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者活动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2014-04-11马晓君

关键词:责任感志愿志愿者

马晓君

(辽宁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志愿者活动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马晓君

(辽宁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参与志愿者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的职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能否肩负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志愿者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在校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有着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着重指出,新形势下要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应运而生,是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而出现的新载体、新导向和新平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升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提升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一、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概况

(一)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起源与开展

1993年初,共青团中央发出号召,鼓励青年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两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掀起了青年志愿服务的热潮,无偿地为京广铁路的旅客免费提供志愿服务。随后,40多万名大中学生利用春节假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更大规模的志愿者热心服务,由此拉开了全国性志愿者服务的热潮。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省市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随之逐步建立,直至2000年,共青团中央将每年的3月5日确立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日”,也以此纪念“学雷锋日”。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在系统的组织管理下,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社会服务,在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一项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大型活动或赛事而招募的志愿者,多视项目或比赛时间而定,短时间内进行的。如2013年8月沈阳第十二届全运会招募志愿者进行服务,赛会结束后志愿者组织也就解散。另一种则是形成一定规模的志愿者组织,主要以具有一定业务知识和有意长期从事公益的志愿者为主体,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沈阳市志愿者协会。

(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于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主要参与的志愿服务大体分为校内公益服务性活动,校外公益性、大型赛事服务活动以及西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支教活动。

1.校内公益服务性活动。该活动常以本校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和对象,解决学校内的学生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校园生活、风土人情;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号召学生们关注偏远地区儿童教育问题,为他们捐助学习用品和书籍等。校内公益服务性活动内容丰富,参与学生人数多、实用性强,能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

2.校外公益性、大型赛事服务活动。各高校普遍开展的爱心社团志愿服务常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孤儿院和养老院,看望儿童和老年人,并送上文艺演出等各种节目,丰富他们的生活;在校外工作场所也时常能见到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结合自身所学专业,

直接为社会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如交通专业的学生在帮助行人普及交通知识并指导行人养成正确的过马路方式的同时,实际是在帮助社会建立更加安全文明的交通秩序;在各种大型赛事中也无处不展示着大学生志愿者的重要作用,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沈阳如期而至,都能看到万余名大学生忙碌的身影。2013年8月31日,沈阳全运会组委会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服务赛事的主体,招募的3.5万志愿者中赛会志愿者约为1.5万人,城市志愿者为2万人左右。整个比赛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媒体、运动员以及沈阳市民的一致好评,他们的微笑和热情成为沈阳全运会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志愿者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实践着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些也为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西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支教活动。几乎每所高校都会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到西部或者贫困的农村进行志愿支教。他们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来到贫穷的、需要知识的地方,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新鲜的知识和希望。这种支教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更体现出当今大学生志愿者的奉献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从志愿活动看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在实践中体会社会责任感

社会志愿活动是大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志愿活动的同时,逐渐领会和发现个人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因素,进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磨炼的过程中,体会未来职业的内容和责任。志愿活动以一定组织和形式,关注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成才、发展、就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专业服务的能力,从而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以实践践行的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体会到国家、社会的需求,领会在服务他人中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从而认同当前社会赋予的责任。

(二)用意志铸就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产生源于志愿精神的形成。志愿者在进入真正的服务中后,更多时候平淡的工作内容、不计报酬的无偿付出等诸多问题会逐渐显露,此时,能够坚持地完成志愿服务源于强烈的志愿精神和意志。以沈阳全运会为例,大部分服务其中的志愿者无法进入赛场观看比赛,更无法接触到运动员和媒体。在近一个月的工作中,他们有着明确、清晰的工作内容。比如:负责给赛场工作人员分发午餐的志愿者要取送午餐盒、核对午餐份数和预定人数,将上百份的午餐分发到每个人手中,可以说没有意志和信念作为支持很难将这样的工作坚持完成,直至比赛全部结束。由此,大学生志愿者需要责任和信念的铸造,这种铸造常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树立模范和表彰优秀志愿者,通过给予志愿者精神上的鼓励,促进志愿者坚持完成志愿工作;二是将责任意识渗透到志愿者的观念中,让志愿者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强烈的责任感支持高质量工作的完成,造就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志以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强烈热爱为基础,用坚定的志愿精神去克服重重困难,并且坚持下去,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奉献自己。

