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稻新品种旱优 3 号耐旱性研究

2014-04-13杨剑廖洪平

园艺与种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田间试验南充变幅

杨剑,廖洪平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金凤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南充 637951;2.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牧业局,四川南充 637005)

杂交稻新品种旱优 3 号耐旱性研究

杨剑1,廖洪平2

(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金凤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南充 637951;2.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牧业局,四川南充 637005)

[目的]了解杂交稻新品种旱优3号的耐旱能力。[方法]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均设水管栽培(CK)、旱管栽培和耐旱栽培3个处理。[结果]不管是大田栽培还是盆栽,旱优3号的3种水分管理模式均以旱管栽培产量最高,耐旱栽培最低。该品种在大田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5.5%,在盆栽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达43.1%。[结论]旱优3号在南充当地对水分有一定的敏感程度。

旱优3号;耐旱性;稻

旱优3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型优质不育系沪旱1A为母本,抗旱型恢复系旱恢3号为父本配组而成的籼型优质节水抗旱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06、2007年分别通过上海市、广西区审定,适宜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种植。为了解该品种的耐旱能力,2010年在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的指导下,特设该试验,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水稻新品种旱优3号,由上海旱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类型及实施地点。试验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中分别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在嘉陵区金凤镇牛王庙村王光辉的责任田中,试验田前作一季中稻,去冬为冬炕。属沙溪庙灰棕紫色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向阳无阴蔽。盆栽试验设置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机关大院区。

1.2.2 试验处理。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均设水管栽培(CK)、旱管栽培和耐旱栽培3个处理。

水管栽培采用水稻常规栽培的水分管理,浅水插秧,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拔节后及时复水直至齐穗期,灌浆期干湿交替灌溉。

旱管栽培采取浅水移栽和返青,以后以自然降雨灌溉为主,土壤开大裂发白时用水湿润土壤(抽穗前15 d到齐穗期最好保持浅水层)。

耐旱栽培采取浅水移栽和返青,以后实行全程田面(盆中)无明水层,遇雨天打开排水口及时排除明水(盆则临时转移到避雨处),直到植株早晨出现轻微卷叶时灌跑马水。

1.2.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9个小区。田间试验小区面积66.7 m2,栽插规格(33.3+20.0)cm×16.7 cm,植22.5万窝/hm2,双本栽插;区组间走道宽85.0 cm(扎双埂),小区间走道宽44.0 cm(扎单埂)。盆栽试验每盆栽3窝(呈正三角形,双本栽插)为一个小区。

1.2.4 旱育壮秧。4月3日播种,本田用种量22.5 kg/hm2。旱育秧方法同一般杂交水稻。

1.2.5 栽插与本田管理。5月3日(4叶期)按试验设计栽插,施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水分管理严格按各处理要求进行,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其中盆栽试验,每盆(小区)在齐穗时用尼龙网袋罩住防鸟害。

1.2.6 试验数据采集。观察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幼穗分化始期、始穗期与成熟期。

调查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株高等,考查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

收小区实产,并根据各处理3个小区的平均产量折合单位面积产量。盆栽试验按22.5万穴/hm2产量计,计算公式为:1 hm2产量(kg)=小区平均产量(g/3穴)×5 000/1 000×15。

1.2.7 影响水稻生育的气候情况说明。3月下旬到6月上旬,川东北区域连续遭受低温寒潮天气袭击,雨日异常增多,日照大幅减少,气温明显偏低。4月1—18日,南充市日照仅6.5 h,同比偏少53.3 h,创造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受不利天气影响,该试验秧床揭膜时间推迟,秧苗出叶速度减慢,分蘖推迟,移栽本田后分蘖发生较慢。7月底到8月14日,川东北区域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35~40℃高温天气过程,水稻正处抽穗扬花和籽粒形成期,对试验尤其是盆栽试验灌浆结实有一定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试验结果

2.1.1 生育期。各处理抽穗期在7月28日至8月3日,水管栽培<旱管栽培<耐旱栽培;各处理成熟期在8月27日至9月1日,全生育期变幅为146~151 d,水管栽培<旱管栽培<耐旱栽培(表1)。可以看出,旱优3号的3种栽培方式中,水管栽培生育期最短,耐旱栽培生育期最长。

2.1.2 株高和抗倒性(表1)。各处理间株高变幅123.3~126.0 cm,耐旱栽培<旱管栽培<水管栽培,说明耐旱栽培株高最矮,水管栽培最高。在抗倒性方面,旱优3号水管栽培的抗倒性中等(较好),耐旱栽培和旱管栽培所表现的植株抗倒性均优于对照,其中以耐旱栽培为最好。

2.1.3 有效穗及穗部性状(表1)。各处理有效穗变幅在162.75万~190.25万/hm2,耐旱栽培<水管栽培<旱管栽培。各处理每穗着粒数变幅在143.4~162.7粒,旱管栽培<水管栽培<耐旱栽培。各处理每穗实粒数变幅在121.5~142.4粒,水管栽培<旱管栽培<耐旱栽培。各处理结实率变幅在83.9%~90.7%,水管栽培<耐旱栽培<旱管栽培。各处理千粒重变幅不大,为33.3~34.8 g,耐旱栽培最高,对照34.7 g次之,旱管栽培最低。从而可以得出,耐旱栽培有效穗最低、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及千粒重最高;旱管栽培有效穗和结实率最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最低;水管栽培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最低。

