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互动机理
2014-04-14钟志奇皮锋
钟志奇 皮锋
[摘要]文章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论述出发,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内涵与根源,分析了出版机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深入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互动机理。
[关键词]出版体制;机制创新;互动机理;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钟志奇,皮锋,重庆文理学院。
我国从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到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冲破了各种困扰,社会主义事业得到飞速发展。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的科学理论精髓,得益于科学发展观,得益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一、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源
体制机制创新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思想,具体涉及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客观分析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苏联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建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由此可以看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这些思想精髓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论源泉,也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论指导。
二、出版机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出版机构作为国家重要的研究阵地和宣传阵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出版机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所有制关系是一切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关系”。出版机构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意识形态应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服务。基于这种认识,在传统的体制机制下,国家对出版机构进行了严格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出版行业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出版机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成为独资或控股企业。但是,国有股在这些改制的出版企业中拥有不可动摇的控股地位,由此出现新的问题:一是出版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管理体制缺失;二是出版机构的运行机制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能交叉和重合。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出版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对出版机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与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互动机理
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这一重要论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相互贯通。
1. 科学发展观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现实依据和动力支持
第一,科学发展观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等观点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体制机制的重要思想,对我们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从马列主义的发展进程来讲,科学发展观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论来源。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是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新世纪,出版事业发展因体制机制欠缺而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观念滞后、体制弊端、人才欠缺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再次将体制机制创新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和战略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指导出版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源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重要论述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对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了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已经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播出分开,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极具力度的现实依据。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学发展观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动力支持。马克思曾说过:“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之林,这个民族和国家就需要创新,尤其是国家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创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涵盖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事业的创新,需要长期的动力支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不断与时俱进,并且重点关注我国社会在各方面发展过程中相关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完全可以为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动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已充分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对出版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出版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矛盾论》认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与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对出版体制机制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是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的保证。
第一,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践、发展这十年来,对我国传统体制机制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为此,我国传统的体制机制需要改革和创新。事实上,科学有效的出版体制机制可以将科学发展观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运作过程和运行方式。这种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化、措施化、制度化,能够促使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产生持续的长期效应。出版机构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有助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有助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证。
第二,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自科学发展观提出十年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方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科学发展观源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发展理念,需要根据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要与时俱进,国家的体制机制创新就是必然选择。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质就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化和调整,而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要对现有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和均衡。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出版服务社会化发展,有助于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出版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吸收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提高我国文化水平。因此,不断进行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任何理论从提出到成熟,再到成为一种公认的社会理论,都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任何理论的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的体制机制,任何理论的发展都需要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对科学发展观体制机制创新的内涵与根源挖掘,分析出版机构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互动机理,有助于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对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