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明义精神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04-11姜立新

关键词:郭明义价值观核心

姜立新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郭明义精神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姜立新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工作方向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有必要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角度出发,分析郭明义精神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榜样效应,探索以郭明义精神为抓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郭明义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我们党基于目前现实提出的社会价值体系方面的建设总纲,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科学凝练和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党第一次用通俗、精辟的语言,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准确把握了我国现实思想道德现状并设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必将有助于提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汇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高校广大青年学生,这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全面素质培养的客观要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如何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如何在民族振兴大业中承担起自身的使命,这是大学生个人和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成了现在乃至长远看来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郭明义精神以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内涵,生动诠释和弘扬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给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一步形成大学生内心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一、践行郭明义精神,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少年强则中国强,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一)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这三个“倡导”是党在新时期社会现实提出的针对国家民族、社会群体和公民个人遵循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为,第一,理解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注入

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及其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事业充满信心。第二,随着高等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作为承载着知识和文化、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重要群体,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第三,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可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并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设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体制不断变革,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空前的社会变革同样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带来了一系列需要大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的新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已经远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所能比的,这种变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时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大学生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负面现象。比如部分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不成熟、信念模糊缺乏理性、价值取向偏颇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以及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等问题。因此,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和行动的误区,正确认识社会并梳理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工作刻不容缓。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急需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充实新的教育内容。意识形态、思想政治不同于技能教育,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存在着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普遍存在的搞形式、走过场,教育不能深入内心等问题。综合起来看,在具体开展工作的时候,运动式、突击式、口号式的方式比较多,比如在校园张贴大幅字画,在各个重要地段悬挂大幅标语,通过办展览、宣誓签名、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比较常见。当然这些方法也是必须的而且是有效的,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不断强化核心概念也是对人的思想意识产生引领和影响的一些方法。但这些方式也明显存在着弱点,比如,对这些没有实质内容、实际行动和现实事例,形式大于内容的宣教方式,受教育者有时候并不买账,有时甚至会导致逆反心理。表面的热闹、教育手段的苍白与匮乏满足不了大学生内心更深层次的需要,当一些思想观念尚处于感性多理性少的学生面对各种复杂社会现象及个别反面个案的时候,分析理解判断就会出现漂移和偏颇,外在的教育形式使得本来蕴含丰富、庄严高尚的命题落实到教育上的效果却大打折扣。所以,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应用前面归纳的一些教育手段的同时,如何抓住大学生求真求实等等心理特点,让受教育者产生共鸣以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和抓手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真实感人的当代道德楷模郭明义及其代表的郭明义精神正是契合了当前的需要。

二、郭明义精神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榜样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现实的、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及工作重点是非常及时的。而郭明义精神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诉求和优秀品质,也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郭明义的生动事迹给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的答案,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

(一)弘扬郭明义精神,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并变成为行动

郭明义精神最鲜明的时代特点就是他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把理想信念融入到本职工作中。郭明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十多年来,在部队司机、理论宣传员、英语翻译、统计员、管理员等各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要求自己达到一流和顶尖的行家,这种基于理想信念而产生的敬业精神恰恰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和弘扬的。学习郭明义精神,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学习国家民族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并接受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通过理论教育和当代雷锋郭明义这样的实证,使大学生找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懂得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内心追求决定外在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可见可感的具体典型及其作为,变为当代大学生自觉的修身励志、服务社会的追求和行动,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崇尚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二)弘扬郭明义精神,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并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

郭明义以爱以善待人,服务社会,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比如,多年来郭明义工资不高却坚持扶危济困、

多次用家庭半数以上的收入为希望工程捐款和多次无偿献血等,这些都是“郭明义精神”之中最为丰富的最有感染力、最具体生动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要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郭明义三十多年来的感人事迹,领会郭明义为人处世的原则,进而深入了解其具体事迹背后的动因,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了解这些美德和利他行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扶危济困、团结互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同时让大学生体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做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懂得感恩、乐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以人为本的内涵,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一种习惯,在学校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分子,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三、学习郭明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机制

从全球视野来看,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对照世界各国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唯物史观及党史课的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核和本质、郭明义精神的内涵和精髓给学生讲清讲明,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脱离严谨科学的社会发展史、中共党史等理论教学。通过严谨的理论学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塑造学生的灵魂,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理论学懂了,再结合郭明义这样的现实例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有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强化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思想意识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再好的价值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途径,比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渠道,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郭明义及郭明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和社会效果。再比如可以通过成立类似爱心团队、自愿者组织,寒暑假组织“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们接触“老、少、边、穷”地区的现实情况,同时结合各种以“学习郭明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和渠道,让莘莘学子们感受道德的魅力、人性的光辉及社会对自己的需要,润物无声的对每一个人都产生有形无形的影响,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了解到认同,再进一步发展到自觉践行。

(三)抓住教育三个阵地,科学理性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而言,有三个基本阵地必须抓住:一是理论阵地,二是舆论阵地,三是实践阵地。要让大学生在理论上搞清楚历史上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关系,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及价值观的本质异同;尤其要剖析其与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的相同之处与本质差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橱窗、报刊杂志等现有各种媒介,有组织、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在大学生当中形成共识。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发挥郭明义这个人物典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在亲身感受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分析判断。牢牢抓住这三个阵地,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通过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比,通过思想和行动的不断梳理,让大学生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充分了解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从而达成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李建华.分层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01-26(11).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9-10.

【责任编辑 赵 伟】

G641

A

1674-5450(2014)06-0007-03

2014-08-20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重点课题(ZTS201202)

姜立新,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郭明义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郭明义: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当选党代表后,找他的人更多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