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仿·再现·表现
——近现代西方绘画风格的三次捩变

2014-04-14陈健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

陈健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模仿·再现·表现
——近现代西方绘画风格的三次捩变

陈健

(济南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绘画风格发生了三次转捩,文艺复兴到17—18世纪新古典主义绘画是古典的、模仿的,之后的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是再现的,而20世纪印象派的出现则带来主观表现,最终引发了现代主义绘画的到来。

西方绘画;模仿;再现;表现;捩变

西方绘画自近现代的发展中经历过三次转捩,文艺复兴到17世纪新古典主义绘画是古典的、模仿的,之后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是再现的,而20世纪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出现则完全抛开了客体进行主观表达,是表现的,并引发了后来的现代主义绘画。

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西方艺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1](P255)的确,这个时期不用说在科学发明方面、环球探险方面,以及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很多大师,单说在绘画方面就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另外还有波提切利、伦勃朗等绘画大家。这个时期的绘画充分表现了人的觉醒,显示了人的乐观、自信,以及追求美好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魅力无穷,体现了人和上帝一样具有聪明和智慧。《利塔的圣母》画中圣母抱着正在吃奶的小耶稣,圣母温柔地注视着怀中的孩子和孩子贪吃的情状,展示出世俗生活的温馨。而拉斐尔的《维纳斯的诞生》则充满着温柔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到生活的可爱,还有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摩西》《大卫》等,显示了人的力量和人的俊美,画中的人就像天神一样,显示了人的高贵。

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尽管上述绘画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人的单纯和高贵,以及世俗生活的可爱,但这些绘画所展示的仍然是一种古典美,即带有古典主义性质的美。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上述绘画在创作观念上仍然采用的是对客观现实的模仿态度,他们在哲学观念上仍然处在唯物的自然本体论的世界观,在创作手法上表现为模仿技法;第二点表现在他们的创作观上仍然存在着要表达一种主观愿望的做法,模仿自然不过是手段,因为古典主义所谓的“自然”并非客观自然,而是“自然而然”,是一种“应然”。对古典主义的这一行为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如果有人指责诗人所描写的事物不符合实际,也许他可以这样反驳:‘这些事物是按照它们应有的样子描写的。’”[2](P93-94)看来文艺复兴的画家在模仿自然时虽然尽可能地采取“科学”态度,但仍然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

达·芬奇是艺术家,但同时也是科学家,他在描绘《蒙娜·丽莎》时,借用古希腊的圆雕艺术经验,采用透视法和解剖学原理,给我们展示出了真实的蒙娜·丽莎。尽管画中的蒙娜·丽莎说不上是个美女,但她的的确确真实,正如瓦萨利在《名艺术家传》一书中所说:“任何想要看一看艺术究竟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模仿自然的人,或许看一看这一头像就可以了,她的所有微妙细节都得到了忠实的再现。她的双眸明亮而又温润……睫毛和眉毛再现得一丝不苟,而梳向两边的头发仿佛是从皮肤里长出来的……红润可爱的嘴唇与活生生的脸颊连成一体,好像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有血有肉。急切地看着她的喉咙下的凹陷处的人一定会想象自己看到了脉搏的跳动。这是艺术的奇迹。”[3](P130-131)不仅如此,达·芬奇还创作了壁画《最后的晚餐》,对耶稣及其十二个门徒做了穷形尽相的描绘,因为作者抓住了那一瞬,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犹大问:“是我吗?”耶稣就说:“你说的。”这一振聋发聩的声音震撼了所有在场人的心灵,也就是在这一刹那间,每个人的性格都暴露无遗,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瞬,才真正达到模仿自然的效果。再如米开朗基罗,他创作的《大卫》《摩西》《创造亚当》等虽都是圣经题材,但却模仿出了男人的力度,或者挺拔,或者肌肉块块饱绽,或者因身体强烈扭曲而产生戏剧性的力感和动感。拉斐尔则是通过《维纳斯的诞生》等来展示女性优美的线条。而伦勃朗则通过光线的阴暗变化来模仿出人的内心世界,这些画家都模仿得非常成功。

