈”,乙巳本作“干戈”。伪孔传:“桓、毛二臣各执干戈。”
19.钱玷云:“以革覆毂而朱约之,如圭之瑑然。《说文·玉部》曰:‘瑑,圭璧上起兆瑑也。’今约毂有兆瑑,故读如瑑。缘瑑篆通。”(2182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钱玷”,乙巳本作“钱坫”。
20.《说文·车部》云:“辎,骈车前,衣车后也。”(2185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骈”,乙巳本、《说文解字》[7](P301)并作“軿”。下文引《说文》“軿车前衣车后”亦可证。
21.贾疏大夫以上葬有三旌,《檀弓》孔疏引熊安生说同。(2189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贾疏”,乙巳本作“贾说”,承接上文贾疏云:“将葬之旌,士有二旌;大夫已上皆有三旌。”
22.《管子·小匡篇》云:“戎车待游车之弊。”(2190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弊”,乙巳本作“獘”。上文孙疏说“敝正字,弊者獘之俗,叚借字也”,孙疏99页引王念孙“字或作‘獘’,《管子·小匡篇》‘戎车待游车之弊,戎士待臣妾之余’”,故绝无理由改“獘”为“弊”。
23.郑知帛皆用绛者,盖据《尔雅·释天》云“纁帛縿”,郭注亦云“縿帛绛也”。(2206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縿,帛绛也”,乙巳本、郭注[4](P2610下)并作“纁,帛绛也”。
24.云“诸侯建旗”者,五等诸侯宾祭、会同、师田,亦同建旗,唯斿数各依命数。其差:公九斿,诸伯七斿,子男五斿也。(2208页)
按:此从楚本讹作“诸伯”,乙巳本作“侯伯”。孙疏2532页说“五等诸侯冕斿之数,据郑前后注说,但云公九斿,侯伯七斿,子男五斿”可证。
二、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
25.李钟伦云:“辩法,若子产争赋贡、宋仲几辩役事之类。故士伯数仲几以故府之法而执之,所谓不信者刑之,盖亦如此。”(2080—2081页)
按:此从楚本作“故府之法”,与前“辩法”之“法”用字一致,乙巳本讹作“灋”。
26.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厤日矣。(2082页)云“若今时作厤日矣”者……。(2084页)
按:两处“厤”从楚本,与《周礼注疏》[4](P817中)同,乙巳本讹作“曆”。
27.此经则《司弓矢》《缮人》《槀人》并有箙字,其字较服字为尤切,故此注读从之,然则俗本作箙,亦不误也。(2174页)
按:此从楚本作“俗本作箙”,乙巳本作“俗本作菔”,由上文段玉裁云“菔,《释文》、《集韵》、余本、岳本皆从艸,俗本从竹”来看,楚本是。
三、校语失考
28.任昉《文章缘起》谓祝文始董仲舒《救日蚀文》,疑任氏犹见其全文。——校:“救”原讹“祝”,据楚本改。(1990页)
按:乙巳本作“祝”不误,任昉《文章缘起》:“祝文,董仲舒《祝日蚀文》。”[8]楚本见郑注“董仲舒救日食”妄改作“救”。
29.云“饭于牖下”者,谓始死于北墉下,迁尸于南牖下,沐浴讫即饭含,故云饭于牖下。——校:“墉”原涉下而讹“牖”,据《仪礼·既夕礼记》改。(2049页)
按:“北墉下”之“墉”,贾疏原作“牖”,孙诒让校《周礼注疏》无异议[9](P196),乙巳本、楚本并作“牖”,故不必视作讹误;《仪礼·既夕礼》“寝东首于北墉下”,《礼记·丧大记》作“寝东首于北牖下”,郑注:“或为‘北墉下’。”[4](P1571下)故不必据《仪礼》改。
30.贾疏云:“以今历大岁岁星比辰,大岁无跳辰之义,非此经大岁者也。”——校:“比”,《周礼注疏》及楚本作“北”。(2107页)
按:此校不必出,因为孙诒让对贾疏作了校改:“‘北’,疑‘比’之误。‘比辰’即不超辰也。”[9](P200)凡是孙诒让认为(包括“疑”)经文与注疏有误,引述时即改。例如1870页引贾疏:“案大司乐有宿县之事,小胥正乐县之位,大师无县乐之事。此大师之县者,大师掌六律六同……。”“此大师之县者”贾疏原作“此大师之乐者”[4](P797下),孙诒让校:“‘之乐’,疑当作‘之县’。”[9](P181)又如2072页引贾疏:“此男巫于他官祭此神时,则以茅招之于四方也。”“他官”贾疏原作“地官”[4](P816下),孙诒让校:“‘地’疑‘他’之误。”再如2078页引贾疏:“……‘孔子歌则不哭’,是出何经?”“孔子歌则不哭”贾疏原作“孔子哭则不歌”24,孙诒让校:“‘孔子哭则不歌’,疑亦当作‘孔子歌则不哭’。”[9](P199)
