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特征研究

2014-04-14谢雨新

艺术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现实意义

谢雨新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的特征。丁西林独幕剧中舞台提示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剧中人物介绍,第二种是布景,第三种是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从丁西林独幕剧文本出发,从丁西林的舞台提示中寻取普适性特征及意义,并为现阶段的话剧实践提供精神资源。

关键词: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特征分析;现实意义

丁西林在中国现代剧坛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是以新颖独到的戏剧构造和独树一帜的喜剧风格见长的。而他的独幕剧更是在发轫时期就臻于成熟,成为中国话剧史上“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①丁西林独幕剧的舞台提示也由于其固有的艺术独创性而显得同样弥足珍贵。丁西林的独幕剧剧本通常是由两个部分的文本构成的,第一部分是人物台词,第二部分是舞台提示。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演职人员的说明性文字,是不需要通过演员的语言表述出的文本。丁西林的独幕剧在话剧传入中国初期的小剧场环境下获得成功,也证明了舞台提示在近代话剧中的存在意义——它是剧本从文字走向舞台的重要桥梁。丁西林独幕剧中舞台提示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種是剧中人物介绍,第二种是布景,第三种是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对于丁西林戏剧的研究自丁西林创作伊始就开始成为戏剧理论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且在“欺骗模式”“喜剧幽默”“二元三人”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已经对创作主体进行了较为准确全面的个案分析,也较为深刻的发掘了丁西林独幕剧作品自身的文本意义,但对于丁西林舞台提示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在新时期,将话剧实践与话剧剧本结合,从而展现话剧作品自身的文本意义及实践意义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丁西林剧作的形式特征及与此有关的外部研究,在今天也会给我们带来指引。

1 人物介绍——自家声式叙述

丁西林本人很少提出自身的戏剧创作观念,但在《译批〈十二镑钱的神情〉后记》中,他着重阐释舞台提示创作的重要地位。“一个弹词艺人在表演的时候,他用两种不同的口音,一种我姑且把它叫作‘比拟声,另一种叫作‘自家声。……当他描写人物的服装、相貌、外表的动作、态度、内心的思想、感情,叙述故事的发展,说明故事的情节,以及夹叙风景环境等等,这一切都属于我所说的自家声。……当他用自家声时,他在——做什么? 他是在写散文、小说呀!”②丁西林在独幕剧的舞台提示创作中,用自身的戏剧思想以贯之,在人物介绍中着墨较多,形成了剧本中与机智幽默的人物语言交相辉映的“自家声”式人物介绍。

例如,《三块钱国币》中第一条人物介绍:吴太太 抗战期间,西南的某一省城的热闹街上所看到、听到、“碰”到的无数外省人之一。年三十以上,擅长口角,说得出,做得到。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吴太太是《三块钱国币》中的线索人物,在控诉李嫂打破花瓶的自白中,她表现得尖酸刻薄,出言不逊,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在与大学生的三次交锋中,她总是主动进攻,大学生则是被迫抗战。特别是当她听到大学生说她是“泼妇”时,不依不饶,争吵、漫骂,“一逼”“再逼”“三逼”,直到大学生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她才一时语塞。这和人物介绍中的“擅长口角”是吻合的。一个“碰”的引号也表现出了吴太太作为外省人极端硬气的一面,丁西林像做小说一样,隐含着作者对于人物的感情。

在话剧进入中国初期,一般的话剧剧本在人物介绍方面仅用寥寥几字介绍年龄、装束等基本条件,目的为服务于演员表演。同时期的优秀话剧作家,如田汉、欧阳予倩甚至曹禺均未能对此做出超越。在丁西林的剧本中,随着自身话剧技巧的成熟和自身创作风格的形成,人物介绍也从《压迫》中简短的“剧中人物:男客人、女客人、房东太太、老妈子、巡警”变成了《北京的空气》中由“一信一电”引发的大段小说性质的描写,再到《三块钱国币》中带有小说创作结构的文本:定义吴太太的“她是一个例外”;杨长雄的“他是一个例外”;成众的“他好像是一个例外”;李嫂的“她的确是一个例外”;警察的“他不是一个例外”,俨然就是一个具有递进重复关系的小说结构。自家声式的人物介绍,使丁西林话剧剧本具有了可以“置之案头”的阅读美感。

2 舞台布景——精致、唯美、生活

董健教授在《戏剧艺术十五讲》中说,舞台提示“在叙事性上与小说差别无际,对喜剧人物的塑造不起第一性的作用,所以大部分剧作家不太着意于这种语言。”③在近代的话剧创作中,轻视舞台提示尤其是话剧布景成了中国话剧创作中的普遍缺憾。但是,丁西林在1923年创作的第一部独幕剧《一只马蜂》的布景中,就明显体现出浓烈的自身风格。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剧作家不同,他在布景上极尽精致,并付出了许多笔墨。

