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文化观”影响下的詹姆斯文化
2014-04-11阎献彬
阎献彬,李 芳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阿诺德“文化观”影响下的詹姆斯文化
阎献彬,李 芳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亨利·詹姆斯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在英美历史上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小说中经常反映的是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亨利·詹姆斯的文化理论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影响。阿诺德作品中经常出现两个词语:希伯来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在阿诺德看来,如果希伯来文化能够与古希腊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就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亨利·詹姆斯对阿诺德的观点很是信服,他作品中涉及的文化对比沿袭了阿诺德的文化观,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欧美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冲突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
欧美文化;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出生于纽约,1876年定居伦敦,1915年加入英国国籍。他在英国和美国都很受欢迎,英美文学史都将他列为自己国家的小说家,以他为荣,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了一位跨越英美两个不同国家的作家。他还是第一位把自己作品的主题拓展到国际主题的作家。由于詹姆斯从小是在欧洲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度过,晚年的大部分时间也在欧洲,他毕生仰慕古老的欧洲文明,特别崇尚英国贵族优雅的生活。他的小说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尤其是贵族上层阶级的女性心理。当美国特有的“自由精神”与欧洲的传统文明相抵触而带来心理变化时,便产生了詹姆斯小说的主题文化——国际主题。“究其实质,是两种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冲突。”[1]35在他的国际题材小说中,詹姆斯总会通过一个年轻的“美国少女”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并通过这个少女来象征充满活力的美国,而美国少女与其周围男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则用来象征欧美两种文化的冲突和矛盾。活跃在詹姆斯笔下的代表美国形象的“美国少女”由一开始的天真、无知甚至带点庸俗发展到后来的智慧、成熟。这种小说文字上的改变也体现了詹姆斯思想上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詹姆斯的文化理想。“在文化理想方面,他主要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大诗人、文学评论家与社会文化批评家阿诺德(Matthew Arnold)的影响。阿诺德有两个著名的术语:希伯来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古希腊人文主义认为人要实现的目标是看清事物的美与实质,而希伯来主义认为人应该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的“原罪”。“詹姆斯小说的本质是美国—希伯来主义与欧洲—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两分。这二者构成了詹姆斯文化。”[2]本文试图从詹姆斯的小说入手,尝试探究在不同阶段阿诺德“文化观”影响下的詹姆斯文化特征。
一、美国—希伯来主义
詹姆斯生活的时代,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工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美国经济发展异常繁荣,美国的实力地位也逐渐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在思想意识方面,达尔文进化论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信仰,使人们对于世上万物有了新的看法和解释。人们不再单纯地相信上帝是万能的说法。面对精神信仰的缺失,阿诺德认为,文化是衔接新旧世界的裂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载体,而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是组成文化的两个方面。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都是为了人类的完美与救赎。
