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山核桃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4-15王陆军周米生龚明肖正东
王陆军,周米生,龚明,肖正东*
(1.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肥 230031;2.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
安徽省长山核桃栽培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陆军1,周米生1,龚明2,肖正东1*
(1.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肥 230031;2.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
在对安徽省长山核桃栽培现状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栽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学规划、科技支撑、良种壮苗、丰产示范、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为全省长山核桃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参考。
长山核桃;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长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以来,有2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其中澳大利亚、以色列及南非等国家栽培面积较大,管理水平高、产量高,效益好[1]。我国自20世纪初开始引种,引种地区已涉及22个省(区、市),主要集中分布在亚热带东部和长江流域,资源较多的区域有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江西省、湖南省和陕西省等地[2]。
长山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之一,兼有材用、观赏等特性。其具有坚果粒大、取仁容易、产量高等特点,营养丰富,种仁油脂含量高于7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7%,碳水化合物13%,蛋白质11%,富含维生素B1、B2,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材料。与我国的核桃(Juglans regia)、山核桃(C.cathayensis)相比,长山核桃具有明显的易于机械剥壳取仁、适宜于安徽省各地以及南方区域栽培的优点[3]。长山核桃的木材纹理细腻,质地坚韧,是建筑、军工和制作高档家具的理想材料,其树形高大,树姿挺拔,是理想的观赏、遮荫和行道树种[4]。因此,长山核桃是一个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经济用材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木本油料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下,在林业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长山核桃发展势头强劲,是继油茶发展后的又一大力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企业和林农大户大规模造林踊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造林4 000 hm2,育苗达到1 000万株。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长山核桃生产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长山核桃的栽培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探讨和提出科学发展长山核桃的对策,旨在能为安徽省长山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安徽省长山核桃栽培现状
安徽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地处114°54′~119°37′E,29°41′~34°38′N之间,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多种经济林木生长。从长山核桃原产地的纬度区域来看,安徽省处于长山核桃分布的适生区域。
1.1 栽培历史
据文献记载,安徽省引种长山核桃栽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01年,现存1株于六安市舒城县境内[5],此株是安徽省树龄最大的长山核桃,胸径87 cm,树冠400m2,现在尚能正常结果。1948年,黄山市屯溪区博村林场从南京引进种子,培育苗木16株,现保存7株大树,一般每年可获种子75 kg/株[6]。其中1株胸径达到78 cm。金寨县老城区有1株于1952年引种的长山核桃,年产量最高达到160 kg。20世纪70年代后,林业科研院所及苗圃林场开始有目的的引种长山核桃栽培,如黄山林科所1976年引进实生苗栽植[7],最大1株胸径达72 cm,2013年结果150 kg;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1976年从庐山植物园引种,定植于滁州市沙河试验基地,现存23株,最大1株胸径达49 cm,丰年产量100 kg以上;亳州市利辛县苗圃于1983年引种栽培2株,其中1株胸径42 cm[8];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有3株长山核桃,其中有1株百年古树被挂牌保护;安徽农业大学2000年从美国引进的种子育苗,在枞阳、池州、阜南及合肥大杨实验区生长良好,现已挂果[9]。
1.2 栽培现状
2000 年以来,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市林科所、阜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滁州市林科所等科研院校在品种引进、良种选育、容器育苗,嫁接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部分成果已在各地生产单位推广应用。企业、大户纷纷自发栽植长山核桃,大力营造果用林、用材林和果材两用林等。其主要成绩表现在:
1.2.1 安徽省审(认)定品种
经过安徽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黄薄1号、安农1号、安农2号、安农3号、安农4号和安农5号,认定的有黄薄2号共7个无性系。
1.2.2 安徽省主要引进栽培的品种(见表1)
1.2.3 编制育苗和造林技术规程
表1 省内引进栽培的品种
安徽省林业厅先后制订了《长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和《长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并在网上发布。
1.2.4 设立首席专家制度
选任安徽省长山核桃3位首席专家,解决长山核桃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1.2.5 建立采穗圃和示范园
2008、年以来,先后在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黄山市林科所、阜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等建立了14 hm2优良品种采穗圃,34 hm2收集区和133 hm2丰产示范园。
1.2.6 发展面积