31.又此“弊车”与《大宰》“弊馀”之弊,义亦略同。——校:两“弊”原皆作“币”,据楚本改。(2190页)
按:《大宰》没有“弊馀”,仅有“币馀”:“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馀之赋。”(90页)王念孙考证:“币当读为敝。……是敝为衣败残之名,残则馀矣,因而凡物之残者皆谓之敝馀。”(98页)孙疏赞赏“王说尤精塙”(98—99页)。楚本不明其由,为迁就“弊车”而妄改“币”为“弊”。
四、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
(一)涉上下文而讹
32.《礼器》云“祭礼不祈”,注云:“祈,求也。祭祀不为求福也。”(1987页)
按:“祭礼”当为“祭祀”[4](P1434下),涉上而讹。
33.段玉裁改经文蒩为鉏,注为鉏读为蒩,云:“经文作鉏,杜子春易为蒩字,训为蒩也。今本以注改经,复以经改注,遂不可通矣。”(2066—2067页)
按:“训为蒩也”当为“训为藉也”,见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卷三[10](P206中)。2066页杜子春云“鉏,藉也”可证。
34.《曾子问》云:“诸侯相诔,非礼也。”郑彼注云:“礼当言谥于天子也。天子乃使大史赐之谥。”(2096页)
按:“谥于天子”,郑注原作“诔于天子”[4](P1398上),疑涉下而误。
35.伪孔传云:“秩,序也。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东方之官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讹,化也。掌夏之官平秩南方化育之事。”(2107页)
按:“平秩”,疑涉《尧典》“平秩南讹”而讹,伪孔传作“平叙”[4](P119下)。
36.《汉书·天文志》所谓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是其略也。(2114页)
按:“百七十八”,《汉书·天文志》作“百一十八”[11](P1273)。
37.《艺文志》有《甘德长柳占梦》十一卷。(2123页)
按:“十一卷”当为“二十卷”,涉上“《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而误[11](P1772)。
38.《汉书·艺文志》有《汉日旁气行事占验》十三卷。(2124页)
按:“十三卷”当为“三卷”,涉下“《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而误[11](P1764)。
39.《曲礼》云:“兵车不式,武车绥绥。”(2155页)
按:陈汉章指出[12](P52)“绥绥”当为“绥旌”,孙疏2215页引作“绥旌”不误。
40.若王大射,则当如《司裘》注所说,熊侯九十弓,虎侯七十弓,豹侯五十弓,侯各设乏也。(2199页)
按:“熊”与“虎”当互换。《司裘》注:“凡此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497页)3392页引《司裘》注说天子三侯云:“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41.《汉书·田蚡传》云“列曲旃”,颜注引苏林云:“礼,大夫立曲旃。”(2203页)
按:“列”,《汉书》作“立”;“立曲”,颜注引苏林作“建”[11](P2380-2381)。
(二)形近而讹
42.贾疏云:“按《特牲》、《少牢》堕祭之时,皆有以菹擩醢中以祭;主人献尸时,宾长以肝从,尸以肝擩盐中以祭。故先郑云‘以肝肺菹擩盐醢中以祭,’彼无云用肺擩盐醢中,先郑连引之耳。按:彼所擩盐中以振祭,哜之,加于肵俎;此则是振祭,司农以初祭擩于盐即同擩祭解之,于义不可。”(2001页)
按:“彼所”,贾疏原作“彼肝”[4](P810上)。
43.《宰夫》:“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及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2096页)
按:“及诸大夫之丧”,《宰夫》原作“凡诸大夫之丧”,见208页,孙疏:“云‘凡诸大夫之丧’者,通中下大夫而言。”
(三)义近而讹
44.杜注云:“仁闵覆下,故称旻天。吊,至也。慭,且也。俾,使。屏,蔽也。疚,痛也。律,法也。言丧尼父无以自为法。”(1995页)
按:“疚,痛也”,杜注原作“疚,病也”[4](P2177中)。
