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
2014-04-12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以下简称RAAF)的前身是创立于1912年3月的澳大利亚飞行团,这也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二支组建的空军,并于1921年3月成为完全独立的空军。二战期间,RAAF兵力最高达18.2万人,并拥有61个中队的6200架飞机,这意味着在1945年,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同样有位列世界第四的空军阵容(仅次于美国、苏联和英国)。
空军发展的决定因素——地理因素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阶段,澳大利亚国防军都特别重视空中力量的发展,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相关。澳大利亚国土辽阔,人口稀少且集中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其邻近多是岛屿与海洋,澳大利亚实为南太平洋的最大岛屿。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意味着即使是国内部署,在本质上也等同于远征。
澳军方认为,当今空中力量在几乎所有联合军事行动(包括军种之间的联合和与盟友的联合军事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种发展得益于三种补充能力。首先,空军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ISR),这一能力会极大增强部队对作战空间的感知力;第二,空军以常规和非常规方式改变作战空间的能力,即以友军自由进出、突破阻碍(反介入),构建作战空间;第三,空军以及时和恰当的方式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的能力,以控制行为能力产生准确效果。实际上,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空军力量的关键就是发现、改变和反应能力。在澳军方看来,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需要,RAAF必须具备在内陆和濒海各方向进行远距离、持久的空中作战能力。
远征行动能力并非微不足道。目前,全世界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其中,以色列空军堪称是使用空中力量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典范,正是这种能力,使以色列可以轻松地对反以武装组织头目进行定点清除。为了适应环境,RAAF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多功能空军力量,能够在澳大利亚以外的作战空域执行多种任务。但人口稀少也限制了实现大空军的财政和人力资源。RAAF的目标是建立一支小而精干、反应迅速的专业化空中力量。为此,澳大利亚国防军和RAAF在对现役机队不断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同时,也在稳步推进一批新机换装计划。
“天空5077计划”——提升C3I能力
早在1994年,澳大利亚就提出购买外国预警机来提高本国早期预警的能力,这个采购项目就是“天空5077计划”。根据该计划,澳空军采购了6架波音公司生产的“楔尾”空中预警机(RAAF编号为E-7),这款预警机具备同时跟踪和搜索多个目标的能力。它所提供的强大环境感知能力,将成为F/A-18A/B/F和未来的F-35A战斗机的战斗力倍增器。E-7预警机还可与澳海军的“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配合,极大提升后者的监视和攻击范围。
E -7预警机的关键电子设备是MESA雷达,其比美海空军装备E-2、E-3预警机上传统的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CS)雷达更有效,它不需要依靠机械旋转来监控空中目标。其雷达天线布局很特殊:一块天线像鱼的“背鳍”一样垂直安装在后机身上(两侧各扫描120°) ,另一块像搭积木似的水平安装在“背鳍”上部(纵向前后各扫描 60°)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天线阵,可360°扫描。
E-7预警机可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在9千米高度飞行时探测距离达850千米,对战斗机目标下视探测距离为370千米,还可用增程工作方式提高探测距离。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锁定600千米范围内的180个目标,同时指挥24架飞机作战。对一般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174海里以上,对一般护卫舰探测距离130海里以上。由于采用了最新技术,E-7的信息处理速度比E-2C高出10多倍。
“天空5402计划”——提升远程投送能力
2014年2月26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史密斯宣布,RAAF的全部6架KC-30A空中加油机已经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这成为RAAF现代化建设蓝图的“天空5402计划”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与已经退役的波音707空中加油机有所不同的是,KC-30A由A330改装而来,能够为C-17运输机、E-7预警机等大型飞机加油,而KC-30A之间也能互相进行空中加油/受油作业,这使其成为体现RAAF联合作战能力的一款黄金装备。
KC-30A是世界上大型加油机之一,其载油量仅次于美国KC-10A加油机,其油箱主要分布在水平尾翼、机翼两侧和位于机身下方的中央邮箱,这些油箱总共可装111吨燃油。如果有必要,该机还可以在机身客舱地板下的行李舱空间里安装辅助油箱,进一步增加飞机的燃油携带量。在执行空中加油任务方面,KC-30A具备两种不同的加油装置:“科巴姆”(Cobham)905E软式加油吊舱和“飞桁”(ARBS)硬式加油装置。
其中的ARBS硬式加油装置是由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自投资金近1亿美元研制,其采用了电传控制,能提供精确、可靠的空中加油能力。该系统具有一个自动载荷减轻系统和独立的断开功能,以及多余度作动系统和电源。该系统还带有一套集成的2维和3维增强视景系统,可执行白天和夜间的任务。该系统的先进特性使其可以为所有合适装备的受油机实施加油,并很容易适应未来任务需求,包括为无人机加油。
而A330多用途加油运输机(MRTT)装备了先进的空中加/受油控制系统,系统包括加受油控制台、视觉增强系统及其他支援设备。视觉增强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可旋转的高分辨率摄像机和机身尾部的监视盒。整个系统可帮助控制加油操作员实时监控飞机后方180°范围内的情况。加/受油控制台又名“遥控空中加油员工作站”(RARO),位于飞机驾驶舱内,RARO装有多个液晶显示屏,除了显示视觉增强系统所传回来的画面,还可以显示机载燃油总量,燃油分配、空中加油的流量、温度和输送燃油的总量等信息。这些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更好地帮助空中加油操作员完成空中加油作业,同时也大大减轻空中加油操作员的负担。反观美军现役的KC-135和KC-10,加油员则均需要在尾舱内透过玻璃窗口目视操作空中加油过程。
