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
——读小说《生死疲劳》*

2014-04-14许丙泉

关键词:生死疲劳西门莫言

许丙泉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
——读小说《生死疲劳》*

许丙泉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莫言小说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故事,洋溢着强烈的“土”的气息。“土”是那一片土地,是那一群人;是生存的根基,生活的常识;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土”给人生以崇高神圣的意义。扎根土地的人最有生机活力,最坚韧顽强,自由自在,拥有美好的未来。

莫言;小说;“土”;《生死疲劳》

莫言的小说创作是典型的乡土文学。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透明的红萝卜》,到后来屡获大奖的长篇巨制,无一不是写农村乡土的人物和故事。作品中洋溢着浓烈的乡土气息,一切都是那么“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是一个农民”,“土得掉渣”。他全身心地投入,满怀深厚又强烈的情感创作出他的乡土文学,“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1]。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直被家乡人们挂在嘴边,但他很谦虚:“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都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都是高密父老乡亲们的不太称职的儿子。”[2]他怀着一种虔敬崇拜的心情,讲述在自己的乡土上发生的一个个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神奇而神圣的故事。莫言的乡土文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土”的意味,去思考“土”的意义。他向读者推荐《生死疲劳》,这是一部关于“土”的小说,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土:生命存在的根基

土最简单、朴实,没有什么虚饰,赤裸裸地在人们眼前,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脚下。因此土是生命的根基。无论怎样蹂躏践踏,土地总是土地,永远是那个样子。土地最坚固、真实、明白。自从有人类以来,世事烟云变幻,但土地仍然是那块土地,亘古不变。土地上草木丰茂,五谷丰登,鸟兽欢腾。土地是伟大的母亲,朴实真诚,慷慨无私地馈赠人们宝贵的财富,养育生命,永远不要求什么回报。站在土地上,人们心里才那么踏实,有信心,有力量,有希望。特别是对于世代耕种的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土,是坚实广袤的大地,也是最朴实的真理。在人世间,有一些道理和土地一样是人们生活的根基,文化的源泉。人们称这些最“土”的东西为常识,百姓日用而不知。与花里胡哨的异想天开相比,常识平淡无奇,但却是生活的基础,是颠扑不破、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如果不能保证按常识、常理去生活,异想天开,违背常理,那么往往就会犯错误,栽跟头。土地不容人弄虚作假,“人哄地皮,地皮会哄肚皮”。这是民谚,是常识,但人们怎么就失去了正常的理智,失去了常识性的判断呢?在《生死疲劳》中,许多人头脑发热异想天开,背离那些最“土”的道理,违反常识,弄许多似乎痴心妄想的东西自欺欺人,终于导致深重的苦难。大跃进时代,以耕种土地为天职的农民去大炼钢铁,结果钢铁没炼成,粮食也没有了收成,出现饥荒,人们忍饥挨饿,简直要活不下去。蓝脸不愿意加入人民公社,他认准一个最“土”的“死理”:“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混在一起,一个锅里摸勺子,哪里去找好?”人民公社的群众生活艰难,还玩新花样,搞新名堂,他们要“大养其猪”,做县里的先进“典型”,结果是一场闹剧。人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穿衣,这是生活常识,生命的本能反应。可是当红卫兵的金龙自封为造反司令,大冬天不穿棉衣穿单衣,保持自己的革命形象,最后病倒,差点丢了小命。村书记洪泰岳和金龙不懂农业常识,买了不能干活的牛,不长肉的猪。洪泰岳威胁蓝脸:“你呼吸着人民公社的空气,晒着人民公社的太阳,走人民公社的道路。”蓝脸反驳说:“人民公社之前这都有了。”洪泰岳不只是不顾常识,简直不讲道理,蛮横无赖。洪泰岳对蓝脸说:“我是书记,我是村长,我还兼任着乡里的公安员!”洪泰岳忘记农民的本分,更忘记他的出身,用西门闹的话说就是“标准的下三滥,社会的渣滓,敲着牛胯骨讨饭的乞丐”。这是怎样的村书记?将怎样带领着村民去过怎样的生活?肯定是没有道理,没有公平正义,没有希望和未来的生活。要把人带到愚昧、野蛮、残暴的动物状态去。所以,在社会大饥馑中,人们变成了野兽:“一群人饿狼般地冲进了西门家的大院子。”“抢啊,抢啊,把单干户的粮食抢走!杀啊,杀啊,把单干户的瘸驴杀死!”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追求,这是最“土”的人生常识,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没有善恶的区别,没有公平正义,人将怎样生活?人还能配得上“人”的称号?《生死疲劳》的故事就是因此而发生的。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了,他死不瞑目,万分冤屈:“想我西门闹,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铜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是——我尖利地嘶叫着——像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我不服,我冤枉,我请求你们放我回去,让我去当面问问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西门闹受尽折磨,大闹阎王殿,出生入死,六道轮回,就是为了争这一个最简单明白,也是最基本的“理”。