截至2014年,全省16个地级市已发展长山核桃4048 hm2,其中,666 hm2以上的市有滁州市和淮北市,详见表2。
表2 安徽省长山核桃分布区域、面积(2014年)
2 安徽省长山核桃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生苗造林比重大
目前,长山核桃造林70%使用实生苗,而良种嫁接苗造林仅占30%。实生苗造林,一般需10~12年进入结果期,立地条件好的8~9年生可结果(庐江白山),15年后才能达到盛果期,且果实大小差异很大,实生后代中仅有0.3%的植株产量较高[10]。
2.2 良种资源匮乏
采用优良品种造林是获取良好收益的有效保障。目前,波尼、威斯顿、马汉、金华、绍兴、黄博1号、安农1~5号及亚林系列等品种是安徽省优先发展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穗条和嫁接苗较少,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需求,除了本省林木良种基地生产的少量品种嫁接苗木外。目前省内栽植的长山核桃品种苗大部分来源于江苏、浙江、云南、湖南和河南等省。受嫁接苗利润高的影响,长山核桃苗木来源极为混乱,,省内外嫁接苗来源更是五花八门,品种不清、以假乱真、剪砧接砧、甚至假嫁接苗现象屡见不鲜。因长山核桃生长周期长,嫁接苗木进入结果期需要4~5年,幼龄期难以甄别苗木品种优劣,如果盲目购进没有经过林业主管部门审定品种建立的采穗圃繁育的苗木,进行大规模发展,则后期风险将大大增加。
2.3 品种配置不合理
长山核桃雌雄异花,花期相遇相当困难。雄花先开为雄先型,雌花先开的为雌先型,雌雄花同时开的为同时型[3]。据研究[3,10],长山核桃多属于雄先型,同时型极少。因此,长山核桃栽植需要搭配不同的授粉品种,以此解决花期不遇,这也是获得高产优质的保障。当前,安徽省少数企业和造林大户对于长山核桃栽植中的品种配置缺乏认识,出现了长山核桃园内栽植同一个品种或者花期不遇的多品种,不注意授粉品种的配置,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花而不实、早期落果、空瘪粒高、种仁不饱满等,品种的丰产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例如,当前栽植数量较多的长山核桃品种——马汉,虽然这一品种的果实硕大,但是早期落果及空粒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没有搭配授粉品种,其果大、丰产特性难以显现。
2.4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随着安徽省长山核桃的快速发展,科研投入已跟不上发展步伐,科研严重滞后于生产。国内外新选育的优良品种(系)在安徽省表现情况尚未建立评价体系,嫁接技术、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不成熟,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重栽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但是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
2.5 缺乏统一发展规划
由于各市(县、区)对于发展长山核桃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及重视程度不同,各地长山核桃发展规模、进展差距很大。主要是对长山核桃宣传不到位,政府和部门领导及造林大户对长山核桃这一树种的适应性、优良特性、多功能性认识不足。安徽省虽然是长山核桃的适生区,但尚没有对全省长山核桃发展进行一次全面的整体规划,严重影响长山核桃这一优良适生树种稳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近几年,长山核桃在安徽省发展迅速。借助全省正在实施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边三线”环境整治等工程,将长山核桃纳入全省造林树种规划将有助于长山核桃的稳步发展。各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区域林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长山核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大力推动长山核桃的健康快速发展。
3.2 加大科研力度,指导产业发展
3.2.1 加强长山核桃良种选育及引种
筛选出适宜全省不同区域发展的长山核桃优良品种(无性系)是当前长山核桃良种选育及引种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调查全省现有实生长山核桃大树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上的多样性需求,选择果用型、材用型、果材兼用型、城市行道树专用型、四旁绿化型、公园孤植型(自花结实型)等优良性状品种或优系进行无性扩繁,并建立无性系测定和区域化试验区,筛选出适合不同栽培目标的优良品种;另一方面,从国外或者省外引进优良的品种(无性系)建立区域化和品种收集试验区,定点定期观测各品种特性、物候期,选出适宜不同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无性系)和授粉品种,以满足生产多产品、多功能需求。
3.2.2 加强长山核桃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长山核桃在我国规模化栽培的历史较短,对其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不够深入。有关长山核桃的成花机制、花芽分化、性别调控、雌花促成、矮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11-16],建立长山核桃园区时,相关的品种配置技术、树形管控技术、水肥调控技术、复合经营模式等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加强长山核桃园艺化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是指导林农获取更高经济收益的保障措施,建议科技和财政管理部门加大科研投入,使得科研先于生产。
3.2.3 加强长山核桃病虫害预测及防治工作
随着长山核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长山核桃病虫害预测及防治工作不可忽视。目前,安徽省长山核桃主要出现的虫害有天牛、木蠹蛾、警根瘤芽、刺蛾、金龟子等;病害有溃疡病、叶斑病、缺素症等。加强长山核桃病虫害研究与防治工作,对于指导林农选用低毒、高效、安全、环境污染小、符合环保要求、针对性强的药剂,降低对人畜危害和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作用。
3.3 建立高标准栽培示范园
针对果用林的培育,前期重点研究促进营养生长的方法措施,尽快培养树体骨架和大型树冠,为以后结果打好基础;中期研究生殖生长转换,重点解决早期丰产、稳产优质的问题。建立高标准的示范园,要注重立地条件选择、品种配置、造林密度、施肥技术、整形修剪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针对材用林的培育,主要研究有利于材积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因素,如品种(家系)选择、立地条件选择、造林密度、施肥技术等;针对园林绿化观赏树的培育,重点研究有利于树干通直、整形修剪等方面的技术。运用不同培育技术建立高标准栽培示范园进行示范、带动,发挥样板作用,以此推动长山核桃产业发展。
3.4 发展林下经济
长山核桃良种嫁接苗栽培后进入稳定的收获期需8年左右,相对农作物来说,收获期较长。如何实现以短养长,需要根据市场、林下立地条件、林下植物性状、产量、价格、市场等因素开展林农复合研究,筛选适合长山核桃林下发展的经济作物,构建和优化长山核桃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并逐步推广。
