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东二自主创新精神发挥天地协同设计优势
——共促我国通信卫星产品向国际化迈进

2014-04-14周志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卫星与网络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平台东方红

+ 周志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传承东二自主创新精神发挥天地协同设计优势
——共促我国通信卫星产品向国际化迈进

+ 周志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我国卫星通信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我国租用国际通信卫星-4,引进国外设备,在京沪等地建立了4座大型地球站,首次开展了商业性的国际卫星通信业务。以1985年中国广播通信卫星公司成立为标志,我国卫星通信领域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卫星通信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与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一起,成为我国当时远距离通信的支柱。目前我国已有近400个市、县通过卫星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远地通信,每个省级电视台均有1-2个卫星电视节目。

相比于应用,我国通信卫星发展较晚,但发展很快,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三代的演进。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业务涉及固定、中继和直播,频率覆盖S、C、Ku、Ka的通信卫星系列,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国家公益性保障和各种行业应用提供了“空间信息走廊”。同时,各种面向移动和宽带等个人业务的先进通信卫星,以及更高性能的卫星平台正在开展研制,将把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与应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东方红二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通信卫星的实用化征程,同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东方红二号开展了电话、电视和广播等各项通信试验,并承担了部分国内通信任务。随后我国相继发射了3颗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开创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实用化阶段。至此,我国卫星通信和电视转播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利用国产卫星传送了30余路广播和电视节目,尤其促进了卫星电视教育的发展,开通了许多行业部门的专用卫星通信网。

随着卫星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于1986年开始正式启动研制中等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1997年5月12日发射成功,这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面向全社会的民用卫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的产业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自主成功开发了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不仅一举扭转了我国通信卫星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更是开启了国际商用通信卫星市场大门。通过国家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通信卫星建造体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长寿命、高可靠的宇航级元器件选用标准和一系列元器件相关的可靠性设计、分析和试验规范。

“九五”期间,在国家上级机关大力支持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了东方红四号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大型中心承力筒技术、大容量储箱技术、卫星电源及控制技术、星上综合数据管理技术、太阳电池翼二次展开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年10月国家正式批准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立项,2002年1月通过了转初样设计评审,正式转入初样研制。2002年5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鑫诺公司签订了鑫诺二号卫星采购合同,2004年12月转入正样研制。2004年12月,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代表中国航天与尼日利亚空间研究开发局签署了尼日利亚一号卫星的采购合同,实现了我国航天高技术集成产品出口的零突破。

在经历了鑫诺二号卫星和尼日利亚一号卫星2次失利后,我国承揽的另一个国际出口项目——委内瑞拉卫星一号于2008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并与11月10日成功定轨。委内瑞拉卫星一号全面应用并验证了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及有效载荷技术,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平台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总体性能达到了同时期国际同类通信卫星的先进水平。入轨以来,该卫星运行稳定可靠,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飞行数据,商业险费率逐年下降,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在应用方面,已有数千个卫星接收站分布于学校、医疗、食品生产等部门,并开通国际互联网服务,而未来5年内,接收站数量有望达到16000个以上,获得了用户极高的评价。

继委内瑞拉卫星一号之后,2010-2013年间,又有6颗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民商用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且全部功能正常,在轨性能稳定。它们共携带了240台转发器,转发器年总数达到592台年,覆盖亚洲、非洲中西部及南部、南美洲,覆盖全球约58%的陆地面积和80%的人口。

自2008年委内瑞拉卫星一号成功运行的5年时间里,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1、组织结构改革不断深化,领域特色与优势不断彰显

2、通信卫星研制规模化逐渐形成

3、国际化日益彰显

4、卫星性能持续改善、平台能力持续提升

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将为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发展的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如果及早投入力量、筹措资源,推动通信卫星的技术进步,推进东方红三号B平台在轨验证与应用,开发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以提升东方红四号能力,提高长征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开展东方红五号平台研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切实问题。我们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统一、正确领导下,继续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新技术应用为驱动,确保我国通信卫星领域平稳、快速、健康发展,进而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及早完成从跟踪模仿到超越引领的历史性进程。同时,为实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迈入国际一流的通信卫星制造商行列”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国际一流宇航集团公司”的宏伟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平台东方红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东方红英雄”家族面面观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东方红20周年谱华章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CAST)
中 国 空 间 技 术 研 究 院China Academy of Spacee Tchnology ( CAST )
基于微小卫星平台对锂离子电池的在轨管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 T)
遥感卫星平台与载荷一体化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