45.《御览·礼仪部》引《五经异义》云:“诸侯岁遣大臣之京师,受十二月之政,还藏于大庙。”许所云诸侯遣大臣受政事,于经无所见;其谓藏于大庙,说亦与郑同。(2085页)
按:“大臣”,《太平御览》卷五三八作“大夫”[13](P2442)。
46.《玉藻》孔疏云:“终月,谓终竟一月所听之事于一日中耳。于寻常,则居燕寝也。”(2089页)
按:“一日”,《礼记正义》作“一月”[4](P1473下)。
47.《士冠礼记》云:“死而谥,非古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郑彼注云:“今,谓周衰,记之时也。古谓殷之士,生不为爵,死不为谥。”(2102页)
按:“非古也”原作“今也”[4](P959上),对应郑注“今,谓周衰”。孙疏73页引《士冠礼记》作“死而谥,今也”可参证。
48.金榜云:“……《曲礼》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2200页)
按:“朱雀”,《曲礼》[4](P1250上)、金榜《礼笺》卷一《九旗》并作“朱鸟”[10](P825上第三册)。2142、3310页引《曲礼》作“朱鸟”不误。
(四)脱文
49.贾疏云:“《周礼》体单言国者,皆据王国;邦国连言者,皆据诸侯,故为此解。”(2062页)
按:贾疏“体”下有“例”字[4](P816上),例如《大宗伯》贾疏“与上下体例不同”[4](P757上),《考工记》贾疏“不同《周礼》体例”[4](P905上)。
50.宋世荦云:“馆饱篆形相近,蒩馆为租饱,即苴苞字。《曲礼》云‘苞苴’,裹鱼肉者也。或以苇,或以茅,即租饱茅裹肉之义。”(2069页)
按:陈汉章指出“《曲礼》”下脱“注”字[12](P48)。宋世荦《周礼故书疏证》卷三“《曲礼》”下有“注”字。孙疏26页引《曲礼》注云:“苞苴,裹鱼肉者也。或以苇,或以茅。”
(五)衍文
51.《士丧礼》云:“奉尸敛于棺,乃盖,而后设熬。”是设熬在既盖棺后也。(2039页)
按:引《士丧礼》衍“而后”二字[4](P1140中),2036页引《士丧礼》“设熬,旁一筐,乃涂”即其下文。
(六)倒文
52.今本《左传》“闵天不淑”作“旻天不吊”,“嬛嬛予在疚”作“茕茕余在疚”。杜注云:“仁闵覆下,故称旻天。吊,至也。慭,且也。俾,使。屏,蔽
也。疚,痛也。律,法也。言丧尼父无以自为法。”(1995页)
按:“仁闵覆下”,杜注原作“仁覆闵下”[4](P2177中),似乎源于《诗经·王风·黍离》毛传:“仁覆闵下,则称旻天。”孔疏:“言其以仁慈之恩覆闵在下。”[4](P330中下)
(七)出处错误
53.《左传》成十二年杜注云:“肃手至地。”(2016页)
按:《左传·成公十六年》:“为事之故,敢肃使者。”杜注:“肃,手至地,若今撎。”[4](P1919上)孙疏2017页引《左传》注“肃,手至地,若今撎”,2018页说“为事故,敢肃使者”出自《左传》成十六年,均可参证。
54.《孔丛子·儒服篇》云:“天子将巡守,先告于祖祢,命史告群庙。亲告用牲,史告用币。”(2030页)
按:“儒服”当为“巡守”[14](P151)。
55.《杂记》云:“君于大夫、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于士,既殡而往,为之赐,大敛焉。”(2052页)
按:“杂记”当为“丧大记”[4](P1582上)。此条洪诚《读〈周礼正义〉续篇》[15](P235)已指出。
56.“百尔所思”,《诗·墉风·载驱篇》文。(2056页)
按:“载驱”为《齐风》篇名(如2166、2178页所引),“载驰”为《墉风》篇名[4](P320上下)。1189、2313、2585页引作《墉风·载驰》可参证。
57.《鲁颂·閟宫》说在泮献馘,又言采芹藻者,采以为菹,为豆实耳,与释菜实于筐笲异也。(2057页)
按:所引“在泮献馘”、“薄采其芹”、“薄采其藻”出自《閟宫》上一篇《泮水》[4](P610-611)。孙疏1714、1786页引“在泮献馘”均作《泮水》可参证。
58.汪中云:“恒当作‘咸’,语之转,《史记·殷本纪》:‘巫咸之兴自此始。’《韩非·说林下》:‘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2066页)
按:“殷本纪”当为“封禅书”[5](P1356),孙疏1953页引“巫咸之兴自此始”作《史记·封禅书》即是。
59.《尔雅·释言》云:“祓,福也。”(2075页)
按:“释言”当为“释诂”[4](P2574下)。
60.又《左》定元年传云“君以军行,祓社衅鼓”。(2076页)
按:“元年”当为“四年”[4](P2134上)。2353页引“君以军行,祓社衅鼓”作“四年”不误。
61.《汉书·律历志》云:“日月相推,日舒月速,当其同,谓之合朔。”(2084页)