这样的最基本的道理有时却最难认清,因为人们常常自作聪明。生活中充满是是非非,爱恨情仇,充满伪装矫饰,虚情假意,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社会文化的规范。如果远离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那最“土”的常识做根基,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条条框框常常会令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因为虚妄的想象或僵化的教条遮蔽了真实的生活。实际上,“生活”的含义很简单,就是“生命活着”的意思,个体要生存,种群要繁衍,生命要继续。《生死疲劳》中讲述人们对土地和生存的执着,还讲述许多动物交配、人类做爱的情节,实际上是在讲述生命的生存繁衍,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小说中写道,毛主席死了,人民公社的人们像塌了天一样,“却有两个人既没有放声大哭,也没有默默流泪,而是在干着自己的事情,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一个是拿驴卵牛蛋下酒的兽郎中许宝,一个是单干户蓝脸,他俩最“土”,也最懂得生命、生活的常识和真理。

“土”是存在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道理。没有这个“土”,整个世界都将是错的。常言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更何况不是细微的误差,不是粗心大意,而是不顾事实,不认常理,往相反的方向上走呢?那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自己折腾自己。人超越了动物,因为有精神的能力,所以人可以不做本能的奴隶,有自由,有创造,但人毕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毕竟是血肉之躯,必须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人还有许多许多的不可能。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人还要明白,虽然美梦能够成真,生活也有无限可能,但人生艰难,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必须慎重选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先民就在谆谆告诫后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命中充满快乐,但也有千难万险,丝毫不能大意,否则便有性命之虞。首先要做那最“土”的人,遵从最基本的人生常识和道理,有立足之地,然后才有可能美梦成真。

二、土:情深意长的人生历程

“土”孕育和养活了所有的生命,给人类最宝贵最丰厚的馈赠,土地是生命力的象征。莫言说他就降生在专门收集而来的一堆尘土上,据说这样能强壮长寿。热爱土地的人便会有和土地一样的生命力,一样坚强勇敢,独立自由,百折不挠,无所畏惧。这样的生命才是真实的,有自己的尊严,有崇高的意义和价值。单干户蓝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和整个世界对抗,成为时代英雄。“解放后一直单干,是全中国唯一坚持到底的单干户。”虽然社会上批判单干户,但人们在内心里其实对他充满敬佩。买牛人主动降价把牛卖给蓝脸:“老哥,可真有你的。”蓝解放问父亲:“你一人单干下去,到底有什么意义?”蓝脸平静地说:“是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就是想图个清静,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愿意被别人管着。”蓝解放坚持不下去,要去入社了,蓝脸说:“谁指的路,爹都不走,爹走自己的路。”如果没有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对生命的热爱和眷恋,蓝脸不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这么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韧劲。这种感情来源于土地。土地是生命的源泉,是信念和力量的源泉。人民公社的时代结束了,蓝脸“眼泪汪汪”地对洪泰岳说:“老洪,你这条老狗,疯狂咬了我半辈子,现在,你终于咬不到我了!我是癞蛤蟆垫桌腿,硬撑了三十年,现在,我终于直起腰来了!”土地是伟大的母亲,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大地母亲生的儿子,当他感到疲倦时,只要一站在大地母亲的身上,就能汲取无穷力量,变得战无不胜。在中国神话中,女娲抟土造人,土中诞生了我们的生命和灵魂。

土和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土和人的肉体直接相连,土就是人们身体的一部分。有人很认真地这样说,女娲抟土造人不是什么神话,人真的是土捏成的,不信的话,用手在身上搓一会儿,就能搓下一个泥蛋蛋来。在以前的农村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受伤流血,医疗条件差,没有药品、纱布、绷带什么的。有时就用土坷垃面子撒在伤口上止血,看血水把土坷垃面子浸湿,变成一块血泥巴糊在伤口上,阻挡血继续流出。后来这块泥巴慢慢干了,伤口也就好了。干泥巴不知不觉掉了,便露出新生的鲜嫩肌肤。莫言在小说中写到土的这种妙用,牛被金龙打伤了,蓝解放把土撒到伤口上。小说中的“莫言”被猪咬伤了,从地上抓了几把混合着杏花瓣儿的泥土,按在肚皮的伤口上,嘴里念念有词:“土是土霉素,花是花骨朵儿,消炎,解毒,咄,好了!”然后他就放下衣襟,没事人儿一样。在小说《红高粱家族》中,也有这样的情节,把土搓得精细,拍在伤口上,“这样的灵丹妙药,什么样的重伤也能治好”。土能治伤救命,怎不对土感恩戴德。