詹姆斯小说中“美国”的构建恰恰与阿诺德希伯来主义的象征不谋而合。詹姆斯50余年的创作生涯通常被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76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以《黛西·米勒》及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为代表作,主要表现了欧美新旧大陆两种文化的冲突,集中体现了美国人无知单纯与欧洲人老练圆滑。美国人单纯、无辜、对事物有好奇心又相对简单,欧洲人知识渊博、圆滑又复杂多变,詹姆斯在小说中精辟地刻画了这两种文化的对峙,并且很注重叙事技巧。詹姆斯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非常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小说别具一格,在情节安排上总是围绕着事件的发生、发展对人物内心所产生的影响这个中心来反映社会现实。詹姆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思想丰富、情感细腻、性格突出,人物的描写大都是通过对话、细节活动以及心理描写来体现。詹姆斯的这一叙事观点别具一格,对小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詹姆斯的这一叙事技巧也反映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在詹姆斯的大部分作品中,他坚持这些原则,尽可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尽可能用最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容,在由传统的写作方式转向现代的变革发展中,詹姆斯在表达内容和技巧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实验和创新。下面以《黛西·米勒》为例来论述上述观点。
黛西·米勒所代表的美国道德表现为自然、纯朴、纯真、随和,是詹姆斯高度同情的对象,而以科斯特罗夫人、沃克斯夫人为代表的欧洲道德则世故、圆滑、墨守成规又装模作样,为作者所唾弃。在两种道德的较量中,充满活力的黛西最终死在了欧洲文化古城罗马,美国道德最终以失败谢幕。然而小说并没有于此结束,黛西的死引起了文中旁观者温格伯恩的思考,这个久居欧洲的美国人从一开始黛西步入他的视野到最终凝视她墓旁雏菊的盛开,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关注着黛西的一言一行,直到最后,他似乎才明白“黛西的行为并无任何恶意”,并没给别人带来任何害处。从他对黛西由困惑到怀念的转变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詹姆斯或者是想借黛西之死来唤醒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和宽容。
二、欧洲—古希腊人文主义
阿诺德认为,“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希伯来精神长期以来已成为主宰英国社会的强大力量,将英国社会推到了危难的边缘,因此补救之,就需求助于希腊精神。希腊精神的要义在于造就完人的冲动,它要将人的一切方面联系起来,使之和谐的发展,使各个部分都尽善尽美,不让任何一个部分靠运气侥幸生存。摆脱蒙昧状态,看清事物真相,并由此认识事物之美,这便是希腊精神要求与人的淳朴而迷人的理想”[3]。
詹姆斯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是拥有美国身份,却对欧洲的文化有敬畏之心。詹姆斯本人也对欧洲心驰神往,认为欧洲才能激起他创造的欲望,欧洲古老的文化和建筑也确实为他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写作灵感和素材资料,这或许是他最终选择伦敦作为创作基地的根本原因。与美洲不同的是,欧洲被称为“旧世界”,那里城市熙熙攘攘,古堡雄伟壮观,学校古朴典雅,教堂高耸巍峨,大学历史悠久。而这些在美国却是很少能够看到。因而与欧洲相比,美国人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显得愚昧无知。詹姆斯不仅对美国文化缺失感到不满,而且对美国人在欧洲的表现也极端的不满。詹姆斯憎恶美国人,很明显折射了他对欧洲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在这方面,他似乎和法国政治历史学家托克维尔(Beckville)的认识一致。“托克维尔认为,培育文学的沃土是贵族制而不是君主制,是欧洲而不是美国。”[4]如何在欧洲的压迫下营造一种理想的美国文化模式,身处这一文化漩涡中的詹姆斯也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并写下了一系列国际题材的小说,旨在解决欧美文化的冲突,并在作品中阐述了自己最终要达到文化融合的文化理想。在詹姆斯晚期的作品如《专使》《鸽翼》《金碗》中,詹姆斯通过塑造几个“理想的美国人”形象,表达了自己融合欧美文化的理想。
三、欧美文化融合——詹姆斯文化构建
詹姆斯一方面认为美国粗鄙不堪,另一方面对美国也并非一味的排斥否定,对美国年轻的一代还是充满希望。这在他给好友T·S·佩里(T.S.Perry)的信中有所体现:“我们年轻的美国人是未来的人……我们至少应该有民族的标记。”[4]詹姆斯已经意识到美国文化中的“道德意识”“自由精神”和“生机活力”可以作为美国民族的标记去发扬光大,也认识到了美国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优秀品质,有平等地去接受异域文化的前提,认识到美国民族在志趣活力上有与不同民族融合的可能性。詹姆斯对于欧美文化融合思想的深刻认识与阿诺德的文化理论产生了共鸣。阿诺德理想的文明形式应该是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的融合,在这方面,詹姆斯与阿诺德虽然强调的目的不同,詹姆斯强调的是提高欧美文化的融合,从而提高新大陆的文化水平;而阿诺德强调的是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高度统一,但他们思想的结晶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詹姆斯作品中的大部分美国男女主人公在欧美文化的对抗中以失败收场。但同时,这也正是詹姆斯文化融合理想的体现。例如,《金碗》中的主人公玛吉虽然在与欧洲文化的冲突中受到伤害——丈夫的背叛、继母的欺骗、朋友的虚伪,她却凭着道德的力量以及自身成长中获得的智慧在冲突中站稳了脚跟,最终赢得了伤害她的丈夫的回归,于无声无息中挽救了婚姻,取得了胜利。詹姆斯晚期的另一部力作《专使》的主人公斯德莱赛,融欧美文化优点为一体,是詹姆斯塑造的“理想的美国人”形象。“他不仅对商业世界中体现的对文化的威胁与敌意具有免疫力,而且能够将他的感受力发挥到极致,能够吸收文明发展所有道德理性的和审美的品质。”[5]216
