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浩文翻译策略研究

2014-04-11邵霞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葛浩文莫言译者

邵霞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葛浩文翻译策略研究

邵霞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葛浩文;翻译策略;语言风格;厚译

自我国政府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后,学界人士对如何走出去做了不少探索。贾平凹曾经深有感触地讲到中国当代文学最大的问题是“翻译不出来”,比如《秦腔》翻译出来就没有味道了,因为这部作品除了语言之外,没有故事情节。他认为翻译人才的稀缺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1]。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文博士学位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目前英语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家。葛浩文在翻译中国文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一个双语功底很好的汉学家,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具有为读者负责的强烈译者伦理,始终与原作作者保持友好关系,及时沟通,尽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他翻译的作品涉及长篇小说、文论翻译、诗歌翻译、散文翻译、文论编辑、英文论著、中文论著和学术论文等类别。葛浩文的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始于1978年陈若曦《尹县长之死》(The Execution of Mayor Yin)的发表,到目前为止,已经翻译了25位作家50余部作品,翻译的短篇小说多达40余篇。中国东北作家萧红是他最痴迷的作家,因此翻译了萧红的大多数作品,与Ellen Yeung合译了《生死场》(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独自翻译了《呼兰河传》(Tales of Hulan River)、《萧红短篇小说选》(Selected Stories of Xiao Hong)等作品。翻译了莫言6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Red Sorghum)、方言较多的《天堂蒜薹之歌》(The Garlic Ballads)等译著,在英语世界赢得较高的声誉。此外,他也用中文写散文和评论,出版了《漫谈中国新文学》《萧红新传》《萧红评传》《弄斧集》和2014年新近出版的《谈中国文学》,内容涉及乡土小说、鲁迅文学、中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等论题。目前对葛浩文的研究主要有四类,一是从翻译伦理方面评判葛浩文的译本,即是否重视再现了原作内容,众多学者以葛浩文对莫言长篇小说翻译策略为切入点探讨译本与原作是否对等,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谈中国文学翻译的转换技巧和机制[2];其次,学者从叙事学角度探讨葛浩文在译文中对原作故事的构建和描写[3];第三,从译者主体性和改写理论等角度探讨葛浩文对译作的改写,探讨文化差异下的翻译策略[4];还有一类以访谈等形式专门研究葛浩文翻译思想和主张,对其翻译观和翻译技巧做总体简述[5]。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葛浩文的翻译成绩肯定居多,少数学者对其译文的忠实性提出质疑。而外国学者仅从译文的接受和文本翻译方法讨论葛浩文的翻译,缺乏描述性研究。基于此,以葛浩文译本中的语料为原本,对其翻译思想与方法作以探讨,以使译文的接受和传播更具有说服力。

1 翻译思想

为了译本的广泛接受性,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重视译本的可读性,在翻译过程中以归化策略为指导,即选择读者所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省译或不译一些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的词汇。

1.1 读者本位

葛浩文所有译作都附有译者前言、主要人物谱系表、图表、发音注解等四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补偿手段来帮助读者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内容线索。

葛浩文多数译作中都附有译者前言,交代与译作相关的信息和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改变和节译,如他在The Republic of Wine(《酒国》)的译者前言中指出莫言的这部著作中有较多的双关语、各种风格的散文、典故、政治、文学、高雅和低俗并存,还有很多山东方言。他认为既然读者不可能完全理解作品中的这些文学形式,就没有必要详细解释。还向读者坦白他尽最大努力忠实于莫言原作,但是没能自始至终地做到这一点,希望修改后的译文可以弥补自己对原作所做的改变。

主要人物谱系表以Big Breast and Wide Hip(《丰乳肥臀》)为例[6],针对“母亲”上官鲁氏这个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涉及到的信息有:她出嫁前的名字是雪儿,自小父母双亡,由叔叔婶婶抚养成人。随后皈依基督教。对七个女儿的介绍更是详细,涉及到女婿及其职业、女儿所生孩子的姓名等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晰。葛浩文在Wolf Totem(《狼图腾》)的译者前言后附上中国地图,使读者可以通过地图更好地把握故事发生的背景。

