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4-04-13朱丽敏宋丽新
朱丽敏 宋丽新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兴城125100)
6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朱丽敏 宋丽新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 兴城125100)
目的探讨6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情况、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肛周皮肤受损情况、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小儿感染性腹泻;护理;效果;观察
大便次数增多、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以及呕吐是小儿感染 性腹泻主要的临床表现,这对患儿健康成长以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对于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年龄为6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2±0.2)岁,女23例,年龄为12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3±0.4)岁。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两组患儿的出生体质量、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进行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退热、营养支持、补液以及抗感染的综合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如下护理干预。
1.2.1 液体补充以及用药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依据患儿病情对补充液体的方式进行选择。运用口服补液盐的方式对中度或者轻度脱水且可口服的患儿进行液体的补充。要注意对补液盐进行口服时应使用温开水或者冷开水进行溶解。为了增加疗效,叮嘱患者口服补液时要少量多次。对于不具口服能力或者重度脱水患儿应采取静脉补液方式。为确保液体可以尽快补充,首先要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静脉补液过程中应遵循见尿补钾、先盐后糖以及先快后慢的原则。为了避免直接的静脉推注,注意每日静脉的点滴时间应在6 h以上。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要每小时对输液量进行记录,对补液后排尿的时间进行了解以及对补液疗效进行估计。
因为年龄限制,一些患儿在进行服药时易出现抵触心理,进而对病情治疗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温和态度,对患儿进行安慰以及鼓励。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碾碎药片后用温水进行溶化再对其喂服。
1.2.2 消毒隔离以及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对病毒感染患儿进行护理时,在检查或者操作后要洗手,洗完手之后还要用消毒液进行3 min 的浸泡,每3~5 h更换一次消毒液。对病房的空气要进行消毒,每日使用紫外线照射1 h,且定时的进行开窗通风。患儿消化的功能较为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应依据患儿病情对其饮食进行合理安排,且对患儿家长实行正确饮食指导。患儿腹泻的过程中应忌食用油炸、饮料、瓜果等油腻以及生冷食物。
1.2.3 健康教育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将传染性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向患儿家属大力的宣扬,使其对患儿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进行纠正,教育其在便后、饭后以及饭前皆要勤用肥皂洗手。彻底消毒餐具,食物应保持新鲜。如孩子出现腹泻症状,为避免错过治疗的时机,应及时的将其送诊。对于儿童的奶瓶要在沸水中煮30 min。
1.3 评定标准
治疗与护理后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明显的消失,身体的指标正常,其病情被有效的控制;有效为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有所消失,身体指标亦有所恢复,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无效为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未善,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加重。总显效率=显效/30×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情况
研究组肛周皮肤受损情况、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情况(
表 1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情况(
组别 例数(n)肛周皮肤受损[n(%)]住院时间(d) 症状消失时间(d)研究组 30 3(10) 5.24±1.86 4.11±1.13对照组 30 8(26.67) 7.35±2.04 5.73±1.27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情况
研究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 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急性、慢性的寄生虫感染、真菌、病毒所引起的腹泻疾病,此病也是临床小儿疾病中常见和较多发的一种疾病[2]。由于一些小儿的消化系统不良,使得其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的现象。在以上条件影响下,将会使得患儿抗菌能力较差,胃内酸度较成人低,加之胃肠道中SigA与血液当中的免疫球蛋白较低,又因为夏、秋两季各种微生物的繁殖较快,很多病原微生物会从食物、水、小儿的手等介质传播入患儿口中,并进入消化道,导致小儿机体的防御功能大幅度降低,进而也较容易引发小儿感染性腹泻。
小儿感染性腹泻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患儿也会因为患病腹中疼痛而长期哭闹、食欲下降,这对于患儿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基于以上因素考虑,临床上在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积极地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对患儿的护理也尤为重要[3]。感染性腹泻的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抵制力较弱,较为容易在腹泻的同时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也有可能给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对患儿在积极、及时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尽最大可能地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地促进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针对患儿的特殊性,在及时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保证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人员也应提醒患儿家长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饮食卫生。对患儿所使用的奶瓶、餐具等需定期进行消毒,暂时不使用时也应妥善保管,以保持其清洁。而小儿吃的食物也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将食物储存太久;②注意生活卫生。无论是患儿还是家长,均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的卫生,父母需教育年纪较大的小儿养成便后、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对年纪较小的小儿勤洗手,以保持小儿手部卫生,避免细菌通过手传播到口中;③提倡母乳喂养。为避免婴儿出现感染性腹泻疾病,婴儿在出生至4个月时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肛周皮肤受损情况、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显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各项指标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1] 杜文娟.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5):899-900.
[2] 秦利格,靳淑红,张慧敏. 4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71-72.
[3] 陈芳.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92-193.
R473.72
B
1671-8194(2014)11-02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