KC-30A最大的特点是作为加油机的同时,还可以做为“兼职”运输机,这也是空客公司宣传该机时着重强调的特点。在飞机满油状态下,该机仍能携带45吨的货物或226名士兵。在执行伤员后送任务时,KC-30A货舱和客舱可搭载医疗急救设备和数量约为120副的担架。该机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装载北约标准运输集装箱的需求,飞机可携带32个463升北约标准运输集装箱。可以看出KC-30A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油机,而是一型多用途飞机,可执行空中加油、战略运输等任务。和大多数加油机一样,KC-30A也装备了较为完善的自卫系统,系统包括导弹逼近告警装置、红外干扰系统等等,其座舱以及一些重要部位还有装甲保护,可抵御一些轻武器的攻击。
地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战略要地的澳大利亚,KC-30A对于RAAF有限的空中力量来说提升有限,其加盟RAAF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于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空海一体作战的支援作用。五角大楼已在其位于亚太地区的若干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基地加大部署尖端空中力量,如在日本部署了MV-22倾转旋翼机,在关岛常态部署F-22隐形战斗机和B-2隐形战略轰炸机,以及即将在航母上部署的X- 47B无人隐形攻击机,如若RAAF的6架KC-30A投入作战保障行动,会减轻美军空中军事行动的负担,使其本已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和空中兵力投
送能力得到更多的加分,提升美澳军事同盟联合作战的能力。
“天空6000计划”——提升主力战机空中优势
RAAF主战飞机换代计划称为“天空6000计划”,预计将花费82~110亿美元。其最后一批35架F-111C战斗轰炸机已经全部退役,F-111C平均机龄30年,虽然性能优越,但每年维护费用要花费5亿澳元,因此F-111C已提前退出现役。同时计划退役的还有早期的F/A-18A/B战斗机。澳大利亚国防部已为此做出了百亿美元的预算,计划装备100架F-35战斗机,只是由于这款西方惟一的第五代国际型战机“独苗”问题层出不穷,延误了多国采购计划,因此,RAAF对于F-35的服役期和人员培训未有明确计划。
为了尽快补充RAAF新式战机服役前的空档期,RAAF最新决定采购24架F/A-18F“超级大黄蜂”和12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在F-35形成完全作战能力之前,“超级大黄蜂”将作为RAAF主力战机,提供对空防御和对地/舰打击能力。与老式的“大黄蜂”相比,“超级大黄蜂”装备更强大的雷达、电子战设备,具有网络战能力,能够携带数量更多的武器,航程也更远,并兼具低可探测性。
“咆哮者”的加盟,更使RAAF具备印太亚洲国家空军所不具备的电磁作战优势。在未来高端战争中,战场将不局限于海陆空等有形空间,而更多地依托于电磁、网络和太空空间,“咆哮者”正是RAAF抢占制电磁权的一款黄金装备。报道称,它甚至在美空军举行的模拟空战中击落过F-22,足见穿上“马甲”的“咆哮者”,具备同印太亚洲国家五代战机一较高下的能力。
“天空7000计划”——提升濒海ISR能力
海洋监视能力是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I SR)组成部分。RAAF计划在未来10年里更换海上巡逻机,目前,19架AP-3C海上巡逻机的更换工作分两步实施。位于1B阶段“天空7000计划”将采购能在陆地和水面执行监视和侦察任务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MQ-4C“广域海上无人监视系统”(BAMS)将是此项目最青睐的候
选型号。2B阶段将采购能够执行搜索、救援、反舰和反潜任务,同时能够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的有人战机。美国波音公司的P-8A“海神”海上巡逻机将成为此项目的最优先采购目标。这两种系统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将成为RAAF与美军在空海一体战中不可或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美海军新一代的海上监视系统中,MQ-4C BAMS和P-8都属于岸基远程情报侦察平台,区别在于:前者是高空巡航的无人机,后者是中低空巡航的有人机。RAAF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仿效美海军的机型搭配,采购这两种机型。如果澳空军决定未来采购与现有部队数量相当的新型侦察机,由于传感器发展和无人机24小时续航力和P-8型机的高空飞行能力,装备新型飞机后海上侦察巡逻能力将急剧提高。据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MQ-4C BAMS无人机24小时内至少能够对1000万平方公里地区进行监视,基本是现役AP-3C同样时间内监视区域的10倍。而美军的要求是具备连续36小时以上、在约16000米的高空对半径不小于3000公里的海域进行全昼夜监视。MQ-4C BAMS无人机能保证在宽广的海洋空间和近岸水域为保护海军舰船和设施而进行侦察、监视和情报收集,对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和识别。
另外,P-8A的航程和速度也将极大提升RAAF在濒海空域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作战能力。该机装有加拿大CAE公司研制的先进一体化磁异探测系统和美国雷神公司研发的AN/APY-10海上监视雷达,使其拥有异乎寻常的ISR能力。该机的优势还在于多用途性,其可携带远程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反水面战,也可携带各种鱼雷和水雷投入反潜战,甚至可以使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攻击陆上目标,法军在2013年初介入马里的军事行动中,就出动“大西洋”2海上巡逻机充当轻型轰炸机的角色,对马里叛军的地面目标投放精确制导炸弹。
“天空8000计划”——提升空中远程投送能力
依据“天空8000计划”第一阶段的目标,澳空军首先对12架C-130H大力神中程运输机进行更新,使其至少服役至2020年,费用达6~8亿美元。它们将与之前服役的12架C-130J一起承担空中运载任务。该计划第二阶段的目标,是缓解澳军在阿富汗等远征行动中现有C-130运输机队运输能力不足的局面,采购4架C-17运输机。C-17运输机兼具战区内运输和超远程投送能力,且运载能力是C-130的3倍还多。另外,KC-30A多用途加油机也具有强大货盘运载能力。C-17和KC-30A将为澳军人员和物资提供快速的全球部署能力。
责任编辑:安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