但是尽管他们的模仿想尽力达到科学的程度,但不可置疑的是他们都是带着观念在模仿,或者说模仿的目的并不在于重现客观,而是让客观符合自己的观念。达·芬奇在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纯正”,米开朗基罗在表现自己的“激越”,拉斐尔在表现自己的“优雅”,而波提切利在表现自己的“妩媚”。关于波提切利绘画的“妩媚”风格,傅雷分析说,“波提切利的春神、花神、维纳斯、圣母、天使,在形体上是妩媚的,但精神上却蒙着一层惘然的哀愁”[4](P47)。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不太规范,还不太“古典”,那么到了十七八世纪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出现,才真正把西方绘画的古典型推向顶端,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代表人物就是安格尔。安格尔的《泉》《瓦尔宾松的浴女》《大宫女》等,特别是《泉》,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表达了古典时代的和谐、宁静、优美等风格,所有这一切尽管很美,但却失却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偶然流露出来的人物个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不愿屈身自然,而是把自然看作可以征服的对象,可以打上自己烙印的对象。18世纪的培根说要把自然放在手术台上,强迫它回答出人类所提出的问题。康德说人要为自然立法,黑格尔说所有的自然史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的心灵史。因此,人们便由模仿自然,以自然为本体的状态,转变到人与自然相对立相对话的主客体统一状态。这种哲学思维反映在绘画创作上便由模仿走向了再现,人类对待自然的科学态度得以真正实现。因此,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科学唯上,不避利害,不计美丑的时代到来了,这反映在西方绘画上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思潮的出现,前者再现的是外在自然,后者再现的是内在自然。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分别是库尔贝、米勒和19世纪俄国的“巡回派”。

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画家库尔贝举起了现实主义大旗,强调艺术应忠实地反映现实,不要粉饰生活,他自称为“写实主义”。库尔贝在《给学生的公开信》中谈道:“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一旦它被找到,它就属于艺术,或者可算属于发现于它的那个艺术家。”[4](P366)库尔贝这方面的代表作如《纺织女》《筛麦妇》《打石工》等,反映了生活在下层人们的艰辛。《纺织女》画的是一个纺织女工在纺织中因过分疲劳而歪头睡去,其姿势并不符合古典美的要求,因为这样的睡相肯定是不美的,但库尔贝却大胆地给以忠实再现,这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和绘画的风格上,都属重大的突破。《筛麦妇》则是一个妇女在辛劳地筛麦子,库尔贝更为大胆地只是画出筛麦妇的背影,通过背影的力度,我们可以看出该妇女劳作的繁重。还有《打石工》画面中的一对父子,父亲在费力地把坚硬的石子儿敲碎,儿子则把已经打碎的石子儿收集起来,他们全是侧身或者背身像的构图设计,我们看不到他们的面孔,但从他们身上衣衫破旧的样子,想象着他们的表情肯定是沉重而疲乏的,脸色也是黧黑的,在这里库尔贝的绘画完全抛弃了古典主义的理想,而是完全忠实地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艰难。与库尔贝一样重视反映现实生活的还有米勒,代表作为《拾穗者》《晚祷》等。《拾穗者》所画的是三位农村妇女正在捡拾掉在地上的麦穗,看她们的身体弯曲的样子,她们捡拾麦穗是那么专注,神情那么紧张,唯恐落下,她们想尽可能捡拾起更多的麦穗,也许家中饥饿的孩子在等待着白面包。这个场面反映的不仅仅是劳动人们的勤劳节俭,而是反映底层劳动者生活的困苦。还有《晚祷》,一对夫妇在田间劳作,忽然传来教堂的钟声,他们就急忙起身祷告。这幅画虽然也反映了这对夫妇生活劳作的艰难,却给人一点亮色,尽管劳作非常艰辛,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上帝,因而米勒的绘画要比库尔贝“美”一些。