发音注解的译作不多,在Life and Death (《生死疲劳》)中[7],葛浩文在主要人物表后附上发音注解,告诉读者中国大多数拼音与英语发音一致,但是“c”“he”“ian”“le”“qi”“x”“zh”这几个发音例外,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发音规范。

1.2 易化原则与发挥译者主体性相结合

葛浩文在译作中采取文化缺省、事件重组、删除与故事情节关系不大的叙述性描写、整合短句等方式简化原文文本,增加译文的可读性。易化原作使葛浩文译文在叙述结构和叙述话语方面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

葛浩文在翻译实践中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根据英语读者心里接受习惯,写信建议莫言修改《天堂蒜薹之歌》结尾,英译本小说顺利出版,英译本的广泛接受促使随后其它语种的译本都采用了葛浩文英译本的结尾。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可以充分解释葛浩文的翻译选择,90年代的中国翻译文学处于西方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西方的文学写作正文前无题记,因而葛浩文遵守的是译入语文化的规范,在译文中删除了《狼图腾》原文中开篇前的所有题记。葛浩文所奉行的翻译策略是在译入语文学中为外国文本寻找最佳的现存二级模式,追求译文在目的语读者中的可接受性。

2 翻译方法

英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的《语言、文化与翻译》,文化学派倡导者Susan Bassnett和Lelevere的《文化建构——文学翻译论集》,以及Gutt,E.A.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等学者都在其著作中提到文学翻译理论。但是这些国外翻译理论著作中并未提供任何与中国文化语境相关的翻译实践指导意见,探讨汉学家葛浩文译作中的翻译方法有益于对其他译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2.1 厚译与文化补偿

厚译(Thick Translation)是夸梅·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1993年在其论文《厚译》中提出的一种翻译方法,指通过注释和评注的方式将文本置于丰富的目的语文化和语言语境中的翻译。他认为除非读者和译者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否则单纯的字面意义翻译不足以表达原作中想要表达的间接信息,这样的翻译就是欠译。厚译是用来弥补翻译中文化损失的有效翻译策略。这种翻译方法在中国翻译史中,严复是运用厚译的翻译方法对《天演论》进行翻译的第一人[9]。在严复的译作中,频繁地以按语或脚注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补偿性译文主要是解释和介绍性的说明,也有少数属于评论或抒情性的观点。同样,在Big Breast and Wide Hips中,葛浩文对上官家七个女儿的名字翻译方法是音译加文内注释的厚译方法:

The seven daughters of the Shangguan family——Laidi(Brother Coming),Zhaodi(Brother Hailed),Lingdi(Brother Ushered),Xiangdi(Brother Desired),Pandi(Brother Anticipated),Niandi (Brother Wanted)and Qiudi(Brother Sought)

葛浩文用拼音道出上官家七个女儿的名字“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然后借助文内补偿的方式描述这些名字的潜在含义,读者可以从译者简练的解释中窥见上个世纪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把想生儿子的愿望寄托在已经出生的女儿的命名上。趣味性是小说的生命力,葛浩文的翻译不是无限度地解释、加注,他对目的语读者不熟悉的文化心理的补偿解释受到翻译规范的制约。翻译研究学派图里(Toury)认为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行为。翻译规范是内在化的规则,体现在某一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对行为的制约[10]。为了向英语读者介绍传统重视男孩的思想,他在翻译过程中借助文内加注的“厚译”翻译方法向读者阐明了上官家七个女儿名字背后承担着母亲和上官一家对生男孩的渴求。厚译的形式加长了信息的长度,进而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难度。从阅读与接收的角度看,厚译不失为翻译异质文化的适当策略。

又如Big Breast and Wide Hips前言中提到“义和团”

——in the wake of the failed Boxer Rebellion,in which troops from eight foreign nations crushed an indigenous,antiforeign rebellion and solidified their presence in China.