布景:一间小小长方形的房子,后面墙壁中间,两扇宽门。门的左边置一衣架,靠墙一小桌,桌上置鲜花。右边靠墙立一书柜,内藏成套的中西文书籍。右壁的里边,开一独门,门前为短门大窗,窗边置写字桌,上置文具。房的右壁,后半亦开一门,前半靠壁置书架,架上置装饰品。壁上悬字画。房子中央略偏前与右,置一小圆桌,上置茶具,桌的右侧置大椅(即安乐椅),左侧置可坐两人的长椅,两椅之间,置一小椅,椅上皆置腰枕。

开幕时吉老太太睡卧在大椅上,脚下置高垫,手中报纸,落地上。

丁西林的话剧剧本中的舞台布景无疑是精致的。他在《亲爱的丈夫》的布景中就直接提出“一切家具陈设,皆新而精致,处处表现出一个新成立的新家庭的气象。”他的戏剧语言,也是推崇语言自身机智带来的喜剧效果。

孔庆东在《试论丁西林剧作的唯美倾向》中详细地分析了丁西林戏剧中的唯美主义,关于这一点,孔庆东先生已经语尽其详。《一只马蜂》问世不久,就被视为“皆极美化之能事”。④知识分子的良好修养使丁西林向往一种唯美而理想的生活方式,主人公选择上也偏爱选择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他“推崇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重视个体的尊严和生活的艺术化。”⑤《一只马蜂》中高唱的“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应该也是丁西林借吉先生之口表现出的话剧观念。

对于生活化的布景,丁西林选取了一种带有知识分子尊严的日常化生活,这和他所面对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关。丁西林曾经留学英国,留学期间,他广泛的阅读英文小说和戏剧,并对文学创作产生浓厚兴趣。这段留学经历不仅使他在回国后有足够的才力进行话剧创作,也使他在布景艺术上吸取了欧化的生活方式。衣架、鲜花、中西文书籍都是西方影响的表现。同时,他又处在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期,在对布景的追求上,又保留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于书斋文化的偏好,这一点在他话剧不断选择中国传统文学命题上也可以有所体现。

3 人物动作提示——文本性与实践性结合

话剧归根到底是表演的艺术,对于人物的表演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独幕剧在小剧场的表演实践中被认为是最适宜的话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相较于多幕剧,它的剧情简练,情节结构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较为迅速。为保证独幕剧的顺利排演,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一起,成了支撑独幕剧表演实践的重要途径。所以,将丁西林的戏剧文本和戏剧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无疑会更加接近于丁西林独幕剧本体的研究。

丁西林的物理学家身份和他所处时代对应的物理观念使理性和精准成为他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一个理想的测量过程中,一个系统可以被准备得使某一给定测量的结果可以预言。”⑥所谓成功的物理实验,本来就是理性的范畴。在丁西林笔下,“科学与艺术相反相成”,⑦话剧实践和物理实验也有着同样的精准性和预设性,每一个人物的举手投足都在他的预设之中。

例如,《三块钱国币》的高潮部分:杨长雄:(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吴太太:(血管暴涨,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杨长雄:(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忽然灵犀一点,恢复了面色,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三块钱——国币!吴太太:(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辞。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成众:(危险暴风波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收拾棋子)。

整个高潮部分几乎没有对白,只是在舞台提示所表述的人物动作中戛然而止。可以说,这一部独幕剧的高潮是依靠舞台提示形成的。丁西林在这方面也有所表述:“在剧本中,除了话剧的对话之外,应尽量地增加这散文、小说部分。这不仅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使演员对剧中人物的个性有更深刻的了解,知道一句话应该怎样说,一个动作应该怎样做。”⑧

综上所述,丁西林独幕剧中的舞台提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戏剧写作的方式和一种戏剧发展的方向。其文本存在当时的时代中是特殊的。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特征在于:自家声式叙述的人物介绍;精致、唯美、生活化的舞台布景;文本性与实践性结合的人物动作提示。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的现实意义在于:从接收美学方面分析,舞台提示的存在有利于戏剧接受;从戏剧表现方面分析,舞台提示方便演职员进行话剧实践;从文学史书写方面,它对现阶段戏剧发展具有明确地指向作用。关于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未充分发展的阶段,希望学者进行后续研究。本文不足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注释:①④孙师毅,孙庆升.演一只马蜂后,丁西林研究资料[C].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②⑧丁西林.译批十二镑钱的神情后记[E].剧本,1962(8):5,62.

③董健.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⑤孔庆东.试论丁西林剧作的唯美倾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2):015.

⑥伊·普利高津,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J].1987.

⑦錢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9.

参考文献:

[1] 尧斯,霍拉勃RC,美学,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 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 丁西林,李雪.一只马蜂[M].华夏出版社,1999.

[4] 朱庆华.丁西林早期独幕剧的艺术魅力[J].甘肃社会科学,2003(5):009.

[5] 朱伟华.丁西林早期戏剧研究[J].文学评论,1993(2):002.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现实意义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分析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