按:“汉书”当为“续汉书”[16](P3055),2417页引《续汉书·律历志》“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与此同出《律历志下》。
62.《大师》注云:“大师,大起军师也。”(2092页)
按:“注”当为“疏”[4](P818上)。
63.《祭义》云:“忌日必哀。”《檀弓》云“忌日不乐”,注云“谓死日”。又“忌日不用举吉事”,注云“忌日,亲亡之日;不用举他事,有如时日之禁也”。(2100页)
按:《檀弓》:“忌日不乐。”注:“谓死日,言忌日不用举吉事。”[4](P1275中)《祭义》:“忌日不用。”注:“忌日,亲亡之日。忌日者不用举他事,如有时日之禁也。”[4](P1592-1593)孙疏混淆不清。可将“《祭义》云:‘忌日必哀。’”移至“举吉事”之后;将“又”改为“言”,恢复上下注文。
64.《谷梁》昭七年,范注云:“忌日,死者之日月耳。”郑袭云:“传称子卯不乐,谓之疾日。先儒以为甲子、乙卯。诚如是,自宜以日辰为忌,遇之而感耳。”(2100页)
按:“忌日,死者之日月耳”是范宁答郑袭难,“传称子卯不乐”云云是郑袭难范宁,均见于《通典》卷一百《凶礼二十二·丧遇闰月议》[17](P2654-2655)。
65.《诗·大雅·小弁》孔疏引服虔《左传注》云:“岁,岁星之神也。左行于地,十二岁而一周。”(2104页)
按:“大雅”当为“小雅”[4](P452中),2448、2901页引《小弁》均入《小雅》可参证。
66.《觐礼》及《左》襄二十年传,并以大史掌策命之事,疑内史大史亦通称,详《叙官》疏。(2131页)
按:陈汉章指出“襄二十年”当为“襄三十年”[12](P51)。《左传·襄公三十年》:“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为卿,辞。大史退,则请命焉。复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4](P2013下)
67.五帝从《史记》说,《家语·宰我问篇》及《吕览》高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谯周、宋均说并同。(2138页)
按:“宰我问篇”当为“五帝德篇”,“宰我问”是篇中内容,非篇名,孙诒让《〈孔子家语〉校记》作“五帝德”[18](P478)。孙疏3244页引《家语·五帝德篇》即是。
68.《公羊》僖二十五年何注云:“天子大路,诸侯路车,大夫大车,士饰车。”(2144页)
按:“僖”当为“昭”[4](P2328下)。3204页引何注“礼,大夫大车,士饰车”作“《公羊》昭二十五年”不误。
69.故《左传》桓三年杜注云:“钖在马额。”(2145页)
按:“三年”当为“二年”[4](P1742下)。
70.《士丧礼》“道车载朝服”,明道车即朝车也。(2154页)
按:“士丧礼”当为“既夕礼”[4](P1163中)。
71.“革路”者,五路之四也。《戎右》谓之戎车,《左》庄六年传谓之戎路。(2155页)
按:“六年”当为“九年”[4](P1766中)。2197页引《左》庄九年传“师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及杜注“戎路,兵车”可证。
72.《左》定四年传有“犀轩”,杜注以为卿车。(2155页)
按:“四年”当为“九年”[4](P2145上)。3181页引“《左》定九年‘与之犀轩直盖’,杜云‘犀轩,卿车’”可证。
73.《公羊》宣二年徐疏引孙炎云:“缁,黑缯也。”(2161页)
按:“二年”当为“十二年”[4](P2285上)。
74.车裳帷,详言之曰潼容,省文则曰容。故《释名·释车》云:“容车,妇人所载小车也。其盖施帷,所以隐蔽其形容也。”《荀子·正论篇》云:“天子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荀子》之容,盖亦即《掌次》之帷,王坐设帷,与后车设帷裳,通谓之容。杨注以容为羽卫,未塙。(2165页)
按:“《掌次》之帷”当为“《幕人》之帷”。《幕人》孙疏:帷亦谓之容,《荀子·正论篇》云:“天子居则设张容。”容即帷也,与《巾车》“车裳帷为容”同。杨注以容为羽卫,非也。(429页)
75.王聘珍云:“薠即蕡,声同古字通。《丧服传》云:‘苴绖者,麻之有蕡者也。’贾疏引马氏云:‘蕡者,枲实。’枲麻之有子者,其色粗恶,故用之。”(2174页)
按:《左传·襄公十七年》“苴绖”孔疏引《丧服传》“苴绖者,麻之有蕡者也”,又引马融云:“蕡者,枲实。枲麻之有子者,其色粗恶,故用之。”[4](P1964中)王聘珍《周礼学》仅作“马季长云”[19](P1313上)(马融字季长),孙疏引文因《丧服传》而误添作“贾疏”。
