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城桂林
——再看两江四湖

2014-04-14text邓跃华

南方文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城漓江桂林

text_邓跃华

水城桂林
——再看两江四湖

text_邓跃华

少年时,我和小哥去二十里外的乡里赶集,我们翻过最后一道山梁,站在山上看见一条大河,远远地横在山脚下,傍依乡集市蜿蜒而去,小哥感慨了一句:有江有河的城市就是好看啊!我和小哥是从未出远门的小乡巴佬,那个傍河的有楼房的乡政府所在地,就算那时我们眼里的城市了。多年以后,每当听到谈论“城市”的时候,我总想起小哥的这句话,并且深为认同他的卓见。

自古城邑,必有江河,除非戈壁沙漠。城临江河,是蒸汽时代前交通之必需,是日常生活之必需,更是诗意的栖居之必需。城因水而灵,而雅,而生机盎然。水山傍依,人间佳境。设想一下,桂林城中没有漓江穿行,城西没有桃花江环绕,该是怎样的情形?山色会减翠,奇峰也可憎,也就沦为凡夫俗女,不堪设想了。

每次去桂林,只要时间允许,我总喜欢往漓江边上的滨江路溜达一程。高大的古樟树荫翳下,江风习习,游走在大理石铺就的宽阔人行道上,看漓江的流水,看远处的尧山,看身边古樟枝干上寄生的绿苔,一时不知在城中还是山中,那种清爽和惬意,无以言表。要是在暮春,再落点儿细细雨,山水空蒙如丹青家的水墨,水彩,无须撑伞,一任只身漫行在迷离的画里,听微雨叩叶簌簌,江上雨燕呢喃,心即生无限喜悦。这时,一双高跟鞋无意从你一旁清脆响过,伞下的半个背影,裙摆摇曳,濡湿的大理石板上映出的点点惊艳,恍然让你顿如电影里的某个角色,似乎即将邂逅美丽爱情而有所期待。自伏波山沿江漫步而下,过解放桥洞,进到江边的刀锋书店去看书听歌,则是文艺青年的首选。走出书店,一直在古樟、古榕的陪伴下走到象鼻山边,桃花江忽然悠悠地横斜过来,又是新的惊喜。

去年秋冬之际,我有幸受桂林文学院之邀,与几位外地和桂林作家游桃花江畔的芦笛岩,其中就有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祥夫、李浩两位老师。从芦笛岩出来,经过芳莲池,走过“漓江画派”代表人物阳太阳的故居,我们沿着静静的桃花江,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微凉的风从江面缓缓拂过来,散步正好。脚下是明朗的鹅卵石路,靠江的一面路边是一溜儿木桩,江堤的野草依旧深绿,濒水而生的垂柳竟还有些许窄长的柳叶,大概不舍桃花江那澄明青碧的水。时近黄昏,有细碎的光打在隔岸的红叶上,熠熠生辉。它们到底是槭树还是枫树叶,我和作家唐女起了争议,李浩老师乐呵呵地听我们辩论,说正想趁这次南下了解了解南方的植物。黄土路和《作家》编辑王小王老师走在后面慢声细语,土路老师不时用他的长镜头单反为身边的江景光影拍照。虽然夕晖潜隐,没有晚霞辉映江水的大片场面——我曾见过桂林摄影师拍的“夕照桃花湾”的全景式震撼美图——拍点小景和微距,亦足以怡情。初冬的桃花江水不疾不徐,我们的脚步也不紧不慢,谈笑风生中,沿江踱步到有“桃花源”之称的鲁家新村,不觉已是华灯初上。到了这个桃花湾豆腐村,自然必不可少要品尝豆腐菜系列大餐。品尝美食后,得到秀峰区政府赠送的一套由桂林人专写桃花湾的精美图书,更全方位地品味桃花湾的风情和传奇。接着是品谈文学,倾听文学刊物人在“纯文学式微”下讲述执著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之后是夜宵,油茶淡酒,哼曲作歌,王祥夫老师唱了一小段他们北方的戏曲,颇见戏韵。子夜,入住桃花江边的酒店,凭窗探看,夜色阑珊中江面还有点点浮光,如苍穹里的星火,如一干朋友的文学情怀,在广袤的寒夜里虽小,依然暖心。那一夜的桃花江,是一条流淌文艺的江。

说来好笑,我第一次到桂林,是在外省读书毕业归来,我特地坐过全州站,在桂林下车。一个人,漫无目的,四处瞎走。在经过文体店时,那时的我正迷恋笛箫,在百货大楼挑选了一支颇为中意的紫竹洞箫,足有二尺多长,就那么握在手上,感觉有点怪,决定不走大街,随着树荫小道和湖边走,于是从有杉湖开始,到榕湖,过古南门,观桥赏舟,看各种花卉树木,过桂湖,一直到木龙湖,途经有几段宋城墙(这些地名当然是我后来才知道的!),这时我手中的长箫终于得心应手了——我手握的仿佛不是箫,而是剑,有点仗剑走天涯的侠士味道了。奇妙的是,那时候无意间,我走了桂林城内最精华的一段水路。

水城桂林,两江四湖,我悄然走过,大抵无愧于作为大桂林圈子里的全州人了。

龙脊银装(摄影/李桂柏)

猜你喜欢

水城漓江桂林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桂林行
漓江真美
乐!乘动车,看桂林
漓江之美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北方须慎重建“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