“Boxer Rebellion”斜体是有意为之,引起读者对该专用名词的注意。译者提供大量背景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译文读者了解原语文化和原语的表达方式,进而实现译文的顺利接受。每种文化都富含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因子,为了更好地传达原作中的异域文化特色,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通过文内夹注、脚注、评注、补充性说明、拼音加解释等补偿策略来弥补译文中的文化缺省。

译者在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操控下,在翻译过程中采取解释、介绍、评论等方式,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增加译作的可读性。正如勒费维尔所言,翻译总是在重铸其所在文化的诗学,使其取悦新的听众,从而保证译文能够真正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阅读[11]。简言之,厚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策略,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承载文化信息成为可能。厚译的价值就在于将译本置于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语境中,实现弥补中西文化差异的目的,使读者对原作进行透彻理解进而推动译本在目的语国家中的接受和传播。

2.2 句式整合与融段

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情节的紧凑和逻辑,他会省略原作中一些不重要的次要事件,使原作紧紧围绕在纵向主干实践的叙事轴线上,厘清故事发展脉络,减少因繁杂情节带给读者阅读障碍。正如他在《丰乳肥臀》的译者前言中指出,他在翻译和校稿过程中对原作做了一些改动和重新布局。在翻译朱天文《荒人手记》时,因为原作中对同性恋者的内心描写和思想活动较多,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文内加注等方式使故事情节清晰化。

莫言在作品中通过句子和段落的长短以及章节的划分来控制故事情节的节奏。《丰乳肥臀》中常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小词和短小的段落,描写上官父子、以及上官鲁氏的外貌和心理活动,葛浩文在翻译时依据段落意思重新组织表达内容,对某些比较长的章节进行重新划分,葛浩文在译本中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为了达意而将原作中的段落切割重新组段。他根据英文写作规范和行文习惯,将原作中很多简短、间离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整合。

葛浩文在《译者前言》中指出为了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英文写作规范,整合后的句子和段落加快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节奏,并且复合句的信息量明显大于简单句[12]。葛浩文在译本中将重复短句整合为复合句,扩大了句子单位信息量。在重组段落的过程中,葛浩文省译了原作中大量不影响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容,如他省译了《红高粱家族》中对二奶奶临死前的细节描写。同时,原作中有些人物前后不连贯,有些人物中间突然出现,还有一些人物的出现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无紧要联系。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读者追求省力、就近的原则,就将故事情节重组,弱化莫言追求叙述技巧的初衷。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的删减和段落融合等受到翻译伦理的制约。皮姆(Pym)在《译者的伦理》(On the Ethics of the Translator)中指出译者首要的遵守的伦理就是要忠实于作为交互空间的整个翻译。翻译的最终价值取决于译者对其交互文化关系贡献的大小,对两种文化相互利益贡献的程度[13]。

2.3 直译与文化意象再现

莫言作品中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方言给译者带来极大困难。吕敏宏认为这些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富有张力的方言;二是超常规搭配的色彩词;三是超常规搭配的修饰语。超常规搭配的色彩指不符合惯常逻辑的的色彩渲染人物主观感受,如“脑子里腾起紫红色的火苗”。对于超常规的色彩词,葛浩文主要采用了三种翻译方法:

1)省译

如《红高粱家族》中,“蓝汪汪的血”“嫩绿的脑浆”等类似的暴力书写,葛浩文在译文中都省略了超常规使用的色彩词,借以缓和小说叙述节奏和紧张氛围。

2)变换意象

译者对原作文化意象的阐述是一种互文性阐释。原作者塑造形象而译者是再现形象。如将“雪白的汗珠”翻译为“crystalline beads of sweat”

将原作中“雪白”的汗珠转换为常规化意象 “透明的汗珠”。法国翻译理论家褒曼(Berman)认为译者应当尊重原作,尊重原作的语言和文化独特性,主张翻译“差异”[14]。正是出于对“差异”的尊重,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在目的语中还原原作中的意象。

2.4 忠实与创造性再现原作语言风格

关于翻译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学界认识不尽相同。奈达(Nida)认为理想的译文听起来不像是译文,在译作中应尽量避免外来语[15];斯坦纳认为翻译任务本身要求译者“把目的语融入原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中”,换言之,译文起源于原语语言语境,带有一定的异域标记是可接受的,因为译文在风格上必须忠实于原文。重现原作语言风格方面,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文化细节的删减;二是翻译腔和翻译体;三是原文中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词汇。对于莫言作品中语言风格的翻译葛浩文采取以下翻译方法:

1)直译人物名字

在Big Breast and Wide Hip中,葛浩文将汉语命名习惯运用在在目的语中,让读者感受异域标记。

上官寿喜Shangguan Shouxi

上官吕氏Shangguan Lü

樊三大爷Third Master Fan

2)象声词的直译与意译

对于英语中没有对等表述的象声词,为了忠实再现原文人物话语口吻,葛浩文采用直译的方法再现原作中的象声词。如

咋咋呼呼za-za hu-hu

哎呀呀呀Ai ya ya

3)对于英语中有对等表达的象声词,葛浩文采取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表达,即意译的方式重现原作中的象声词。如

嗬嗨“One-two-three”

4)谚语、俗语、拟声词的直译

莫言小说中常借用俗语、谚语等手段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加生活化。对于原作中的谚语、俗语、拟声词的翻译方法是直译,如Big Breast and Wide Hips中,

躲得了初一,多不了十五。

You might stay hidden past the first of the month,but you'll never make it through the fifteenth.

5)对于解释人物性格所使用的粗口的翻译方法也是直译,如

去他娘的Up their mother

樊三说“都是屁话”

That's pure shit.

上官吕氏排他一掌,道:“放你娘的骚”

Up your mother's ass

6)对于修辞手法,葛浩文尽量在目的语中忠实再现原作中的情景效果和修辞手法。如Big Breast and Wide Hips中,

Mommy,Mommy,you are so mean,marring me to an oil vendor,sight unseen——

“娘”“肠”“郎”三个字押“ang”韵,葛浩文译文中也体现打油诗的朗朗上口,押“i”韵。葛浩文译作中精当的措辞和译者创造性地选择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使译作的语言生动形象,创造了与原作一样的听觉和视觉效果。葛浩文认为美国读者对性爱小说、政治小说和政坛小说倍加亲睐,因此他在文本选择上主动迎合美国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以上语料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翻译方法的选择方面,是以读者本位为指导,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读者阅读障碍。

3 结语

鲁迅1934年在《致陈烟桥》的信中谈到中国木刻时指出中国文学,凡是有地方色彩的,倒是更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这也就是后来大家所说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莫言和贾平凹等其他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的写作都是从超越个人经验出发,沾染着地方色彩、民族性格,通过译者对原作意象的忠实传达而逐渐为世界接受。莫言的鲁地文学可以顺利走出国门与无数优秀的译者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优秀的翻译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们不仅需要有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有深刻的文化理解和切身的创作经验。

[1]贾平凹.卧虎说[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7.

[2]邵 璐.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J].中国翻译,2013(3):62-67.

[3]吕敏宏.葛浩文小说翻译叙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31.

[4]王明峰.从葛浩文译本《师傅越来越幽默》看译者主体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6):127-131.

[5]葛浩文,史国强.我行我素:葛浩文与浩文葛[J].中国比较文学,2014(1):37-49.

[6]Howard Goldblatt.Big breast and wide hips[M].New York:Academic Publishing,2012:XII.

[7]Howard Goldblatt.Life and death[M].New York:Academic Publishing,2012:VIII.

[8]Howard Goldblatt.Wolf totem[M].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8:64.

[9]罗新璋.严复《天演论·译例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137.

[10]Gideon Toury.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56.

[11]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4.

[12]Howard Goldblatt.Translators'preface[M].Bloomington &Lond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9:XII.

[13]Anthony Pym.The return to ethic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1:129.

[14]Berman Antoine.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M].London:Routledge,2000:90.

[15]Eugene Nida A.Towards A Science for Translat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on[M].Leiden:E j Brill,2004.

(责任编辑:彭治民)

A Study on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HAO Xia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Mo Yan,Jia Pingwa and many other Chinese writers'works are read and reputed by the world readers with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By probing on the translating corpus in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ed works,the methods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 are to be found.It turns out that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principle is faithfulness.The cultural images, linguistic characters are reproduc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 thick translation,omiss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Therefore,the above mentioned translation methods can be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linguistic characters;thick translation

H315.9

:A

:1674-0033(2014)06-0092-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6.026

2014-10-29

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3SKY019)

邵 霞,女,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葛浩文莫言译者
过去的年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爱如莫言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莫言:虚伪的文学
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