在詹姆斯的众多小说中,美国文化的贫乏和欧洲文化的富有使詹姆斯自然而然地希望能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上进行对比,并以主人公的最终结合来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以《一个贵妇人的画像》为例。詹姆斯用一个年轻的女性伊莎贝尔来代表美国性格,她的身上有美国妇女独立自由、自信勇敢的共性,在她的内心一点儿都不看重金钱地位,她所继承的财产足够满足她对金钱的需求,她只需寻找一位有修养的绅士来填补她内心的缺失,而欧斯穆德虚伪的外表正好满足了伊莎贝尔的需求。他有着不俗的气质、吸引人的谈吐,整日里陶醉在历史、艺术中,在伊莎贝尔看来,这一切的一切恰好弥补了自己的不足。面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格开朗、单纯热情的伊莎贝尔遵从了自己的选择,陷入了欧斯蒙德精心设置的圈套。伊莎贝尔身上充分体现出了詹姆斯的文化融合意识,透过伊莎贝尔这个角色,詹姆斯呈现给我们的是美国的天真最终还是败在欧洲的虚伪和世故之下,但是透过这些角色的成长,伊莎贝尔重新塑造自我的同时使我们明显地看到了欧美文化之间的融合,创建了詹姆斯心中理想的美国文化。
四、结论
亨利·詹姆斯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却文化贫瘠的时代,詹姆斯欧美文化融合的文化理论为他在世界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他不愧为新旧大陆两种思想和文化的阐释者。早在20世纪20年代,庞德(Pound)和T·S·艾略特(T.S.Elliot)就十分推崇詹姆斯,艾略特称詹姆斯为“他那一代人中最聪明的人”,指出詹姆斯所创作的“中心是一种情形,一种关系,一种气氛”[6]123。庞德特别欣赏詹姆斯的世界品质,他希望人们能够公正地对待詹姆斯“为使美国步入文明社会所作的努力”。在此人们可以看出艾略特和庞德所赞赏的正是詹姆斯竭力描绘的欧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他在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思想观念对峙上所作的使之和谐的努力。尽管詹姆斯笔下的美国主人公在欧洲社会里大多美梦难圆、理想破坏,但是,詹姆斯立足于借鉴欧洲文化的“审美”和“经验”来弥补美国缺失文化与传统的不足,不仅是对美国文化的一种理想性重构,也是用自己的文学实践向美国学界乃至世界学界表明自己不愧为真正意义上的学者身份。
[1]侯维瑞.英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龙昕.探究不同文化的融合之路——解读亨利詹姆斯作品中的国际文化主题[J].河海大学学报,2001,(3):73-76.
[3]潘洞庭,李异飞.略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J].武陵学刊,2011,(3):87-90.
[4]代显梅.亨利·詹姆斯的欧美文化融合思想刍议[J].外国文学评论,2000,(1):24-26.
[5]Alwyn Berland.Culture and Conduct in the Novels of Henry Jam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6]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责任编辑 苏 肖)
James Culture under Arnold’s Cultural Perspective
YAN Xian-bin,LI 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Henry James was a well-known American novelist and critic,with his novels exerting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history,even the whole world.The ties between Europe and America are frequently reflected in his works.And James’critic theory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Mathieu Arnold,the Victorian critic. Two terms,namely Hebraism and ancient Greek humanism,often appear in Arnold’s works.He held that a perfect blend of Hebrew culture and ancient Greek culture could attain a supreme realm.James completely accepted Arnold’s views,and the cultural comparison in his works follows Arnold’s cultural perspective.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ultures in James’works go through the process from conflicts to harmony.
European and American cultures;cultural conflict;cultural fusion
I106.4
:A
:1673-1972(2014)01-0082-03
2013-07-20
闫献彬(1963-),男,汉族,河北南和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