3.5 加快培养科技人才
长山核桃虽然在安徽全省16个市均有发展,但由于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地方林业科技人员有待提高技术水平;大的企业及造林大户更是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加大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省林业厅和有关市县林业局虽然每年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有关技术资料,但由于全省长山核桃发展速度较快,培训的技术力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建立省级培训、地方培训的双级培训制度,尽快培养一批长山核桃一线科技人才,已成为当前发展长山核桃的当务之急。
[1]王曼,宁德鲁,李贤忠,等.长山核桃研究概况[J].中国林副特产,2010(2):84-86.
[2]张日清,李江,吕芳德,等.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历程及资源现状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4):107-109.
[3]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美国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75-680.
[4]William D.Goff,Production in the southeast-a guide for growers[M].Alabama Cooperrative Extension Service,Auburn University,AL,1989.
[5]六安市林业局.古树神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9.
[6]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林学会.安徽古树名木[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7]吴奇坤.长山核桃优良单株-黄山1号[J].经济林研究,1999,17(4):64-65.
[8]省造林经营总站,厅办公室.推荐一个好树种-长山核桃[J].安徽林业,2010Z16.
[9]高云,傅松玲,何小艳.美国山核桃不同引种品种生长及结实性状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38(4):1-5.
[10]王白坡,钱银才,戴文圣,等.美国山核桃实生引种后代的变异[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12(4):337-342.
[11]彭方仁,李永荣,郝明灼,等.我国长山核桃生产现状与产业产业化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4):1-4.
[12]Lazarotto,M.,et al.(2012).“First Report of 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 Causing Leaf Spot of Carya illinoensis in Brazil.”Plant Disease 96(12):1826-1826.
[13]ingh,D.,et al.(2009).“Characterization of pecan(Carya illinoensis)germplasm of seedling origin through regress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79(4):324-326.
[14]Allen,S.C.,et al.(2005).“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a pecan(Carya illinoensis K. Koch)-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alley cropping system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41(1):28-37.
[15]Wanvestraut,R.H.,et al.(2004).“Competition for water in a pecan (Carya illinoensis K. Koch)-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alley cropping system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Agroforestry Systems 60(2):167-179.
[16]Allen,S.C.,et al.(2004).“Competition for N-15-labeled fertilizer in a pecan (Carya illinoensis K. Koch)-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alley cropping system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Plant and Soil 263(1-2):151-164.
(责任编辑:杨婷婷)
Cultivation Actualities of Carya illinoensis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ANG lujun1,ZHOU misheng1,GONG ming2,XIAO zhengdong1*
(1.Ahhui Academy of Forestry,Hefei 230031,China;
2.Anhui Provincial General Station for Forest Tree Seeds and Seedlings)
In this paper,based on a complet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actualities of Carya illinoensis in Anhui Province and focu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planning,technical support,fine cultivars and strong plantlets,demonstration of high-yield plantations and technical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arya illinoensis throughout Anhui Province.
Carya illinoensis;cultivation actualities;Existing problems;Development strategies
S664.1
A
2095-0152(2014)06-0038-04
2014-11-17
2014-12-05
2014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长山核桃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编号:[2014]GT01)
王陆军(1984-),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经济林栽培、育种及推广。E-mail:wanglujun1984@126.com*通讯作者:肖正东(1957-),男,研究员,从事经济林研究及推广。E-mail:xiaozh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