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须慎重建“水城”
2016-12-23水杞人
水杞人
近一二十年来,在北方建“水城”悄然热起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在缺水严重的黄河流域,不但有些地级、县级城市建“水城”,甚至有的乡镇也跃跃欲试建“水城”。有人说,“水城”让城市更灵动、更美丽;有人说,“水城”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不错,“水城”对城市来讲,的确有比没有好。可是,在北方建“水城”就没有弊端吗?
在北方建“水城”, 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严重浪费水资源。一座“水城”,少则几百亩,多则上万亩,用老百姓的话说,“‘水城都是些浪费水的老祖宗”。如,位于黄河中上游的某市,规划“水城”面积40多平方公里,其中开辟长年性水面20平方公里(计30000亩),预计工程全部完成后,长年性蓄水可达2300万立方米。对此,业内人士忧虑万分。因为该市的水家底实在太薄了,薄到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8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90立方米。几万亩的“水城”需要挤占多少水资源?若用这些水资源浇灌干渴的农田,将能够救活多少濒临枯萎的秧苗。况且,“水城”的水是随时蒸发的,而且越干旱,蒸发量越大。某市虽然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80毫米,但年蒸发能力却高达2000多毫米,也就是说,20平方公里的水面,一年将蒸发消耗的水量高达3400万立方米,相当于几十座小型水库的蓄水量,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浪费!
第二点是加重周边农村的旱情。北方“水城”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立方米的水从何而来?目前趋于一致的说法是:大部分是农村水源进城。进城的方式有三:一是“调”,即直接从周边农村的水库塘坝调水。二是“截”,即拦河筑坝截水。不管是用橡胶坝截水,还是以混凝土坝截水,其拦截的后果都是使河流下游的来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三是“掘”,即掘地造湖引水。从表面上看,掘地造湖是在城市的地域上进行,与农村不相干;可从本质上说,掘地造湖所汲取的水源并非只是城市地域的水,其中一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因为水是流动的资源,“水往低处流”,“水城”掘得越深,进城的水量便越大。以上三种建“水城”的方式,直接加剧了周边农村的干旱程度,使本来就干旱缺水的北方农村雪上加霜。
以拦河筑坝截水为例,当那些流经农村的水源被城市截住后,下游农村的河流就可能面临断流,而一旦断流,那些沿河而建的水利灌溉设施便成为摆设。同时,由于“水城”截水,周边农村的地下水位必然要下降,而当地下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别说是浇灌农田,就是人畜饮水也难以保障。这样一来,老百姓的日子可就难了。
总之,北方建“水城”,弊端很突出。但愿那些想建“水城”的城市,能够冷静对待,三思而行。让有限的水源去它最该去的地方,或进入田间,去救助枯萎的秧苗;或进入农家,去滋润喊渴的人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