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践逻辑
——以温州市水库移民创业实践为例
2014-04-11许佳君陈梦扬董维武
许佳君,陈梦扬,董维武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2.平安集团南京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3.江苏河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98)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带有小农色彩的经济模式不断显现出种种弊端。而发展专业合作社便是应对措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众弱以抵寡强,是农民与市场相对垄断主体博弈过程的自救行为,其本质是对市场无效(市场存在相对垄断)的民主救助[1]。我国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2007年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实施中鼓励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与一般意义不同的“水库移民合作社”,其特点是不仅在政策上得到政府的倾斜支持,还有政府在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从实践来看,水库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移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与以往关于专业合作社研究不同,笔者从实践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更加关注移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践逻辑,以实地调查为起点,以3个案例为文本试图论述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践过程,梳理出温州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实践运作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广这一思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资料来源于笔者与课题组在2010年7、8月对温州地区农村水库移民的实地调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笔者深入水库移民合作社进行实地访谈,获取“口述史”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规模、经营范围、成员名单、经营效益等。
1 温州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运作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政府采取适当方式把分散、孤立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经济。移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移民自愿组成的生产经营联合体。这类组织以生产合作为主,较多地实行于畜禽、水产、养殖和林果栽培等多种经营领域,采用土地、资金入股的方法,兼带劳动力的合作。劳动合作采用记工和工资分配形式,净收益按股分配[2]。据统计,目前温州有79家由移民建立的专业合作社或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移民企业。那么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运作到底如何,笔者选取实地调查的3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1.1 基于主导产业,不断更新经营策略:浙南农机具合作社
平阳县是温州的农业大县,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已不再单纯依靠手工劳作,而走上了机械化生产之路。2004年,该县移民QYG(文中对人名做了技术处理)认识到发展农机设备的重要性,随后他联合其他9名移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首批购买了6台拖拉机、3台收割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当地政府和移民部门对购买农机具加大补贴和贷款贴息的鼓励下,其他几家农机具合作社也发展起来。2009年3月27日,在移民QYG和其他21位移民的共同发起下,该县腾农、利民等5家移民农机合作社兼并成立了浙南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83户移民户参与。该社注册资金为320万元,农机总量达到了218台。
在基于主导产业的同时,该社不断更新经营策略。2009年该社完成机耕13.5 hm2,水稻机插480 hm2、机收821 hm2,油菜机播33 hm2、机收35 hm2,服务农户2 866户,全社共创收746万元,可分配盈余572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3.1万元。随着合作社的实力不断壮大,合作社也不断提高社员的福利,2009年合作社给每个社员都买上了保险,300多个社员实行工资制度。
1.2 规模经营与移民培训相结合: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
2007年3月,在温州乐清市移民WXC领导下成立了乐清市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当时登记在册成员7人,出资总额20万元。2009年,该社拥有核心基地20 hm2,拥有8 m标准钢管大棚13 hm2,社员达到140多位。合作社种植的农产品主要有西红柿、茄子、黄瓜等经济作物。
该合作社为移民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具体有4类:①组织采购,供应社员所需的生产资料;②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生产的产品;③开展社员所需的运输、储藏包装等服务;④引进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注重对移民社员的培训也是一大亮点,该社多次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培训,同时提倡科学种植,引进种植新技术,推进机械耕种。比如,该社引进了2台打孔器为社员服务,使合作社打孔地膜覆盖20多hm2田地,从而为社员节约成本1.3万元。此外,合作社引进坐垄机、打药机、培土机等,为社员节约劳动成本达1 200元/hm2。
1.3 生态养殖与帮助移民就业:新民生猪专业合作社
温州泰顺县移民WYH在2006年3月动员同村3名移民一起发展生猪养殖,合资创办泰顺县新民生猪专业合作社。当时投资50万元,养殖场占地面积800 m2,生猪年存栏数500头。当年该社获益20多万元,并且还解决了5名移民的就业,也带动了周边7户移民户发展生猪养殖,将移民就业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市场行情大好,2007年初,该社扩大了投资和规模,注册资金达到了100万元,并且养殖场占地面积达1 600 m2,生猪存栏数达900头,母猪饲养50头,从美国引进公猪2头,大大降低了小猪购买的数量和生产成本。
2008年,该社第二次扩大生产规模。负责人W吸纳了12户移民入股,在猪肉价格回调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生猪存栏数900头,同时还发展黄牛养殖50头,开辟5.3 hm2的鱼塘和1 hm2的果园。该社2008年创产值340万元,年收益60多万元,安排移民就业15人。
该社在实践中倡导并实行规模集约化、生态化养殖。笔者等人在实地调查中看到,该社的养殖场设有装猪台、场内外围建隔离带,生产区下区设有隔离舍、检疫舍、尸体部检及处理设施,生产区内设有消毒池,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并有高压水枪对猪舍内部进行全面冲洗消毒。同时,这些养殖场实行集约化经营,分段式饲养,稳定良种繁育体系,做到“全进全出”规模化饲养。场区内设有化粪池、果园区、鱼塘区、发酵池、稻田区等。积极采用先进养猪技术,培训高素质兽医队伍。对病猪、繁育母猪、公猪、健康仔猪建立相应防疫档案、病理档案。蓄水养殖场所在地周围有雷竹园作肥料,实现了零排放,废水经集水沟收集后流入猪圈边的沼气净化池,再进入雷竹园内的池,用作雷竹园的肥料,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利用的目的,已经初步形成立体式的生猪养殖场。
2 移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践逻辑