76.又贾引《尚书大传》“士乘饰车”,《公羊》僖二十五年何注说同。(2183页)
按:“僖”当为“昭”[4](P2328下)。3204页引何注“礼,大夫大车,士饰车”作“《公羊》昭二十五年”不误。
77.彼似隐据襄十四年《左传》“招大夫以旃”之文。(2203页)按:“襄十四”当为“昭二十”:“旃以招大夫”[4](P2093中)。78.《公羊》昭十二年,何注亦云“继旐如燕尾曰旆”。(2204页)
按:按:“昭”当为“宣”[4](P2285上)。
79.《诗·大雅·六月》毛传云:“鸟章,错革鸟为章也。”郑笺云:“鸟隼之文章。”(2214页)
按:“大雅”当为“小雅”[4](P424-425),896、1637、1644、2157、2198、2202、2204、2217、2314、2604、2622、3223页引《六月》皆入《小雅》可参证。
80.吕飞鹏云:“《通典·军礼》引卢植《大传》注云:‘徽,章也。号,所以书之于绥,若夏则书其号为夏也。’此与子春义合。”(2220页)
按:“军礼”当为“吉礼”,见《通典》卷五五[17](P1543)。吕飞鹏《周礼补注》卷三[20]仅说明出自《通典》,孙疏误添。
81.《左》桓六年传云:“三辰旗旗,昭其明也。”杜注云:“三辰,日月星也。”(2230页)
按:“桓六年”当为“桓二年”,1630页“桓二年《左传》有三辰旗旗之文”,1631页“云‘所谓三辰旗旗,昭其明也’者,《左》桓二年传,臧哀伯语”,2210页引“三辰旌旗,昭其明也”作“桓二年”,均可参证。
五、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
82.以致《五经文字》云‘耎,字书无此字,见《礼经》’。然则当张参时,《说文》、《字林》、《玉篇》皆已有擩无”。
83.盖阴祀之瘗埋,自在正祭时,既瘗之后,尚有荐献之节,故以司巫守之,使人无得窃发,所以敬神事,备不谨,不敢因既瘗遂以为毕事,故郑云“以祭礼未毕,故有事然”也。(2071页)
按:此排印涉上讹作“故有事然”,乙巳本、楚本并作“若有事然”。
84.《说文·示部》云:“□,道上祭。”无□字。(2071页)
按:《说文》“□”系排印错讹,乙巳本、楚本并作“禓”。
耳,非谓遂月分班也。(2085页)
按:此排印讹作“遂月”,乙巳本、楚本并作“逐月”。
86.《白虎通义·谥篇》云:“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恶扬善者也,故之南郊,明不得欺天也。故《曾子问》‘孔子曰:天子崩,臣下之南郊告谥也’。”(2095页)
按:此排印讹作“告谥也”,乙巳本、楚本并作“告谥之”。
87.《汉书·五行志》引京房《易传》云:“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日薄。日月虽不同宿,阴气盛,薄日光也。”(2115页)
按:此排印讹作“名日”,乙巳本、楚本并作“名曰”。
88.《王制》孔疏引《元命包》云:“王者封国,土应列宿之位。”(2116页)
按:此排印讹作“土”,乙巳本、楚本、孔疏[4](P1322上)并作“上”。
89.今依《郑志》所说,以上地百畮食九人、十夫税一计之,则王下士食十夫税,中士二十夫税,上士四十夫税,下大夫八十夫税,中大夫百六十夫税,卿三百二十夫税,禄此田夫数之差也。(2134页)
按:此排印讹作“禄此田”,乙巳本、楚本并作“此禄田”。
90.今此云五帝之书为可,而云三皇之书者,三皇虽无文,以有文字之后,仰禄三皇时事,故云掌三皇之书也。(2137页)
按:此排印讹作“禄”,乙巳本、楚本并作“录”。
91.贾蔬云:“谓于路门外当朝之处乘之。此虽据常朝而言,至于三朝皆乘之。”(2154页)
按:此排印讹作“贾蔬”,乙巳本、楚本并作“贾疏”。
92.至《王制》云“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毛诗·小雅·车攻》传亦云“天子杀抗大绥,诸侯发抗小绥”。(2161页)
按:此排印讹作“杀抗”,乙巳本、楚本并作“发抗”。
93.云“钖当为总,书亦或为总”者,钖字不体,故先郑依故书别本作总也。(2164页)
按:两处“钖”排印错讹,乙巳本、楚本、郑注(2162页)并作“”。
[1][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孙氏家藏铅铸版初印本,1905.
[3][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篴湖精舍以楚学社本补校木刻本,1931.
[4][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诗文评类[M].
