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智库: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

2014-04-11

西部大开发 2014年3期
关键词:智库发展

2014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在这一全球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广的智库报告中,中国智库在数量上以426家位居全球智库排名的“榜眼”。

过去的一年,也被媒体称为中国智库的“迸发年”。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首个中国智库报告……智库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那么,我国智库是不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

智库,也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有人将其形容为一个国家的智商。服务于公共政策是智库的“天然基因”,它能有效弥合知识和政策之间的鸿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智库的发展。

我国智库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智库总数为6826家,美国智库以1828家位列第一,中国智库以426家位列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列非美国的全球顶级智库第九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均进入前100名。不过,“从全球顶级智库排名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仍相对滞后”,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指出。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将我国智库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大类。从我国活跃智库(活跃智库是指当前正常运行,并且对公共政策形成和社会公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智库)的类别特征看,有2/5是党政军智库,其中“国字号”智库又占党政军智库的30%左右。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指出,“我国受财政资助的智库机构特别多,这是我国智库有别于欧美国家智库的一个显著特点。”地区智库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智库的另外一个特点。我国活跃智库约60%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中部、西部地区的活跃智库分布仅为17.0%和17.5%。

由于历史沿革和体制原因,民间智库一直是我国智库发展中的“短板”。民间智库尽管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在经费保障、项目来源、成果上升通道、建言献策平台上先天不足,患上了“侏儒症”。“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当下的我国民间智库,并不为过。”国观智库创始人任力波指出,“现在的民间智库,有很多以前是咨询公司、调查公司、信息公司,他们现在都在开展智库发展计划,其中既有实质业务上的转型,但也有很多是提法上的噱头。”

影响力是智库发展的关键所在。王荣华指出,“我国智库中,关注国家发展层面问题的智库影响力会更大一些,关注区域层面问题的地方智库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小。”此外,我国智库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政治建设与国际问题研究,专业化分工相对不足。这也是我国智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成长中的烦恼

不可否认,我国智库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有力推动了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可若认真给我国智库发展把把脉,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近”与“远”问题。当今中国,活跃度高、影响力强的智库以官方或半官方为主。这些智库与决策机构距离“近”,成果能快速被应用到公共政策中。但走得太近,就存在缺乏公信力、难以形成“独到见解和意见”的危险,与公众距离容易“远”。钱由上级给,承担人是圈定的,再加上项目结项也常由政府部门来组织,“这样的智库充其量只是个‘幕僚的角色,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创新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副教授胡锐军指出。因此,如何保持“近”与“远”的平衡,是我国智库发展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二是“阐释”与“创新”问题。智库要走在决策的前面。但是,“在现有体制下,决策咨询往往会出现‘专家秀等情况,即专家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背书,从而出现专家决策咨询的‘空洞化和‘符号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认为,国内智库有许多还属于阐释性智库而非创新性智库。官方智库大多集中在政策的解读而缺少研究关口前移的意识,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在政策咨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这些都影响了“智”与“政”的结合水平。

三是“谱系长”与“频道多”问题。纵向上,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次的智库形成长长的链条。所以,“谱系长”是我国智库的特色之一。横向上,党政军智库可区分为发展研究中心、党校、行政学院、各部委研究机构以及军方智库等不同类别,再加上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以及民间智库等,使我国智库呈现出门类庞杂、形态各异、“频道多”的特点。“长”与“多”使我国智库发展既分散又重叠,条块分割,各个条块封闭运行,相互间交流乏力,进而产生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培育我国智库的“中国特色”

我国智库正面临最好发展机遇,但要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我国智库发展的目标。那么,“中国特色”特在哪里?“新型”又新在何处?