“移民逐步能致富”是移民工作的最高目标,而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之一。从温州农村水库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运作来看,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场的带动、乡村能人的引领等外部因素,也离不开合作社本身制度化规则的建构这一内部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也是政府、市场、移民相互博弈的过程。
2.1 政府力量的介入
一般认为,政府力量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立法规范、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等方面[3]。但与普通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不同,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中政府力量更为重要,因为移民搬迁安置来到安置点后,原来的生产生活秩序完全被打破,恢复生产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正因如此,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有力地推动对移民的扶持。
2.1.1 出台优惠政策并积极落实
温州各级政府和移民部门对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许多税收、信贷、科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县级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定财政预算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表彰和补助移民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年缴税费超过20万元的移民企业和接纳移民就业人数20名(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以上的企业[4]。在与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WXC谈及政府的帮助时,他说:“像今年连月的阴雨天气,对我们乐清蔬菜种植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乐清市移民办、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相当关心,不仅多次前来视察,还协调农业站到田间帮助处理阴雨天气对我们造成的损害,并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阴雨天气造成损害的植物进行药物防治,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2.1.2 形式多样的扶持方式
政策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移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有其他形式的扶持。在本文关注的温州当地,许多县市区的政府和移民主管部门对合作社在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一是为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合作社进行指导;二是为合作社在项目选择、购置设备、租用土地、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三是为移民提供资金支持[5]。平阳汇合园艺专业合作社JYH说道,花卉基地和合作社发展得这么快这么顺利,跟政府的扶持有很大关系。政府经常请专家来对我们的种植技术进行辅导,还在移民贷款贴息解决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每年各级政府还有一系列奖励政策。
2.2 市场力量的带动
随着移民后期扶持开展的深入,特别是移民逐渐融入安置地的生活,恢复与发展生产成为移民的第一要务。其中,市场力量在移民谋求发展的道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所需要的场地、资金、劳动力、销售渠道、产品价格等无不是市场的影子,可以说市场的力量一直嵌入在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运作中。
2.2.1 借助市场力量的融资
资金一直是困扰移民发展生产项目的难题,毕竟依靠安置补偿费用并不足以承担起其他的生产项目。市场化的贷款便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本文研究的当地,政府部门与信用社合作推行了移民户小额信贷项目。这种信贷模式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突出信用社在移民贷款中的主体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做法是:一是根据与县(市、区)信用联社签订的《协议书》,信用社在移民创业贷款发放、贷款监督管理、贷款回收和风险责任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和承当主要责任,确保移民创业贷款的市场化运行和效益。二是5万元以上的由县(市、区)移民办推荐。每年修订一次由县移民办和县信用联社根据移民户信用与经营项目效益确定的大户贷款人员名单,当种植等大户需要贷款时,由县移民办推荐,再由信用社按贷款办理规定程序,通过对贷款移民户的调查了解,决定是否予以发放。
2.2.2 与市场接轨的经营模式
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经济,许多传统的经营方式,如手工作坊等并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断变革经营模式,与市场接轨是必然要求。笔者走访的移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传统的经营方式,转而采用顺应市场需求的经营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专业合作社+移民户”、“专业合作社+基地+移民户”、“专业市场+专业合作社+移民户”、“专业合作社+移民户+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等,形成以市场牵龙头、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移民户。例如温州瑞安市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温州菜篮子集团签订购销协议,成为温州市菜篮子生猪养殖基地,年供应生猪1 500头,饲养的生猪供不应求。
另外,发展规模经济也是移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特点。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规模经济的发展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规模化经营的温州移民专业合作社,在实践运作的不同阶段都带给移民社员完善的服务。在生产开始前,合作社可以提供专业化的设备、生产资料,大大降低购买环节的成本;在生产开展的过程中,合作社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等生产程序,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又由合作社来负责,移民能够获取相应的收入。例如,温州乐清的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是该社在实践运行中总结出的特色做法,该社发展出“市场+专业合作社+移民户”的运行模式,开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比如在生产中,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购种、病虫防治、生产管理、销售、统一结算。
2.3 内生制度化规则的建构
专业合作社的内生制度化规则指的是在合作者主体意愿的基础上,建构一套合作社运行的章程,保证合作社规范化、民主化的运作与管理。这种规则对化解合作中一般矛盾、维持简单的合作秩序,以及保证合作者基本权益都具有实际意义[6]。
前文提到的3家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了自己的《章程》,也建立了诸如理事会、社员大会、监事会等制度。比如浙南农机具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共有11章,章程规定了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农机服务,比如提供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机械烘干、机械排灌、机械植保、农田治理、农机维修等。由于成员入社是以货币和非货币两种形式参与,因此,章程明确规定成员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及其对应的权利。同时,为了便于管理,章程还规定了成员资格、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细节。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召开社员大会3次,每月发起人开讨论会2次。在决定合作社经营发展重大事项时,实行一人一票制原则,坚持民主化的运作方式。
