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和MRI在肥厚性硬脊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04-15张海燕朱峰董险峰张振明张丽艳高志刚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MR0637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22期
关键词:脊膜膜炎脊髓

张海燕,朱峰,董险峰,张振明,张丽艳,高志刚(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MR 室 063700)

肥厚性硬脊膜炎(HSP)是中枢神经系统较为罕见的硬脊膜炎性纤维化,是一种硬膜弥漫性炎症[1],能够让其组织发生肥厚病变。通常症状表现为神经根与脊髓受到压迫,大部分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一些患者具有唯一症状,且持续数年。HSP疾病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病程时间较为缓慢,同时病理症状相对复杂,致瘫率很高,临床预后效果不良。HSP 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均不存在特异性,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很大,特别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虽然HSP 的临床诊断标准就是肥厚的硬脊膜进行病理诊断,但是由于CT、MRI检查技术水平的完善、提高,其神经影像学具备一定的特征性,随着临床医生及影像学医生对HSP 的认知逐步提高,为HSP 的确诊提供了有力支持。现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HSP患者,进一步分析其CT、MRI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HSP患者,其中女16例,男44例。年龄8~54岁,平均年龄(36.65±4.76)岁。病程时间0.4~28.0年,平均(12.32±7.14)年。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神经根压迫、颈背部痛、颅内高压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呕吐、恶心以及慢性头痛等。且头痛是唯一的临床症状,持续数年。临床检查表现为传导性耳聋,一些患者存在眼底水肿、眼外展不能、面肌萎缩、穿孔、增厚、膨隆、鼓膜充血。其中50例患者病情进展较为缓慢,10例患者并发中耳炎,病情发作呈急性。

1.2 方法

1.2.1 CT 检查选用美国制造的Lightspeed 16层GE CT机;德国Essenza 1.5T 西门子核磁共振。仪器扫描参数:螺距调节至0.75~1.50,扫描层厚为7mm 或10mm。扫描条件:电压规格为120kv,电流规格为190 mA;扫描视野设为40 cm。每次扫描时间约为2s,矩阵大小设定为512cm×512 cm,扫描方式为连续性扫描。以横断面开始扫描,层厚调节为10mm,层距调节为10mm[2],同时顺着颅脑侧面再进行一遍扫描,大概为10层。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增强扫描。应用60%浓度的泛影葡胺,剂量为80mL予以注射。6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由于病灶过密,采取增强扫描,其余患者进行平扫。

1.2.2 MRI检查选择头颅横断位及冠状位进行扫描,然后通过MRI及MR 扩散加权成像(DWI):即通过SE序列产生的回波平面成像,TR 为2000ms,TE为73ms,NSA 为2次。对于矢状位:采取ES、T1WI,TR 为400ms,TS为8ms。通过横断面扫描,层厚设置为6.0mm,间距设置为0.6mm,层数约有20层,矩阵大小设定为179cm×256cm,扫描视野为21cm×21cm。再尝试快速矢状面自旋转回波序列T2WI:TR 为4000ms,TE为112ms。横断面通过T1WI、T2WI成像[3],矩阵大小设为256cm×256cm,层距调节为0.5 mm,层厚调节为3.0mm。

2 结果

2.1 CT 检查诊断通过CT 扫描对HSP 患者的检查,影像图显示硬脊膜增厚,同时处于椎管背侧,形态为不规则的新月形,同时在硬膜外黄韧带下面存在半月形、高密度影。CT值范围约为70~110Hu,能够看出点状钙质样密度,同时与黄韧带处的边界不够清晰。60例患者中,36例患者病侧天幕增高。全部患者均存在侧脑室受压、变狭窄。其中包括42例进行了增强CT 扫描的患者。CT值在89~116 Hu 范围内时,44例患者病侧天幕被强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强化区对侧幕存在切迹。

2.2 MRI检查诊断通过MRI扫描对HSP患者的检查,影像图显示T1WI、T2WI均存在低信号,在同侧小脑半球、颞枕叶出现水肿。FLAIR 序列表达高信号;而DWI表达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脑室受到压迫,在增强扫描以后,硬脑膜明显性强化增厚。增强后强化,脑组织受到压迫表现取决于肥厚程度,此种影像学一般不会伸入脑沟内,可以区别于蛛网膜肥厚。镜下硬脑组织能够看出纤维组织增厚、增生,同时出现变性,发现散在、灶状淋巴样的细胞浸润。

3 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一般是成年人发病比较多,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病例比较少。多发生于颈椎、胸椎部位,但是脊柱的其他部位也有发病的可能。该病发作时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头痛,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颅内高压[4-6],HSP的致病因素迄今为止还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近些年试验研究表明与局部炎症、病毒感染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阶段,对HSP 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激素治疗,大部分病例没有显著性诱因,其病理学改变一般为硬脊膜明显增厚,即为特发性HSP。HSP 临床病理特征是硬膜肥厚、增生,表现慢性经过,临床病原体感染、出现硬膜肥厚造成的。可能病因主要是肿瘤、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7-8]。HSP 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能够看出自身抗体增强。腰穿压力为正常,或是有所增高,细胞计数、蛋白计数均有所增高。在影像学方面分析,一般会产生广泛性结缔组织增生,而且可以在增生组织内部发现丰富的胶原纤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这些患者可能产生典型的脊髓压迫症状,若是采取X 线片检查没有发生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该注意排除HSP的可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CT 检查时,硬脊膜炎的CT 影像图显示硬脊膜增厚处于椎管背侧,形态为不规则的新月形,同时在硬膜外黄韧带下面存在半月形、高密度影,其内部表象点状钙质样密度,且同黄韧带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

经MRI检查时,硬脊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为T1WI、T2WI上显示低信号,镜下可以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同时淋巴细胞浸润。脊髓造影、CT 检查、MRI检查对HSP 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多层螺旋CT 检查的完善,以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对脑部疾病的检查诊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CT 检查HSP 患者,最为普遍的症状为受累硬脊膜增厚改变,同时病变部位在椎管背侧,分布不均匀,厚薄不一,呈新月形包绕脊髓显示为规则或者不规则改变。如果得到临床确诊后,应该采取手术治疗,防止脊髓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由于HSP 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困难,临床医生必须明确掌握HSP 患者的病理表现、MRI以及CT 成像等影像学特点,不断增强对HSP 的认知。CT、MRI检查对HSP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二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在检查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1]张忻宇,隋庆兰.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T、MRI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370-373.

[2]陶晓峰,黄流清,肖湘生.特发性肥厚性硬脊膜炎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7):665.

[3]毛文萍,陈峰,侯一民.肥厚性硬脑、脊膜炎的影像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8,7(5):207-209.

[4]曹代荣,慕容慎行,倪希和,等.肥厚性硬脑膜炎1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4(3):213-215.

[5]Takuma H,Shimada H,Inoue Y,et al.Hypertrophic parchmentizing-itis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and dis betes insipid us[J].Acta Neurol Scand,2011,104(6):397-401.

[6]Voller B,Vass K,Wanschitz J,et al.Hypertrophic chronic pachymeningitis as a localized immune process in the craniocervical region[J].Neurology,2001,56(1):107-109.

[7]侯铁胜,倪斌,欧阳跃平.肥厚性硬脊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6):324-325.

[8]张海鸥,林志坚.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3):306-308.

猜你喜欢

脊膜膜炎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人枕下区肌硬膜桥及其连接形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慢性子宫内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