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战争之豌豆岭之战

2014-04-12陶力

军事文摘 2014年11期

美国内战打响后,双方都把各自的重心放在了东线上,而向相对次要一些的西线战场投入了比较薄弱的兵力。不过在内战的第二年即1862年的初春,西线的阿肯色州和密苏里州交界处却上演了一场相当激烈的厮杀,史称豌豆岭之战。

密苏里州的拉锯战

虽说西线的地位相较东线为次要,但绝不意味着内战的交战双方都对这个方向掉以轻心。相反,在1861年结束之前,北方联邦军和南方邦联军已经在西线有过多次交手,而围绕着西线边缘大州密苏里的控制权,双方更是在其力量许可的范围内做出了尽可能的努力。

在这个方向上,北军一度占据了先手,纳森尼尔·李昂准将率领所部人马相继成功控制了密苏里州东部重镇圣路易斯和密苏里河,不过这一局面却在8月的威尔逊小溪之战中被扭转了。在这场交战中,李昂成了北军诸多阵亡者中的一员,而南军的指挥官斯特灵·普赖斯少将则显示出了非凡的临阵指挥才能。

得胜的普赖斯随后乘胜追击,于9月开始一路挥军北上,在夺取了密苏里河畔的列克星敦之后大有不可阻遏之势。不过随着补给线的延长,南军此后也不得不采取收缩态势,他们退据密苏里州的西南端,在那里伺机而动,并且威胁着北军的交通线。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北军在12月末做出重要调整,年富力强的萨缪尔·柯蒂斯准将出任西南军团司令官,统筹指挥在密苏里的部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普赖斯赶出密苏里。新官上任的柯蒂斯在1862年2月11日展开攻势,通过一系列行动逐渐把南军驱离密苏里,令其退往阿肯色州的西北区域。而在崎岖的波士顿山脉中,普赖斯的部队站住了脚。他们不仅不再后退,而且等来了由本杰明·麦卡洛克准将所率领的一支援军,实力得到了增强。至于追击者柯蒂斯,他似乎也满足于将敌人逐出密苏里这一成果,而将部队控制在波士顿山区北面约65千米一处名叫豌豆岭的高地附近不再前进,他觉得在那里便足以保障密苏里的安全了。

南军分兵进击

柯蒂斯想稳定当面战线,不再采取进取行动,而他的敌人并不想如此“配合”。3月2日,南军亦走马换将,新近出任密西西比以西邦联部队司令的范·多恩少将火线履新,他带着本部人马加入了普赖斯和麦卡洛克的阵地,接着把这股三合一的力量称作西方军团,并决意要重新杀入密苏里。

多恩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只是略做准备,就在3月4日开始了反攻。实际上这一天正好有大风雪光临阿肯色西北,不过多恩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坚持以最快的速度来保证进攻的突然性。

南军的西方军团共有16500人,相比之下,北军柯蒂斯部10250人处于下风。因此,在打听到多恩的动向后,柯蒂斯便把自己的人马全部集中到小糖溪附近的电报大道上。此地有一处名叫埃尔霍恩的小客栈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整个阵地距离豌豆岭不足5千米远,可以凭借后者以为防守支撑。

6日晚,多恩少将决心分兵进击,他把自己的军团一分为二,分别由普赖斯和麦卡洛克指挥,分两路向小糖溪进发。这位南军统帅的意图是避免正面强攻北军阵地,争取对敌形成迂回包抄。

虽然很疲乏,但接到新命令的南军还是展开了夜间行军。在绕行本多维尔小道之后,普赖斯部于7日上午进抵电报大道附近,随后向南转向埃尔霍恩客栈。不过麦卡洛克的另一路人马却所行不顺,到这时仍远远落在后面,没能与普赖斯形成前后呼应。为求尽快赶到战场,麦卡洛克离开了原道路,改为斜插另一条小径以缩短行程,但这样一来,两路南军在空间上便变得愈行遥远,彼此不能呼应。

7日早上,在进一步侦知了南军的动向后,柯蒂斯下令全军做好迎战准备。以逸待劳的北军在自己的阵地上待命,这支部队的兵员主要来自爱荷华、印第安那、伊利诺斯、密苏里和俄亥俄等州,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其中多达一半是来自德国的移民,柯蒂斯的副手西格尔就是其中之一,这从西格尔这个姓氏就可以看得出来。由德国移民构成的兵员集中分配到了第1和第2师,土生土长的兵员则在第3和第4师,柯蒂斯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来提高各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外,北军共有50门大炮可用。

