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海争锋

2014-04-12

军事文摘 2014年11期

今天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以下简称RAN)已经是一支能力突出、机动灵活的部队。2000年12月,澳大利亚发布的名为《国防2000:我们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澳大利亚国防军未来10余年战略政策与军队现代化建设项目,特别提到建造新型防空驱逐舰的“海洋4000计划”和建造新型两栖攻击舰的“JP2048第四阶段计划”。次年,RAN基于2000年版国防白皮书制订了名为《21世纪澳大利亚海军》的“蓝水计划”,其中特别再次强调了“大洋4000和“JP2048第四阶段”计划,两项目均被列为RAN在未来10多年中的优先投资项目。不过,建造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的“海洋1000计划”似乎拖延的时间较长,至今,未见该项目有实质性进展。

老瓶装新酒——现役主力舰艇升级计划

RAN现役的所有主力水面作战舰艇编入水面作战舰艇大队,包括6艘“阿德莱德”级护卫舰和8艘“安扎克”级护卫舰。其中,“阿德莱德”级护卫舰以美国“佩里”级护卫舰为蓝本设计建造,先后于1980年11月~1993年12月期间服役;“安扎克”级护卫舰以德国MEKO200护卫舰为蓝本,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建造,先后于1996年5月~2006年8月期间服役。鉴于这两型于20世纪70~80年代设计的护卫舰的技战术性能,根本无法和美国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相提并论,与欧洲海军强国的防空舰(英国45型驱逐舰、法意“地平线”级驱逐舰、德国F124型护卫舰、荷兰七省级护卫舰等)相比也是差距明显,即使与刚跨入“大跃进”时代的当今亚洲国家海军相比,也已经明显处于中下游水平。为此,RAN已经分别对这两型舰制定了现代化改装方案。按RAN的2015年“增强舰队”规划,将有4艘“阿德莱德”级护卫舰和全部8艘“安扎克”级护卫舰完成现代化改装。

“海洋l390计划”即“阿德莱德”级护卫舰升级方案,总价值10亿澳元,主要更新该级舰的水上和水下传感器系统,如:加装鱼雷对抗自卫系统,即水雷声呐排障系统(MOAS)和MU90轻型鱼雷(LWT),在原MK13发射架前部的甲板增装一座8单元MK41 Mod5垂直发射装置,配备32枚“海麻雀”或ESSM防空导弹。改进空中搜索雷达(SPS-49A),将Mk-92 Mod 12火控系统升级,甚至可在极其混杂条件下,拦截摧毁非常小的掠海飞行导弹,舰上新设一个战斗系统支援中心(WSSC),特别针对防空和反舰导弹防御(ASMD)作战系统的升级。

“海洋1448计划”即“安扎克”级护卫舰升级方案,是该级舰承担水面舰艇编队的超视距监视和交战能力的关键部分。为提高自我防卫能力,澳军改进舰载高级环形激光陀螺(RLG)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加装一套新的搜索跟踪红外线传感器系统即澳大利亚本土企业自主设计的探测雷达—CEAFARE/F波段轻型有源相控阵列雷达。这款雷达采用四面阵列天线,并应用了模块化理念,通过增减收发组件来平衡雷达的性能,从而提高使用的灵活性。与CEA-FAR雷达配套使用的四面阵CEA-MOUNT相控阵照射雷达采用连续波或间断连续波制导技术,可对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进行末端照射。在加装相控阵雷达后,“安扎克”级将具有10个以上的火控通道,可同时攻击6个以上空中和海上目标。

“海洋1448计划”的其他改进项目还包括:用封闭式桅杆替换早期的桁架式桅杆,将9LVMk3指控系统升级到Mk3E标准以及装备先进的第三代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等。其中后者由法国萨吉姆公司提供,是在现有的“旺皮尔”舰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成,也被称做“新一代旺皮尔”系统。它采用了萨吉姆公司最新的红外焦平面阵和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舰艇对反舰导弹的探测能力。

撑起海上防空/反导之盾——“海洋4000计划”