高建中等[1]认为建立健全以理事会、社员大会、监事会为主的现代治理结构,可以从形式上建立规范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降低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促使组织内部资源的更合理运用。
2.4 乡村精英的引领与模范
梳理温州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运作,基本上都离不开某一个核心人物的牵头与引领。他们是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的经济能人,因为个人的奋斗和经济上的成功,在当地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7]。
这些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往往是“乡村精英”,他们在某些方面拥有比一般成员更多的优势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取得了成功,为社区做出了贡献,从而使他们具有了某种权威,能够对其他成员乃至社区结构产生影响[8]。因此,“乡村精英”之于专业合作社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乡村精英”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和资本投入到合作社的发展中,另一方面,“乡村精英”的经济上的成功经验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财富[9]。
3 结论与讨论
从实践来看,温州移民专业合作社帮助移民构建起合理的移民经济产业,不仅有效提高了移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切实为移民找到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道路,是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具体实践形式的有益探索。
a.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规模经济效益彰显。温州移民专业合作社合理有效地使用荒置土地,逐步开始建立起合理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实现了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b.更新观念,融入市场竞争。面向市场的运作模式有利于移民市场意识、市场适应能力的增强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10]。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移民将生产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又规避了移民直接面对市场所承担的一些风险,可以做到有进有退,生产自如。
c.移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温州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移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一方面,移民可以通过政府和移民部门提供的政策支持和贷款优惠加入到合作社,以资金或其他方式投入到合作社的生产中,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营又反馈于移民,帮助移民提高收入,也提高了移民发展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移民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后如何加强移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怎样把移民后期扶持中的项目扶持与发展移民专业合作社完美地结合起来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归结起来,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a.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合适的项目。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性比较强,诸如种植业、养殖业等,这要求在开展专业合作社的项目扶持时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安置点的资源条件、区位差异、市场等因素,同时,扶持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之路。
b.政策的配套与跟进。在扶持移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应主要侧重于为移民提供资金、技术、科技等方面。比如,对移民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既可帮助移民提高生产技能,也有助于提升合作社的生产效率。
c.扶持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建设。目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治理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些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形同虚设,在实际运作中并未加以执行,这就要求合作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11]。因此,在移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运作中,相关部门应引导合作社完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帮助移民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建中,孟全省.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五个内在矛盾看合作社发展的趋势与方向[J].农村经济,2009(12):21-25.
[2] 许佳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路径及其政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8:119.
[3] 应瑞瑶.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江海学刊,2002(6):21-26.
[4] 王沛沛,许佳君.水库移民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3(1):51-55.
[5] 王沛沛.富裕之路:水库移民创业支持及其行动[D].南京:河海大学,2013:42-43.
[6] 吴业苗.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与制度化规则的建构[J].阅江学刊,2010(2):67-71.
[7] 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4):34-40.
[8] 项辉,周俊麟.乡村精英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土地制度—国家控制力”因素之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5):90-94.
[9] 王沛沛,许佳君.生计资本对水库移民创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50-156.
[10] 许佳君.公司制农场:我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06(6):5-6.
[11] 王勇.产业扩张、组织创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基于山东省 5 个典型个案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0(2):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