[9][清]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清]阮元.清经解:第4册[M].上海:上海书店,1988.
[1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12]陈汉章.《周礼》孙疏校补[A].王元化.学术集林:卷十二[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3][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4]傅亚庶.孔丛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5]洪诚.洪诚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16][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唐]杜佑.通典[M].王文锦,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
[18][清]孙诒让.籀庼遗著辑存[M].雪克辑点.北京:中华书局,2010.
[19][清]王先谦.清经解续编:第2册[M].上海:上海书店,1988.
[20]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礼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Some Problems in the Collation of Zhouli Zhengyi,Vol.8 Chunguan
WANG Shao-hua1,YAN Chun-feng2
(1.Research Center of Archaeological Documents and Classical Characters,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2.Humanities College,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China)
There are 93 mistakes in the Zhouli Zhengyi(Authentic Meaning of Zhou Rites),Vol.8, collated and 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They fall into following categories:mistaking quotation of Chu edition,without reference to Yishi edition;mistaking quotation of Chu edition,failing to discover that; collation without
;failure to collate the mistakes both in Yishi edition and Chu edition(including mistakes due to co-texts,form homonymy,sound homonymy,word missing,extra words,misplaced words, mistaken origins);and its own misprints.
Zhouli Zhengyi;Sun Yirang;collation
H13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1.015
1674-8107(2014)01-0086-07
(责任编辑:刘伙根,庄暨军)
2013-08-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考工记》名物新证”(项目编号:11BYY066);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周礼正义》点校本订正”(项目编号:1275)。
1.汪少华(1961-),男,江西德兴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训话学、古代典籍与文化研究。2.颜春峰(1965-),男,江西广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