南军将领相继殒命

由于南军两路人马是各行其是,使得随后发生的豌豆岭之战实际上由两个分离的部分组成,分别是李顿之战和埃尔霍恩客栈之战,而李顿之战是最先打响的。

前面说过,为了赶上时间的南军麦卡洛克所部兼程而进,终于在7日中午前在一个名叫李顿的小村附近和北军发生了接触。麦卡洛克麾下包括詹姆斯·麦金托什准将的骑兵旅,路易斯·赫伯特上校的步兵旅,以及由派克准将指挥的一支混合了切罗基、乔克托、契卡索、克里克等多支印第安人的骑兵分队。而与他们遭遇的是北军第1师和第3师,部队分别由彼得·奥斯特豪斯上校和杰弗逊·戴维斯上校指挥。

李顿战场并非一片开阔地,这里受到地形的限制,小树林、耕地和乡间小道分隔其间,或成为交战双方的屏障,或成为麻烦。整个豌豆岭之战的第一枪,在李顿的福斯特农场打响。这天11时30分,刚刚策马来到农场的北军奥斯特豪斯上校看到了令他心惊的一幕,排成密集队形的南军出现在眼前,距离他的位置只不过几百米远。他立即让当地的一支小股部队投入交战,以便为其主力的到来争取反应时间。农场守军用仅有的3门炮开火,“至少杀死了十名叛军”。但是当麦金托什驱动他的3000名骑兵冲进农场后,人数本就不多的北军瞬间被冲垮了,那3门炮也全部落入南军之手。

虽然南军初战得手,但北军主力却纹丝不动,他们部署在奥伯森农场和玛菲德农场的大片玉米地里,用手中数量更多的大炮开始轰击。最初的几发炮弹就打得很准,全部砸进了南军队列中,令队伍中的切洛基人大为惊慌而四散奔逃,任由他们的白人指挥官大喊大叫也不复行列。

看到这一幕的麦卡洛克准将十分生气,他一面下令赫伯特的4000名步兵摆开宽正面北军压迫过去,一面策马而前冲到了步兵们的前面,他打算以身作则、亲自引领他们冲锋。这位德克萨斯将军固然是勇气可嘉,可他正好冲进一群伊利诺斯步兵发出的弹雨中,有一发子弹直接打穿了他的心脏。

指挥着骑兵旅的麦金托什立即被告知要接过指挥权,不过出于对士气的担心,麦卡洛克的参谋部决定对大部分军官隐瞒这一消息。而在没有和任何人商议的情况下,麦金托什又来了个一马当先,他带着第2阿肯色骑枪团发起了一轮冲锋,结果同样在北军的一轮弹雨中被打死。这时是14时,南军连续损失了两个总指挥,这不可避免地使得这支部队陷入了指挥失灵、进退失据的混乱状态。

南军的士气急剧下降,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成了赫伯特上校。他还带着他的步兵准备再努力一下,却在一片灌木丛中遇上了猛烈的火力。精疲力竭的赫伯特觉得前进无望,便下令撤退,可是他的人马随后被冲散,他只得带着几个近随就近躲入了一片树林里。他没能在那里等来可以趁机逃脱的黑夜,反而很快就被一队北军骑兵俘虏了。

埃尔霍恩客栈拉锯

在李顿的激战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另一侧的南军普赖斯所部也投入了战斗,在那里阻击他的是北军卡尔上校的第4师。在这里的战斗中,南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地理位置上,他们正好开进至小糖溪附近的一处低地,而部署在豌豆岭一带的北军明显占据着理想的射击位置。

不过和麦卡洛克那边不同,南军总指挥多恩本人就在普赖斯军中,因此这里的指挥是坚定有力的。看到地形劣势的多恩在步兵冲锋前先尽量让自己的大炮开火,而此举也有效压制了北军的火力,接着冲锋的南军士兵得以逐步攀上山坡,进而在高地的某些地方夺取了立足点。

接下来,战斗的重心就移到了埃尔霍恩客栈,而在此地展开的拉锯战可以说是豌豆岭之战中最为激烈的部分。围绕着这座客栈的区域经历了多次易手,双方都不断投入小股预备队以期改变局面,但总是难以取得决定性成效。普赖斯被流弹击伤,不过多恩确保南军的指挥体系依然流畅;北军猛将卡尔也已三处负伤,脚踝、脖子和手臂都在流血,但他拒绝下火线。