土地上百草丰茂,鲜花盛开。那些在土地上自由生长的动物是强壮的、矫健的、聪明的,西门闹托生成的动物比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更有尊严,更有生命力,有情有义,活得更美,让这个生死疲劳的世界多了一分真诚与感动。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精彩绝伦。生命活着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假的。对土地依恋的人知道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从而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民公社时代,“蓝脸的土地上种的是那种无芒小麦。这是一个已经被人民公社淘汰的低产晚熟品种。蓝脸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良种,不跟公家犯事。他是一个古老的农民标本。用现代的观点看他生产的粮食才是真正的绿色粮食”。改革开放,人们物欲熏心,对财富汲汲以求。但“蓝脸的一亩六分地,依然顽强地表现着个性,在两边桃林的挟持下,地里那些庄稼显得既弱小又倔强。他种植的竟然是几近绝迹的一种庄稼,我从记忆深处,才搜索到这种庄稼的名字和有关知识。这是糁子,抗旱抗涝耐贫瘠,其生命力之顽强不逊野草。在人们饱食肥餍的时代,这种粗糙的粮食,也许会成为救命的良药”。蓝脸是地地道道的“老土”,“土”得令人感动、敬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有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根基,有生命的源泉,有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而如果失去土地,生命便没有着落,一切都恍恍惚惚,世界失去了真实性,人也会变得晕头转向,甚至迷狂妄想,疯疯癫癫。不幸的是,《生死疲劳》中这样的事情却大行其道。生活在农村的西门金龙不务正业,搞开发,赚大钱,吹牛皮摆阔气,挥霍无度,坑害公家,祸乱乡里。西门金龙的儿子西门欢来到县城读书,成了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为非作歹。从农村来到县城当干部的庞抗美和西门金龙狼狈为奸,被判刑后自杀身亡。女儿庞凤凰和金龙的儿子西门欢四处流浪,耍猴卖艺乞讨为生。西门欢遭流氓无赖报复,被他们用刀杀死,庞凤凰难产死在肮脏破旧的小旅馆里。当年当村支书的洪泰岳一心想革命、专政,走火入魔一般,最后把自己和金龙一起炸死。

土是人类生息劳作的永远的家园,上演着人世间的一幕幕喜剧或悲剧,承载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出生、长大,成家立业,生养后代,最后还要归于这块土地的怀抱。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体验,都离不开土地。快乐时自然要感谢土地,痛苦时也更要感谢土地。痛苦比快乐更刻骨铭心,更清楚地记录着人生的历程,显示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快乐是珍贵的,痛苦其实也弥足珍贵,更有虔诚庄重、崇高神圣的意味。《生死疲劳》这部小说的名字揭示着这个主题思想。灾难频频,痛苦深重,生死疲劳,让读者备感压抑,喘不过气来,惊心动魄,触及灵魂。在这块土地上,演出的是怎样的人生故事!况且这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土地牵动人心,不只是生死疲劳,生命在这块土地上生生死死,才使这块土地令人依恋、神往。

中国古人早就感慨万千,“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礼记·弓下》)。现代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抒发了中国人的心声。《生死疲劳》中金龙用火烧牛,蓝脸痛苦万分,“扔掉了镢头,趴在地上,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脸也扎在了泥土里,浑身抖着,犹如疟疾发作”。他与牛忍受着同样的酷刑。不愿为人民公社耕地的牛从火中站起来,走到蓝脸的那块土地上死去了。蓝解放当上县长,但他仍“迷恋土地,喜闻牛粪气息,乐于过田园生活,对我父亲这样以土地为生命的古典农民深怀敬意”。西门闹托生成狗,还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生活在县城,但死后,一定要埋在这块土地上。”蓝脸安排自己的后事,要埋在自己的那块地里,“已经堆起一堆土做了记号”,他说:“我缸里的粮食,你全部倒进墓穴里,让粮食盖住我的身体盖住我的脸。这是我的土地里产的粮食,还应该回到我的土地里去。”

三、土:最终的归宿,新生的开始

古代哲人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庄子·大宗师》)土地和我们本为一体。生死疲劳,生生死死,最后都会在土地中得到安息。正如“莫言”给蓝脸撰写的墓碑:“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单干户蓝脸夫妻、蓝脸的东家西门闹夫妻、蓝脸的孩子们,那些牲畜们,都在这土地里长眠。