2.1.4 产量。各处理平均产量变幅在6262.5~7015.5 kg/hm2,其中旱管栽培为7 015.5 kg/hm2,比对照增产5.9%,居该组第1位;对照为6 625.5 kg/hm2,居该组第2位;耐旱栽培为6 262.5 kg/hm2,比对照减产5.5%,居该组第3位(表2)。从结果可以看出,旱管栽培产量最高,耐旱栽培产量最低。

2.2 盆栽试验结果

2.2.1 生育期。各处理抽穗期变幅在8月2—6日,水管栽培<旱管栽培<耐旱栽培;各处理成熟期在9月1—4日,全生育期变幅为151~154 d,水管栽培<旱管栽培<耐旱栽培。可以看出,水管栽培生育期最短,耐旱栽培生育期最长。从2个组别比较,盆栽组各处理抽穗期及成熟期均普遍比大田组对应处理推迟3~5 d(表1)。

2.2.2 株高和抗倒性(表2)。各处理间株高变幅117.7~121.3 cm,耐旱栽培<旱管栽培<水管栽培,说明耐旱栽培株高最低,水管栽培最高。在抗倒性方面,旱优3号水管栽培的抗倒性中等(较好),耐旱栽培和旱管栽培所表现的植株抗倒性均优于对照,其中以耐旱栽培为最好。2个组别比较,盆栽组各处理株高比大田组对应处理低5 cm左右。

2.2.3 有效穗及穗部性状(表1)。各处理有效穗变幅在28.0~45.7穗/3穴,耐旱栽培<水管栽培<旱管栽培。各处理每穗着粒数变幅在135.4~145.5粒,耐旱栽培<水管栽培<旱管栽培。2个组别比较,各处理每穗着粒数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与盆栽严格控制水分有关。各处理每穗实粒数变幅在90.6~110.4粒,耐旱栽培<旱管栽培<水管栽培。2个组别比较,各处理每穗实粒数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与盆栽严格控制水分、气温比大田高以及齐穗时用尼龙网袋罩住植株中上部等有关。各处理结实率变幅在66.9%~78.0%,耐旱栽培<旱管栽培<水管栽培。2个组别比较,盆栽各处理结实率明显低于大田,且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与盆栽在齐穗时用尼龙网袋罩住植株中上部严格控制水分和气温比大田高等有关。各处理千粒重变幅不大,为30.0~30.9 g。2个组别比较,盆栽各处理千粒重明显低于大田,主要与盆栽在齐穗时用尼龙网袋罩住植株中上部有关。

2.2.4 产量。各处理平均产量变幅在5749.5~11125.5 kg/hm2,其中旱管栽培为11 125.5 kg/hm2,比对照增产10.2%,居该组第1位;对照为10 099.5 kg/hm2,居该组第2位;耐旱栽培为5 749.5 kg/hm2,比对照减产43.1%,居该组第3位(表1、2)。2个组别比较,盆栽耐旱栽培产量减幅扩大至8倍左右,说明旱优3号对水分还是比较敏感的,在有较强旱灾天气条件下减产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大田还是盆栽,旱优3号的3种水分管理模式均以旱管栽培产量最高,耐旱栽培最低。该品种在大田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5.5%,在盆栽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达43.1%,说明旱优3号在南充当地对水分有一定的敏感性。该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耐旱方面,其他的研究结果多为耐旱栽培产量比较好,而南充当地应是旱管栽培产量较高。

表1 大田试验旱优3号耐旱性试验主要性状

表2 盆栽试验旱优3号耐旱性试验主要性状

[1]刘淑君,崔艳红,翟宏贤,等.优质旱稻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1(4):13.

[2]于乾文,徐银梅,邓先军,等.早稻新品种株两优819轻简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6(5):51-52.

[3]迟全勃,PRAPA SRIPICHITT,许红春.通过胚胎拯救将野生稻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5(10):368-372.

[4]迟全勃,巴帕·斯瑞比彻特,许红春.将野生稻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5):17-22.

[5]吴竞仑,蒋荷,徐树照.云南陆稻耐旱适应性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89(2):24-26.

(责任编辑 张杨林)

Study on Drought Tolerance of Hybrid Rice New Variety Hanyou 3

YANG Jianet al.(Jinfeng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Jialing District,Nanchong,Sichuan 637951)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hybrid rice new variety Hanyou 3. [Method]The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field and pot,which were cultivated with water management(CK),dry pipe cultivation and drought cultivation.[Result]Whether it was in the field or pot,Hanyou3 had the highest yield with dry pipe cultivation,and had the lowest yield with drought cultivation.In field test,the yield of Hanyou 3 in drought cultivation decreased 5.5%than the yield in cultivation with water management.In pot test,the yield of Hanyou 3 in drought cultivation decreased 43.1%than the yield in cultivation with water management.[Conclusion]Hybrid rice new variety Hanyou 3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sensitivity on water in Nanchong.

Hanyou 3;Drought tolerance;Rice

S511

A

2095-0896(2014)12-065-0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1)。

杨剑(1963-),男,四川南充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

2014-11-17

猜你喜欢

田间试验南充变幅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基于超声振动加工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调峰过程中葛洲坝下游水位变化分析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双排斜槽纵-扭复合振动变幅杆仿真设计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
增效氮肥田间试验结果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