这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成就较高的还有俄国的“巡回派”。1870年,13位俄国艺术家组成了“巡回艺术展览协会”,该协会的宗旨就是反对脱离俄国生活现实的古典主义艺术,主张以接近平民的写实手法进行创作,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其中代表人物有克拉姆斯科依、列宾和列维坦。克拉姆斯科依的代表作是《荒野中的基督》,该画作虽然取材于圣经题材,但是耶稣形象却有着大大改观,画中的耶稣虽然是上帝之子,但他那紧张而疲惫的表情,以及未完成上帝之大业的沉重心情,还有他那似乎迷茫而有痛苦的思考,让人感觉到耶稣就是普通人,是俄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成就最大的是列宾,他的代表作《突然归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最为有名。《突然归来》描绘了一个刚刚从西伯利亚归来的人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该画真实地再现了刹那间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所表现的场景,令人难忘。《伏尔加河的纤夫》这幅画是列宾自己见到的真实场景的再现。一天晚上,当时还是学生的列宾在伏尔加河畔散步,突然发现远远的河滩上有一群黑黝黝的东西在蠕动,走近一看,他大吃一惊,原来现实中还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被套在绳索上正在艰难地拖拉着一条笨重的平底大木货船,在寒风中挣扎,列宾为这群纤夫的劳动场景所震撼,立即决定把它描绘出来。该画反映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和沉重。俄国现实主义画家还有列维坦,他享有“风景画之王”的称号,他所绘制的《弗拉基米尔路》《深渊旁》成为杰作。《弗拉基米尔路》真实再现了路的坎坷、荒凉而遥远,因为这是一条不平凡的路,是通向西伯利亚的路,曾有多少被沙皇判为政治犯的人走在这条路上,因此它是一条苦难的路、哭泣的路,是对沙皇残暴统治的控诉。《深渊旁》据说是根据一个民间传说而作。一个磨坊主的女儿和一个青年相爱,结果磨坊主就用钱买通官府,把这个青年送往西伯利亚,磨坊主女儿痛不欲生,跳进深渊殉情,列维坦就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当时殉难时深渊的景象,写实场景震撼人的心灵。其实再现现实的绘画还应包括浪漫主义绘画。如果说现实主义绘画是对人的外在世界的再现,那么浪漫主义则是对人内在情感欲望的再现,是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突破和反叛。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戈雅、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戈雅的代表性的作品是《裸体的马哈》《德·波赛尔夫人》等女性裸体画,都是表现个人欲望,反对禁欲主义的杰作。欲望的解放也是人性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席里柯的代表性作品是《梅杜萨之筏》,展现的是人在死亡面临前的恐惧和绝望心态。德拉克洛瓦的代表性作品是《希阿岛的屠杀》,暴露了人性的残忍,《自由引导人民》表达了人对自由的渴望,《美狄亚杀子》则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心理——报复心理。被古典主义所忽视所回避的人的内心深处,如今被浪漫主义画家揭示出来了。

综上来看,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再现,突破了古典绘画理想化和唯美化主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自然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认识自然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简单,相对论提出,量子力学的问世,测不准原理的发现,使人们感觉到认识自然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现认识真理、发现真理往往并不在于客观,而是在于主观,即有什么样的主观观念,往往决定着有什么样的客观表现,这样绘画便由近代绘画的再现转向主观的表现。而这一点表现在绘画上首先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及其创作。