RAN的未来舰队防空/反导之盾—“海洋4000计划”即“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是专门对付日益严峻的反舰导弹等空中威胁。此项计划之前,RAN没有一级现役主力战舰是专门用于独立防空作战的,由于“阿德莱德”级和“安扎克”级护卫舰仅具备有限的单舰点防空能力,这使RAN迫切需发展新一代防空战舰。于是,R AN制定了“海洋4000计划”,预计共建造3艘“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项目总预算控制在60亿美元。

澳大利亚订购的“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是在西班牙海军F-100级护卫舰基础上设计的,全舰由27个模块组成,但舰体更大,满载排水量比F-100型略大,约6000吨。在隐身设计方面,大量采用如倾斜式干舷,舷墙与上层结构紧密整合,减少了侧面折角和三面角结构等,这有助于降低雷达信号。它通过废气冷却,舰壳洒水系统、主机减振基座等技术,降低红外信号、电磁信号特征和噪声。

“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的设计重点放在防空作战,兼具舰队指挥控制和水面战能力,甚至可作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海上平台。为此,该型舰选定了与日本“爱宕”级、韩国“世宗大王”级上相同的“宙斯盾”基线7.1系统。此系统由六个分系统组成,分别是指挥和决策分系统、舰载武器控制分系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分系统、火控分系统、导弹发射分系统、战备状态测试分系统。作战系统共有四种工作方式:自动专用方式、自动方式、半自动方式和故障方式,后三种方式都需要人工参与控制。

该型“宙斯盾”系统的核心设备是和F-100护卫舰相同的AN/SPY-1D(V)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该雷达由相控阵天线、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雷达控制及辅助设备组成,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动目标探测和多目标跟踪。雷达工作在S波段,对空搜索最大作用距离约为400千米,可同时监视400批目标,自动跟踪其中的100批目标。

在工作时,AN/SPY-1D(V)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开始发射几百个窄波束,对以本舰平台为中心的半球空域进行连续扫描。如果其中有一个波束发现目标,该雷达就立即操纵更多的波束照射该目标并自动转入跟踪,同时把目标数据送给指挥和决策分系统。指挥和决策分系统对目标做出敌我识别和威胁评估,分配拦截武器,并把结果数据送给武器控制分系统。后者根据数据自动编制拦截程序,通过导弹发射分系统把程序送入导弹。该雷达采用边跟踪边扫描方式工作,始终对全空域扫描以发现新目标。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战备状态测试分系统不断监视着全系统的运转情况,一旦发现故障,立即采取措施,以确保作战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RAN声称,该级舰的造价仅为美海军“伯克”级驱逐舰的一半多点,却拥有与其几乎完全相同的能力。舰首尾各装一套64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混装美海军“伯克”级驱逐舰装载的各型导弹,与其母型F-100护卫舰的最大区别是具备发射“标准”-3/6防空/反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舰尾直升机平台可搭载2架MH-60R直升机,还可支援无人机作战。

据称,澳大利亚企业参与“霍巴特”级驱逐舰55%的制造工作,有关部门将从澳全国调集3000人参与造舰,组装将在澳港口城市阿德莱德进行。按照计划,3艘“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将分别于2014年、2016年和2017年交付使用。

打造全能两栖平台——“JP2048第四阶段计划”

为替代2艘“卡宁布拉”级两栖登陆舰(即美国原“新港”级登陆舰,排水最高达8534吨),RAN制订了“JP2048第四阶段计划”。2005年8月,为推进此项计划,澳政府发布了建造2艘两栖攻击舰的招标公告。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公司-法国舰船建造局旗下阿马里斯公司团队为一方,特尼克斯公司-西班牙纳凡蒂亚造船公司团队为另一方,展开角逐。2005年8月后,两大工业团队开始进一步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RAN的要求。考虑到未来起降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机,RAN更倾向于纳凡蒂亚造船公司设计的建有滑跳甲板的两栖攻击舰。

