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扬麦 22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4-04-13汪登松王国朝汪尊杰江伟
汪登松,王国朝,汪尊杰,江伟
(1.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天长分公司,安徽天长 239300;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0)
小麦新品种扬麦 22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汪登松1,王国朝1,汪尊杰2,江伟2
(1.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天长分公司,安徽天长 239300;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0)
扬麦22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矮秆、抗倒、中抗赤霉病品种扬麦9号为轮回亲本与高抗白粉病材料97033-2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春性小麦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
小麦品种;扬麦 2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扬麦22(原名扬06G5)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常年发病较重、倒伏时有发生的生产现状,1998年以矮秆、抗倒、中抗赤霉病品种扬麦9号为轮回亲本与高抗白粉病材料97033-2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春性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2004。2013年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开始试种,该组合品质优,丰产性好,高抗白粉病。扬麦22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2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地区、浙江中北部地区种植,目前已成为安徽省天长市春性小麦主推品种。笔者对该品种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介绍,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基础借鉴。
1 特征特性
扬麦22为春性小麦,正常播种条件下全生育期207 d,比对照扬麦158早熟2 d。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穗层整齐。株型紧凑,株高85 cm左右,茎秆韧性强,抗倒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饱满(图1)。在国家区试中2年试验产量构成三因素平均为:穗数481.5万/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9.1 g。中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2年来在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种植主要优势表现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栽培条件要求不严格,受到种植农场主和农民普遍欢迎。
2 产量表现
2.1 试种产量表现
在2005—2006年度鉴定圃中平均产量8 377.5kg/hm2;2006—2007年度品比试验平均产量9 562.5 kg/hm2,比扬麦11(CK)增产19.41%;2007—2008年度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点试验平均产量7218.0kg/hm2,比扬麦11(CK)增产4.9%(表1)。2013年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作为安徽省小麦良种补贴推广种植面积1 000 hm2,一般田块产量达到7 150 kg/ hm2,高产田块产量达到7 800 kg/hm2。2014年秋播,安徽省天长市大圹圩农场继续作为小麦良种补贴品种推广种植面积20 000 hm2以上。
图1 扬麦22
表12005 —2008年扬麦22试种产量表现
2.2 区试表现
在2009—2010年度在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平均产量6 400.5 kg/hm2,比扬麦158(CK)增产5.1%,达显著水平,稳产性好,增产点次率75.0%;2010—2011年度继续参加该组区试,平均产量7 033.5 kg/hm2,比扬麦158(CK)增产4.3%,增产点次率85.0%。2011—2012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中,安徽、江苏、河南、浙江、湖北5省8个点平均产量6 748.5 kg/hm2,比扬麦158(CK)增产11.2%,8个试验点中7个点增产,表明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
表2 扬麦22区试产量表现
3 扬麦22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天长市大圹圩农场多年的试种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扬麦22产量水平要求在7 150~7 800 kg/hm2,其产量结构为:有效穗450万~500万/hm2,每穗结实粒数37~40粒,千粒重39~41 g。适时播种田块冬前苗要求在450万~550万/hm2,最高苗要求在1 140万/hm2左右。达到上述产量目标,在栽培上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3.1 根据土壤墒情提高播种质量
土壤含水量过高时耕耙,容易僵苗不发,分蘖节位提高,低位分蘖缺失,造成分蘖数不足,成穗率不高,穗粒数减少。因此,播种前调整土壤墒情,努力提高播种质量。
3.2 适期播种
在长江中下游麦区适期播种范围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在安徽省种植应避免过早播种(10月20日前播种),防止过早拔节,发生冻害。适宜基本苗,适期播种基本苗以180万~240万/hm2为宜,肥水较好田块以180万~210万/hm2为宜,肥水较差或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田块以240万/hm2为宜。迟播田块适当增加基本苗。
3.3 合理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
高产栽培一般施纯N 270 kg/hm2。肥料运筹比例: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5∶1∶4。重视拔节孕穗肥,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粒重。作为弱筋小麦进行优质栽培,一般施纯N 210 kg/hm2,肥料运筹比例: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7∶1∶2。注意P、K肥的配合使用。
3.4 防治病、虫、草害
冬前适时化学除草,控制杂草滋生危害,春季在拔节前根据田间草相与草量,在需要情况下进行2次化学除草。由于扬麦22高抗白粉病,一般情况下不需防治,但要及时做好预防纹枯病、赤霉病和穗期蚜虫等的危害,避免造成损失。
[1]刘三才,郑殿升,曹永生,等.中国小麦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0(4):20-24.
[2]梅最英.皖北地区小麦栽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2):30,65.
[3]曲建东.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02.