(三)通过习惯升华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在志愿工作中会逐渐形成一种对社会责任的信念,这种信念在实践过程中会转化成为一种社会责任行动,体现在他们日后的志愿服务当中。在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过程中,需要组织者加强他们勇于承担个人和集体以外责任的主动性,一点一滴地将社会责任感的习惯培养起来。

三、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面对两个问题,即“如何做人”与“如何做事”。大学生不仅要在口头上回答这些问题,更需要他们在行动上体现出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为了使社会繁荣健康地发展,一定要牢牢把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栋梁。大学生只有对国家、对社会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推进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通过细节处的善行来逐渐培养起来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保证大学生在学校具有优异的行为表现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他们今后在社会中把这种精神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要避免大学生局限于学校的小环境中,机械地重复着每天的生活,这样会减少他们接触社会、面对社会挑战的机会。所以,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走出校园,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中,切身感受国家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处于新的教育以及社会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他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提升,他们更愿意进行自我教育,因此,以传统的教育模式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是行不通的,也难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今我们所倡导的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自我教育,这也体现出自我教育的理念。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优势与主动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自我教育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目的。在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能够自主地来选择是否参与其中,以及参与何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这就真正地体

现出大学生既是剧作者,同时也是剧中人的特点。现如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蓬勃发展,最能够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也逐步成为大学生主体性诉求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社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同时也是一件惠及全社会的益事。第一,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至关重要,是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素质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素质得到提高,反过来还会促使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工作效率。第二,大学生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感情可以通过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来加强。志愿服务对象向往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需要大学生志愿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服务对象在获得心中期望的服务后会由衷感谢志愿者的辛勤努力,这样服务的双方会产生相互理解信任,从而增进服务双方的感情。第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建立理想的志愿者服务形象的关键因素。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但会在志愿者群体中得到优异的评价,为志愿者群体提供正能量,还会在服务对象群体中获得更多的满意与赞许,这种形象的影响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第四,责任意识的增强使得大学生志愿者的个人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社会责任意识会随着志愿者服务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心中形成,对他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责任意识的增强能使大学生志愿者的个人素质能力也得到提升。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的同时,也会遇到许多预料之外的难题和阻力,比如说,因为一系列对志愿者行动保护方案的缺失,志愿者行动很难一如既往地维持继续下去;志愿者服务缺少可以集中调度组织的在线平台;志愿者服务的基金管理、资金统筹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停下脚步,而是要更加增强信心、加强引导、抓住机会,争取以更加多样的志愿者活动探索正确的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不足之处,最终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会发展得更好。

(三)在倡导国家软实力的当今时代,更加强调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多极化,作为国家栋梁、民族希望的大学生,承载着比前几代人更多的重任,要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就需要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并能够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踏实工作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实践。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关心社会生活,而且通过参与和实践的过程,发挥自己的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满足社会需求,以此履行自己作为新青年的职责与义务,这也是青年人承担社会使命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志愿者活动是付出与收获兼具的过程,大学生在参与活动当中不仅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作出了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并且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同时,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以此降低社会疏离感,还有助于激发和认同社会生活中的共存共荣、彼此互助合作的公共服务意识。在进行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对人对事的责任感,而且也塑造了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质,更能使青年人增强自身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互动,有助于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甚至能够增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对人、对事以及对社会的判断力,有助于将道德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体现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从而产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社会没有建立起责任感不可能迅速发展。在没有责任感的社会中,只会盛行欺骗与自私,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发展是孤立且缓慢的。志愿者活动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奉献的重要性,这些对于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道德意识、奉献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通过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出来,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最终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可以说,大学生与社会的融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志愿者活动恰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平台,使大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能充分接触到社会,了解到社会的内在需要和期待,体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评价,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自我反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来改造自己、约束自己。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以及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伴随而来的社会认可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会使他们体验到极大的成就感,精神和心灵也将得到充分满足。

[1]李玉珂,张洪月,龚晋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13.

[2]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3):91-93.

[3]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33-34.

[4]刘和忠,吴宇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问题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49-51.

【责任编辑 赵 伟】

G641

A

1674-5450(2014)06-0010-03

2014-09-20

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BSZ012)

马晓君,女,山东黄县人,辽宁大学副研究员,经济学硕士。

猜你喜欢

责任感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