“中国特色就是要充分反映智库发展的‘中国国情‘中国背景‘中国元素;‘新型则主要是针对‘传统而言。”王荣华指出,这个“新型”体现为研究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科学决策为目的,是公共政策变迁与专家参与互动的结果。胡锐军指出,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实践的中国智库建设还应该坚持服务理念,“一流的智库不仅仅只是服务领导,还要引领社会思潮,而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

毫无疑问,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王战认为,“关键是要形成政府引导并影响智库、智库客观独立服务政府的新型关系和多元化发展格局,培育出独立的思想与智库的‘库格。”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民间智库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任力波认为,民间智库要有自身的“格局”定位,科学看待与官方智库的差异,“民间智库有咨询、调查、信息等类别,差异化发展反而是出路。”

人才是智库的核心,没有人才的智库终将是个空架子。美国顶尖智库人才的“旋转门”机制已经被证明是其能够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关键所在。胡锐军认为,我国智库“也应该逐步建立类似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起智库人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中国式‘旋转门”。

(作者为人民日报记者)

观察者说

智库重要的是进行功能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李 扬

现代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和咨询的机构,其基本功能是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信息等,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很多国家,智库已成为政府决策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为影响社会舆论最重要的社会治理机构之一。可以说,智库已成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性、科学性和建设性,是顶级智库必备的三大要素。独立性,是指智库通常都与当局保持一定距离。惟其独立,智库才能客观、冷静、不受干扰地进行研究和判断。智库的独立性与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和民间化有关。以美国为例,其智库也需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必须是“非限定性”的,即不附带任何条件,对智库的立场、观点和研究方向等基本不施加影响。科学性,是指智库的研究以深厚的学术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依凭,掌握详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说话。惟有如此,智库才能获得公信力。显然,为使智库成果具有科学性,延揽一流人才从事研究当属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性,是指智库的研究不能止于发现问题,也不能以批判现实为能事,而应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智库将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缜密的政策设计密切联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显然需要智库的研究人员不仅是精通学术的行家里手,还应是深谙世情、国情的优秀实践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智库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对照国际先进标准,我国智库的整体发展水平显然还比较低。在未来发展中,我们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将智库建设提升到发展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更要努力拓展智库的独立生存空间,寻求经费支持的多元化,培育智库发展的良好土壤。同时,建立有效的聘任和激励机制、建立适当的智库治理机制等也相当重要。

我们不妨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进一步分析我国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除了体制机制存在诸多限制,学术研究和智库这两大功能的随意混搭、相互搅扰也是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学术研究与智库之间本质上存在着重大的功能区别。其一,学术的目的是发展学理、观点和理念;而智库的要义是运用现存的学理、观点和理念阐释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学术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相当程度上被学者个人之志趣左右;而智库则有明确的目的和效率指向,它要求汇聚各方专家、平衡多方观点而形成共识,体现的是机构组织的共同看法。其三,学术追求的境界是“十年磨一剑”,讲求厚积薄发;而智库则要求及时、迅速做出反应,最忌延误时机。其四,学术成果优劣的判别依据在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而智库成果的判定标准则在于是否能在国家政策中得到体现,是否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影响等。其五,学术发展的过程高度依赖于“养士”机制和培养接班人机制;而智库的运行则重在高薪“用士”等。学术研究与智库的功能、运作模式如此不同,显然必须有适当的体制安排来妥善处理两类功能的关系。

从多数国家(地区)的实践看,处理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之间的关系,在体制上大致有两类安排。一类是机构分设,即学术功能和智库功能分别由不同的专业机构承担,绝不混搭。即,若定位于学术研究,则其成员必须专注于皓首穷经,其成果评判标准便是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学科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等。若定位于智库,则专注于战略设计和政策咨询,关注政策影响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另一类是学术研究与智库功能共居一体,但这些功能分别由专门的下属机构分担,“功能专设、分别治理、适当交流、相互支撑”是其基本特色。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拥有99家研究中心,其中包括全球著名的智库胡佛研究所;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拥有20家研究中心和研究所;等等。与纯粹且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单一智库相比,这些机构便有了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因其功能分设,考核机制得以专一,不致产生顾此失彼的弊端;另一方面,因其人员可以流动,能形成学术研究、政策设计与教学彼此促进、相互支撑的共赢局面。

我们以为,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方式,将学术研究和智库在院、校的统一治理下实施“功能专设、分别治理、适当交流、相互支撑”,比较容易对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准智库”们进行整合,并能较快产生明显效果。

猜你喜欢

智库发展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智库人不能忘却的使命
中国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