[4]郭翔翔,任兆豫.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70,109.
[5]尚化芳.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101-102.
[6]刘青爽.良星99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4(16):15.
[7]夏澍.安徽小麦栽培技术应用的实践分析(2005-2010)[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8]刘少华.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2010(7):48-49.
[9]王荣栋,王新武,符林,等.关于滴灌小麦栽培的几个问题[J].新疆农业科学,2010(7):1412-1415.
[10]朱艳,曹卫星,戴廷波,等.小麦栽培氮肥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J].中国农业科学,2003(9):1006-1013.
[11]雪燕.小麦栽培技术查询系统的研制[J].计算机农业应用,1996(1):8-10.
[12]赵春江,诸德辉,李鸿祥,等.小麦栽培管理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97(5):43-50.
[13]葛秀明.皖麦19小麦栽培性状和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2(2):34-52.
[14]柴萍,张保军,汪志农.农业专家系统在小麦栽培管理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2(2):64-66,92.
[15]李春喜.粮食安全与小麦栽培发展趋势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2(3):16-20.
[16]王绍中,季书勤.小麦栽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9(9):19-21,25.
[17]孙秋平,吴朵叶,张伟.强筋小麦栽培要点[J].农家致富,2005(19):35.
[18]王振兴.皖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61.
[19]费广凡,伏震,龚德荣.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08(8):12-13+99.
[20]王其影.淮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65-66,87.
(责任编辑 张杨林)
图1 小白菜高架喷灌菜秧栽培
图2 小白菜高架喷灌稀播免移栽栽培
图3 小白菜高架喷灌中株栽培
3.3 小白菜高架喷灌中株栽培(图3)
3.3.1 中株(小棵菜)优点。
3.3.1.1 商品率高。与大棵菜比较,去外叶少,商品率、净菜率高,单株100~120 g,产量较高。
3.3.1.2 便于装运。与大棵菜比较,适合田间包装和装运,菜叶不易损坏,供应超市、集市鲜嫩如初。
3.3.1.3 品质好。小棵菜菜味比菜秧浓,菜的品质好,食用口感好。
3.3.2 栽培技术。
3.3.2.1 栽培批次。南京地区一般分2批进行,品种选南农矮脚黄、矮脚苏州青、春月、黄心乌及黑心乌等优质、耐寒、耐抽薹品种[3],10月上中旬育苗,11月中旬定植,12月下旬始收,可采收至1月上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1月下旬至2月上旬始上市,可采收至3月初。
3.3.2.2 大棚育苗。苗床播种量30.0~37.5 kg/hm2。施20%复混肥450 kg/hm2、有机肥15 000 kg/hm2,整好畦,播后搂平,浮面覆盖遮阳网。幼苗“拉十字”后间苗1~2次。出苗后7 d施喷灌追肥尿素150 kg/hm2。
3.3.2.3 定植。苗高10~12 cm,有3~5片叶时可定植。定植前施30%复混肥750 kg/hm2,腐熟有机肥15 000 kg/hm2,整好地作好畦。株距14 cm左右,行距16 cm左右,栽210 000株/hm2左右。采用打穴穴栽或开沟排栽方式定植。栽后喷灌灌透水,作定根水。
3.3.2.4 管理。重点是水肥管理,使用高架喷灌保持大棚内见干见湿。活棵后每10 d左右结合喷灌补水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150~225 kg/hm2。雨水多时及时清理棚外沟以排水。发现软腐病株及时清除,防治好软腐病、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害[4]。
3.3.2.5 收获。植株有13~15片叶时可始采收,平均产量24 000 kg/hm2左右。
参考文献
[1]张侠,姜永善,李晶,等.早春大白菜复种郑单958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1):32.
[2]陈龙正,徐海.白菜稀播免移栽新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113-114.
[3]周黎丽,张智明.南京地区小白菜品种发展及周年利用[J].长江蔬菜,2004(10):23-24.
[4]邓奇.白菜黑斑病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1(4):112-114.
(责任编辑 张杨林)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Wheat Variety Yangmai 22
WANG Deng-songet al.(Tianchang Branch,Wanken Seed Industry Co.,Ltd.in Anhui,Tianchang,Anhui 239300)
Yangmai 22 was a new spring wheat variety with high-yielding and high resistant,which was bred by Lixia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Jiangsu,through taking recurrent parent(dwarf,lodging,antiscab Yangmai 9)backcross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material 97033-2,and combining with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oreover,the breeding process,yield 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is variety were introduced.
Heat variety;Yangmai 22;Characteristics;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512
A
2095-0896(2014)12-077-03
汪登松(1967-),男,安徽宿松人,高级农艺师,从事麦稻育种研究。
201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