2006年5月20日,澳海军批准了20亿澳元大型两栖舰合同,两艘舰分别命名为“堪培拉”号和“阿德莱德”号。2007年6月20日,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以特尼克斯公司-纳凡蒂亚造船公司为首的团队击败了澳大利亚国防工业公司-法国舰船建造局旗下阿马里斯为首团队,赢得建造2艘“堪培拉”级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设计建造合同,总价值30亿澳元(比原计划多出10亿澳元)。这是特尼克斯公司-纳凡蒂亚造船公司为首的团队继获得80亿美元“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设计建造合同后,再次拿下RAN的重大造舰合同。

“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比之前现役的“卡宁布拉”级登陆舰更大、更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空中支援能力、两栖作战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以特尼克斯公司和纳凡蒂亚造船公司为首的团队,以西班牙海军“胡安·卡洛斯一世”级战略投送舰为原型设计的多用途两栖攻击

舰,比澳大利亚国防工业公司-法国舰船建造局旗下阿马里斯公司为首团队以法海军“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为原型设计的两栖攻击舰更大。

舰体从龙骨到飞行甲板由西班牙纳凡蒂亚费路尔海军船厂建造,随后,由特尼克斯公司墨尔本威廉斯顿船厂建造上层建筑(由澳本土企业设计)。随后在阿德莱德装备本土作战系统和整舰设备集成工作,澳大利亚公司参与建造工作占该项目23%,价值达7亿澳元。备受澳海军满意的是该型多功能两栖攻击舰设计有滑跳甲板,是两栖攻击舰和航空母舰的完美结合,为将来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机直接上舰奠定了基础,将大大提升本舰的空域控制能力。

全舰采用隐身单舰岛全通甲板设计,舰由上而下布局4层,分别为大型飞行甲板层,轻型车库和机库层,船坞和重型车库层和居住层(包括舰员住舱和医院)。船尾和两侧都有一定向内倾斜度,船尾倾斜有利于装运重型装备。“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建有医疗设施,包括2间手术室,1间牙医室,1间医务室,1间会诊室,1间治疗室,1间传染病治疗室,1间X射线室,1间实验室,1间药房和1间病房,为战时伤病员和灾难救助时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和救治。

通过澳洲本土几百个中小型企业参加“堪培拉”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建造,将大大提升澳大利亚大型舰船设计建造能力和电子工业研发能力。到2015年,2艘“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将全部加入RAN服役,并将成为2015年“增强舰队”的旗舰,计划服役30年,使澳海军具备真正的两栖远征作战能力,能执行现实部署、战略遏制、空中支援、两栖攻击、维和行动、本国和邻国大规模灾难救助和人道援助、海上执法和特种部队投送等任务。尽管“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与印尼“望加锡”号船坞运输舰和马来西亚即将采购的韩国造两栖登陆舰相比有相当大的优势,但与美海军“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过,在南太平洋,游弋的“堪培拉”级舰却充分显示出RAN企图效仿美海军,打造本地区最强大和最先进两栖远征打击群的野心。

近海轻骑兵——“海洋1444计划”

RAN在稳步“蓝水海军”方向发展,实现2015年“增强舰队”和2025年“未来舰队”转变的同时,也注重近海巡逻艇的发展。澳大利亚虽有3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需要守卫,但却没有建立像美国海岸警卫队那样,执行近海巡逻与沿海防御的独立准军事执法力量。为此,RAN下辖有巡逻艇大队,其司令部设在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海军基地。大队指挥官负责日常行政管理,海岸监视局对大队所属巡逻艇有调动权,但战时大队归舰队司令部统一指挥。

“阿米代尔”级巡逻艇是澳大利亚奥斯塔造船厂建造的全铝单体船,采用先进的隐形设计,提高了适航性,增加了生存力。按发展计划,2015年RAN的“增强舰队”中将拥有14艘“阿米代尔”级巡逻艇,2025年的“未来舰队”中还将拥有下一代巡逻艇,大大提升RAN的近海作战和海上巡逻能力,更好地配合政府执法部门捍卫领海主权和保护专属经济区资源。

责任编辑:刘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