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日本,菊还是刀?
2014-04-12
日本,一个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的千岛之国,曾让亚太地区各国倍受苦难,往事之痛犹如昨日。在中国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多极世界新格局之中,安倍政府却背道而驰,大有右转之势,其未来走向着实牵动着各国的神经。
正如2014年8月29日习主席在主持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研究军事问题,首先要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对处于向左还是向右的日本,保持清晰的认知至关重要。在新时期、新格局下,现在的日本已不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应对其重新进行全面的战略性净评估,建立从定量到定性的评估体系。
首先,源于日本特有战略文化背景下的军国主义,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是一种影响日本整个社会的综合性历史积淀,这在短时期内是难以改变和消除的。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不仅是中国之历史责任,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历史责任。
其次,因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而形成的全球经济有机体,使各个国家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成为一个新常态。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也不再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在此背景之下,曾重术轻略的日本,其战略思维也在发生着转变,必然会对中国切实存在的国家实力以及日本今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做细致的评估——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2013年5月3日发布的《2030年中国军队与美日同盟:一份战略性净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日关系的同时,更要关注今后日美、日澳、日韩、日印以及日俄关系新的走向,把握大局方能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例如,日本将对澳出售潜艇而可能形成的美日澳协同作战能力就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我们当以多元思维应对多极世界,如果还停留在“八年抗战”的两极对立思维,势必不能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者,在美国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环境下,中国在积极推进和改善国内民生、净化执政环境、发展壮大军事力量之外,寻找如何破局之道,也是我们须冷静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在外交等领域绝不给其军国主义复活留有任何余地的同时,更应高度关注在日本《2014年度以后防卫计划大纲》指导下其军事力量未来的发展,以及对日本自卫队作战效能的研究,这已是中国防务研究领域之要务;另一方面,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在乱象横生的亚太地区,借助非对称性战略思维,准确地评估与使用日本之外的制衡力量,将会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最后,对于日本这个曾经的军国主义国家,相信世界各国都是心有余悸。未来之日本,菊还是刀?这完全取决于日本民族的选择。但无论将来如何,我们都需要保持冷静,保持清晰的认知。毋庸置疑,战争无论对哪个国家的人民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正如毛泽东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善战方能不战,中国唯有富国强兵,才是遏制日本极右势力抬头之根本,才是确保亚太地区繁荣稳定发展之所在。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所长: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