令多恩担心的是,他原本要求两路人马在下午于埃尔霍恩客栈会合,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麦卡洛克那边肯定是出了什么状况。虽然未能如愿,但是在这片战场上的南军却表现骁勇,北军得到最后的预备队增援而得以稳定住阵脚时,他们的战线已经向后退却了1.5千米;多恩原想再接再厉,但是黑下来的天色阻止了南军的进一步行动。

夜色降临,交战双方都进入休整,晚上的气温急剧降低,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柯蒂斯手里能够继续战斗的还有9500人,他的炮兵实力基本没有受到削弱,而且炮弹供应充足,因此他决心在第二天一早一鼓作气把南军从战场上击退。另一方面,多恩也想针锋相对,但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在白天的战斗中损失了更多兵员,有几名得力的部下阵亡,更加糟糕的是,由于辎重车辆被远远落在后面,南军现在面临着粮食短缺和炮弹不足的困境。

次日再战

天色亮起来的时候,柯蒂斯把他的四个师一字排开结成长蛇阵,对着南军摆出决战的阵势。在战场上把自己的所有兵力全部排成一线,这在南北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也清楚地表明了柯蒂斯的决心和信心。为了加强协调,柯蒂斯让副手西格尔负责指挥第1和第2 师,他自己则直接指挥第3和第4师。

8时整,北军率先发难。西格尔所部的21门大炮集中轰击,迫使南军的队列发生了松动,而南军的炮兵也尽力用自己的大炮还击,但由于运送弹药的马车队这时还远未能到达战场,南军炮兵稍微回击了一会儿就再无炮弹可用了。在明显处于下风后,有的南军炮位开始逃逸,即便多恩愤怒地逮捕了一名炮兵军官,也无补于这场不对等的炮战。

在压制了或者说是消耗掉了南军的炮兵后,西格尔把炮口转向一片聚集着南军步兵的树林,炮弹破片和飞溅的树木产生了同样的杀伤力,把那里的南军士兵打得落荒而逃。美国军史家对此评论道,“这是南北战争中很少见的情况,一方的炮火准备直接解决掉敌军的阵地,并且为本方步兵的前进扫清道路。”

在炮火开道后,西格尔在10时30分把自己的两个师全部投入了总攻,不过出于谨慎的考虑,总指挥柯蒂斯并没有投入全力。两个北军师的攻击便已足够威力,当本方战线危如累卵时,多恩焦急地不断询问辎重车队的情况,他最后得知,满载炮弹的马拉四轮车正在兼程

赶来,不过离到战场至少还有6个小时的路程!

得知这个报告后,多恩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可能打赢这一仗了。又打了一阵,在看到多处战线已被北军突破后,多恩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时的南军已经不复队形,撤退全无秩序可言,有的退向东南面,有的则乱纷纷地向北面和西面败逃,其间更有好几百人直接脱掉了制服,打算回乡务农去。

到11时,战场形势已经很清楚,南军陷入全面溃败。不过,北军统帅柯蒂斯倒是满足于此,他觉得穷寇勿追,因而发出了休战令。这个决定让满心想要穷追敌人的西格尔极为不满。此前,在得知是柯蒂斯而不是自己出任西南军团司令官时,他就曾扬言要退出军界,而柯蒂斯的休战决定使西格尔一直以来所怀有的敌对情绪被点燃了。他不顾上下级关系,直接向司令部发去一道口气严厉的质问函,内称“自己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西格尔还派出一名参谋去找柯蒂斯,表示如果全军停止战斗,那么至少请允许他的本部人马单独追击。对于这些,柯蒂斯的反应就是不予理睬。

不管怎样,北军取得了豌豆岭之战的胜利,此战中,南军伤亡2000余人,北军伤亡1384人。从战场逃离的多恩拒绝承认南军的失败,他说只是“没有达成我们的目的”,而事实上,此战是南军最后一次威胁密苏里州。在这场战役后,密苏里彻底解除了警报,而阿肯色州也行将落入北军控制。多恩为自己的冲动、对速度和出奇不意的迷恋、以及对后勤保障的轻视付出了代价;与之相比,柯蒂斯成功地树立起了自己的声望。

责任编辑: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