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发现物质的颜色受光线影响,在不同的光线下事物本身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于是他们就和光赛跑,要画出真实的物体。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莫奈被称为“印象派之父”,他的代表性作品《日出·印象》《池塘睡莲》《干草堆》等都成为不朽之作。特别是《池塘睡莲》,画中漾漾涟漪,点点红荷,天光水色,无始无终,把人们引进一个迷人的幻觉世界。莫奈绘画重视事物的真实,为了画出一个真实的“干草堆”,往往撑起十几个画架,准备几十块画布,来应对时间变化。马奈的代表性作品是《女神酒吧间》,他把光线和色彩集中运用到酒吧女的身上,显示出酒吧女异样的神情。德加较有影响的绘画是《舞台上的舞女》,画家采用了俯视的构图,光源来自舞台的脚灯,独特的视角和光线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舞女的脸庞、臂膀和身躯被来自下方的灯光照亮,形成舞台上特殊的光影效果,白色的纱裙在旋转中显得轻柔朦胧。这幅作品的关注点并不在舞女本身,而是想通过舞女来捕捉光与色的奇异变幻效果。雷阿诺则擅长画女性,他的《伊蕾娜小姐》被描绘的宛如在晨风中刚刚开放的花朵。她有着美丽的睫毛,困惑的大眼,微厚的嘴唇,东方型的鼻子,入时的穿着,单纯而柔顺的心灵,而伊蕾娜小姐所有这些美丽,都是通过光在她身上形成的色彩加以表现。在这里,光线主要集中在伊蕾娜的脸部,幷逐步按照人体线条的转折不断地推移和变化,突出地表现出少女伊蕾娜心底的单纯和性格的文静。雷阿诺实际上更擅长画裸女、浴女,在他的《阳光下的裸体》中,轻柔的光线映照在少女的身上,女孩的面颊反射着阳光,温暖的色调中而出现淡淡的冷色。这是一幅用色彩演绎的光影变奏曲,体现了画家驾驭色彩的超凡能力。

但是上述印象派画家追逐光与光赛跑的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后来的印象派画家逐渐意识到真实并非是光和色,而是自我内心对光和色的感受和对事物的再创造,这样真实经过后印象派画家之手,终于从客体转向了主体,从再现转向表现。其代表人物是塞尚、高更和梵高。

塞尚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典型,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这主要体现在他在描绘景物方面的成就。塞尚的代表性作品《苹果与橘子》等静物画,该画的苹果与橘子不再是水果意义上的,而是有着自己的生命,通过色彩显示出它们的体积感和质量感,画家不是再现它们,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再重构它们,正如塞尚所说的“要用圆柱体、球形、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界”。这包括塞尚画的另一幅名作《圣维克托山》等,塞尚不是在再现山,而是研究山、表现山,塞尚对后来的立体主义绘画的出现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塞尚注重事物的结构不同,高更更为关注的是事物的颜色、反透视的二维绘画,以及事物所呈现的神秘景象。高更的代表性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向哪里去?》也是他自己生前认为最好的画,作品富有哲理和象征意味,采取平涂的手法也增强了作品的装饰性。还有《她们的身体像黄金》,描绘了塔希提岛的还未文明开化的妇女,她们身体健康,心灵单纯,“她们的身体像黄金”一样金贵,这是高更对文明社会的批判。高更的画对后来的野兽派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当然,对现代主义绘画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梵高。梵高除了像高更那样大胆地运用色彩,特别是黄色,还特别大胆地运用线条,达到了夸张的程度。如在画作《花瓶中的十二株向日葵》中,梵·高以饱满的笔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向日葵的形态,既有盛开的,也有枯萎的,充满了人生哲理。画面中鲜亮的色彩和平涂的笔触,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还有《圣埃米的星空》,画中夜空中的星星犹如海中的漩涡那样旋转着,山坡似乎在起伏震动,具有哀悼意味的柏树树枝也好像在旋转升腾。这里的夜空已经和现实的夜空没有多少关系,而是画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当然也许是临死前的梵高对天堂模样的想象。《麦田里的乌鸦》是梵高离世前的一幅油画。画中所描绘的时间大约是中午,麦田里忽然飞来一大片乌鸦,遮天蔽日,挡住了太阳。这幅画表现了作家最后的激情与绝望。梵高对色彩和线条的大胆运用,对后来的抽象派绘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样,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最终实现了创作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变。

总之,西方近现代绘画风格经历了三次变化:古典的、模仿的、表现的,分别发生在文艺复兴至17—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20世纪的印象派绘画,并且每个时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有这些绘画风格的捩变,都是不同时期的画家们向主体内涵不断深入开拓的结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古希腊]亚里士德多.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贾岩

J209

A

1671-3842(2014)06-0053-04

10.3969/j.issn.1671-3842.2014.06.09

2014-07-10

陈健(1973—),男,山东临沂人,讲师,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美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画家」金农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制作印象派风光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