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颜料在中日当代绘画中的表现
2014-04-14王晓东
王晓东
摘 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一批艺术学者留学日本,把“日本画”中的岩彩的表现技法及形式带回中国,并融入到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岩彩画教学。基于岩彩在中日绘画当中特殊的历史渊源。本文从岩彩的色彩表现规律和岩彩的创作理念两方面展开论述,这两方面绘画构成因素的运用正是中日当代绘画中的基本要素,也能充分体现中日当代绘画中构成因素的共同点,以此来说明岩彩在中日当代绘画中的表现。
关键词:岩彩;色彩;平面;质感
矿物质颜料是无机颜料,是无机物的一类,属于无机性质的有色颜料,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天然矿石经选矿、粉碎、研磨、分级、精制而成,主要用于绘画,工艺品,仿古,文物修复等。无机颜料的另一个来源是有天然矿产品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加工而制成的化工合成颜料。矿物质颜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颜料的一种,现在,这种颜料在我国当代被称之为“岩彩”。
1 岩彩与中日绘画的关系
从原始时代起,色彩鲜明且耐久的天然矿物色就成为绘制壁画的主要材料,公元前3世纪秦朝咸阳宫殿画的残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手绘岩彩画真迹,所使用的天然矿物色与彩绘秦兵马俑的色彩痕迹基本一致。魏晋南北朝时期,天然矿物色的使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岩彩画表现出更高的水准,敦煌莫高窟壁画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唐代是岩彩画最为繁荣的时期,以天然矿物色绘制的壁画、屏风、扇面和卷轴等非常多见,充分体现了岩彩的浑厚张力与和谐完整的统一,蕴含着磅礴的大唐盛世气魄,是中国岩彩画的光辉典范。然而,宋代以后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并迅速成为画坛主流,使得传统的矿物色逐渐衰退并退居为民间绘画领域。当中国的古老岩彩本土日渐衰退的时候,却在一水之隔的日本大放异彩。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岩彩随之传到日本。据日本学者考证,完成于公元7世纪末的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画是岩彩进入日本的源头,从根本上塑造了日本绘画的面貌。以岩彩为主要媒材的制作逐步成为现代日本画的主流,厚涂法使传统日本画面目一新,平面装饰中蕴含着空间之美,虚体空间与实体空间在画面中巧妙转换,设计意识的增强,以古典装饰因素与当代构成因素相结合,为日本画注入了鲜活的现代感的同时也确立了岩彩在日本画中独特的位置。
2 岩彩的色彩表现规律
(1)色形变化。象征性的色彩表现,类型化的画面处理,装饰化的视觉式决定了岩彩色方式。色彩的变化依附形态的变化与西画的色彩的调和使用有很大区别,岩彩的色相变化是通过色彩并置来实现的,因此这种表现方法无法追摹自然的表面色彩的肖似,与此相适应的是形态的节奏变化带动色彩的变化。当然,岩彩的色彩表现有赖于造型方式的确立。形态的一般属性是有点、线、面构成,在传统造型观念中,这种属性只能蕴含于物体表象之内来表达。岩彩画色彩依形施色,决定它不是以模仿为基准,其色彩的内在功能仍在表现主观情感上,在设色时,采用两维空间的表现,使色形的任何变化,都能获得完美展现。
(2)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所谓的色彩对比指两种以上色彩并置一起有比较清晰可见的差别时,两色之间相互关系就产生了对比。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有以下要素: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以及生理与心理效应的差别等等。色彩在这些因素上的差异大小,决定着色彩对比视觉效果的强弱,没有对比就没有视觉效应。色彩的显现不仅是光色的物理现象,而且与周围临近的颜色比较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两种颜色并置在一起时会互相影响,从而改变颜色倾向,这是两色同时对比所产生的视觉效应。色彩面积越小越容易改变色彩倾向,颜色面积越大,色相越稳定。
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色彩的调和是相对的。在色彩要素中减弱其中哪一种因素的对比都能带来调和的效果。如果减弱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等,都是调和色彩对比的有效方法。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是控制画面色彩节奏的方法,如何把握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分寸才是岩彩在中日当代绘画创作中的主要问题,这种对比与调和是事物的两面,既相互矛盾,又互为依存。失去哪一方面,都会无法单独完成。因此,我们总结色彩表现的时候,必须了解色彩的对比方式和创造色彩协调的方法,这种探索对岩彩在中日当代绘画中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3 岩彩的创作理念
(1)平面意识。平面性在自然中实际存在,但是我们如果不强调这种意识,往往会为许多非绘画因素而吸引,而对这个原本存在的平面图形视而不见。如观察一棵势态生动的树干,一个舞动的舞者。创作时我们也常常太着意一些生动的细节以及深刻的含义而忽略平面图形的视觉意义。造型是画家把握世界的语言方式,平面意识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即不重视立体起伏及琐碎的破坏基本型的细节,而把眼前的一切都概括为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在画面上都是有颜色的,所以我们又把它称之为色块。以色块构成画面时重要的是要有明度意识。因为每一个色块都是有明度的,都可以归纳为黑白灰,支撑画面的实际上是色块自身黑白灰的结构。创作过程中无论色彩多么艳丽,造型多么复杂、肌理多么丰富,黑白灰结构不能乱。平面意识在画面的体现为把眼前的一切都还原为平面形与黑白灰。其次要人为地组织画面上点线面及黑白灰的节奏韵律组,使其成为既对比又和谐的画面。
(2)质感意识。现代岩彩材料每一色都有鲜明的质感区别,除水干类质感、晶体类质感、闪光类质感以及它们相互透叠与交织的变化,还有每一类之中更具体的变化,如晶体类,颗粒大小不同,肌理效果必不相同。此外,有些色轻浮,有些色沉重,粗颗粒散乱,细颗粒密集。以及各种技法如泼洒、打磨、刀刮、水洗等,处理之后又是千变万化,这些都不是理论所能阐明解决的,必须自身经过的大量的实践积累。每种材料都存在着不能改变也不应改变的特性,只有不怕麻烦的亲手尝试,充分地了解它们的特性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及升华它们的美感。矿物色的粗、中、细颗粒按不同比例在画面中的分布,让画面产生厚薄的对比关系,使画面自然统一,和谐而具有节奏感,这也是其它画种所不具备。
现代岩彩既拓展了色相、纯度、明度的区域,使其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同时,颗粒粗细不等,使画面产生了以往所没有的材质肌理效果。此外,金属箔和天然矿物色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下,产生了硫化和酸化以及加热变色的表现效果,古老岩彩的表现力得以进一步拓展,构建起与当代美学视觉新经验。
4 结语
从岩彩在中日当代绘画的表现来看,现代的岩彩因素在画面中的运用充分表现了艺术的独特个性,而且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日臻完美。它是用现代人眼光,现代人的感觉去创作的,是绘画艺术的技术创新的充分体现。矿物质颜料绘画——岩彩画在中日当代绘画中必将表现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 潘力.和风艺志——从明治维新到21世纪的日本美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