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4-04-13滕艳
滕 艳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滕 艳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接诊时、救治过程中、转运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探讨其缓解后对护理满意评分及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感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
人性化护理;急诊科;护理满意度;焦虑;护患关系
我院自2012年4月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效果较佳,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患者945例,其中抽取其中留观治疗患者82例。
1.2 临床资料
参与调查82例留观患者中男性 43例,女性39例;年龄:23~80岁,平均37岁,外科疾病32例,内科疾病50例。
1.3 人性化护理措施
1.3.1. 护理设施进行改善
改变中心治疗室的操作台位置。使护士面向患者操作,方便观察患者和及时迎接患者。为缓解患者等候的焦急心理和对注射治疗的恐惧,在输液室安置了电视机,使患者在观看电视节目中完成了治疗。制作健康处方和健康常识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
1.3.2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使抢救流程化、规范化,同时还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1]。输液服务流程改进:一般输液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先执行医嘱输液治疗后交费的做法,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缓解了患者和家属等候诊治的烦躁、焦急心理。急检标本由护士送检,减轻陪护人员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医患之间的摩擦;进行护理操作时注重患者隐私的保护。
1.3.3 危重患者心理护理
所有危重患者都会出现“死亡”这一观念,多数患者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反应,急诊护士及时给予精神支持,鼓励其求生的欲望,在患者能清晰判断环境时,要用简单、明确、热情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出对患者的尊重、关怀和照顾。实行治疗时动作要轻柔,要征求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要求, 适当增加亲朋好友的陪伴,精心护理和对患者的高度尊重,可使自我控制能力弱化的情况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2]。
1.3.4 危重患者转运中的人性化护理
平车运送应将头部置于大轮端,推车速度要平稳,如果车颠簸,可以告诉推车人员往下压着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位于高处,减轻患者不适,如果患者神志清,可以嘱患者抓紧扶手,保证患者安全[3]。护士应该站在便于观察病情的地方,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整理吸氧导管、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至病区,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情况、伤口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并进行交接人员签名。
1.4 观察指标
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接受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
2 结 果
2.1 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情况
在患者急诊治疗3 d及入院后3 d采用患者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评价,82例患者均完成护理满意度调查,其中7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80分以上,9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60分以上,2例对于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97.56%。
2.2 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前后对所有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各评估1次,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的焦虑 降低明显,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程度比较(n=82)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对服务满意度为97.56%;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性化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与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高度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给患者更多治疗以外的服务关怀、体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细微之处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从护理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来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大大降低急诊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感善了护患关系。
[1] 朱丹丹,朱莉莉.急诊科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16(7):56-57.
[2] 丁凤茹,蒋淑香.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6(7):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36.
[4] 吉幸双.浅谈人性化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16(4):83.
R473
B
1671-8194(2014)11-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