“入土为安”,“土”是坟墓,大地上的一个土疙瘩,是最终的归宿。“盖棺定论”,“土”意味深长,让人向死而生,深刻反思。死亡不是虚无,死亡是生命一个阶段的总结,死亡使生命更加丰厚、沉实、宝贵。土地以她的神秘神圣,以她的慷慨大度、坚毅沉稳、情深意长,向人们展示死亡,启示人生的意义。聪明的古希腊人认为思考是人的特性,他们喜爱哲学,认为哲学是面对死亡的练习。中国人“慎终追远”,同样是在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理解生活。莫言把中国人的这段历史写成小说《生死疲劳》,痛定思痛,人们还要思考:为什么这样生死疲劳,为什么遭那么多的罪,受那么多的苦?把性命拼上了,却不能像草木、不能像动物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那样开心快乐。生死疲劳的人们,奋勇拼搏挣扎的人们,结果却是那么多自我折磨、自我毁灭的悲剧。人还有没有希望和未来?有没有传说中的“幸福”?小说结尾,在新的千年里,大头儿蓝千岁和蓝解放回顾历史,讲述生死疲劳的往事:“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那天讲起……”要回忆、反思,要讲述这土地上的生命,讲述土地上永恒的故事。

土地是伟大的母亲,对所有的生命都一视同仁,让他们得到永恒的安息。逝去的人们长眠在土地的怀抱里,活着的人迎接新的千年。生命生生不息,人间展现新的景象,开始新的历史。土地孕育着生命,也拥抱死亡。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现象,有生就有死。但死去不是虚无,植株成长、结实、枯黄,委身于土地,最后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它曾经栉风沐雨,曾经光辉灿烂,在天地间展现风采,绽放花朵。它更留下种子,晶莹的、饱满的,珍珠一样的种子。它的形体动作,它的音容笑貌,它的生命历程,它生生不息的精神意志将永远地传承下去。当春风吹起,在这块土地,这永恒的家园上就会有更多的生命绽放,一派欣欣向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总是一派繁荣,势不可挡,壮丽辉煌。土地的神秘神圣,在于她孕育生命,也在于她容纳死亡。在蓝脸的那块土地上,生命生生不息,收获着养活人的庄稼,也埋葬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枪毙的西门闹死不瞑目,大闹阎王殿,开始他六道轮回的历程。纵是“生死疲劳”,西门闹第六次又来到人世间,转生为人。人生艰难,活着不容易,但“做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神圣庄严的使命!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引发同情和怜悯,使心灵得到净化。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也是悲剧,充满苦难和死亡。但《生死疲劳》中的悲剧并不在于仅仅以痛苦刺激人心,增加人生的悲哀和怜悯。因为“土”包容了一切,泯灭了恩仇,让所有的人得到安宁,长眠在她的怀抱之中。是非善恶都是人所为,而人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但本都是土地上的生命,本都是一体的。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无论生还是死,大家都共同承受生命的悲喜,创造人生的意义。西门闹死不瞑目,但最后他对阎王说:“我已经没有仇恨了,大王!”西门闹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几生几世,懂得了土地的本性,变得像土地一样了。土地上永远生生不息,无论怎样的生死疲劳,都不能否定生命的意义,都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意志,以腐朽的草木、动物、人的尸骸为营养,更加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这人世间也兴隆繁盛,幸福美满,以人的历史,以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为营养。现在包含着过去,未来又包含着现在。人们追求快乐幸福,但那黑暗、寒冷、悲哀、痛苦也必不可免;追求文明,但那段蒙昧、混乱、血腥、残暴也是必然的历程。我们是土地上的生命,会如土地一样,承受、包容、理解、吸收一切,无论如何生死疲劳,总是生生不息,追求美好。

四、结语

莫言认为“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1]。“土”是那一片土地,是那一群人,是生存根基,是人生理想,也是最终归宿。“土”给人生以崇高神圣的意义。扎根土地上的人最有生机活力,最坚韧顽强,自由自在。当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虚拟世界,但谁能离开土地呢?在未来,人类也仍然离不开土地。尤其是对于有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土地关系到血肉之躯的生命存活,关系到民族个性和精神气质的塑造。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要从实实在在的“土”开始。阅读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作品,有助于人们理解“土”的意义,发扬“土”的精神。这样,生命才会有根基和活力,才会有希望,有美好的未来。

[1]舒晋瑜.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0-09.

[2]岳亦雷.莫言: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望“莫言热”降温[N].北京晨报,2012-10-30.

责任编辑:张东丽

I207.25

A

1671-3842(2014)06-0021-05

10.3969/j.issn.1671-3842.2014.06.03

2013-10-30

许丙泉(1970—),男,山东宁阳人,讲师,文学博士。

*莫言:《生死疲劳》,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首次出版。

猜你喜欢

生死疲劳西门莫言
水西门内走小巷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雪落西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莫言:虚伪的文学
莫言的职场启示
西门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