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对马丁·伊登的影响
2014-04-11程静
程 静
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在中西方国家文化中的涵义是不同的。在我国,如果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把它放到高于集体主义的位置上,这就是一种只考虑自我利益的错误的价值观;然而从西方的传统价值观看来,个人主义是其核心,主导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个人行为和生活模式。他们主张个人诚信和经济独立,强调个人的主动性、个人行为以及个人利益的重要性。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许多的学者把个人主义看作是永恒的人类本性,用来判断道德品行好坏与否的标准。个人主义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超出了某一特定的范畴就会带来极端的个人主义,从而带来消极影响。其特征表现为过于强调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和集体之上,唯我论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道德虚无主义都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
二、杰克·伦敦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整个人生是一个个人奋斗的历程,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生历程。他自小生活在奥克兰,童年的动荡生活带给他的只是饥饿和贫穷,他却凭自身敏感的个性和强烈的忍耐力从读书中寻找乐趣。通过阅读,他接触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如福楼拜、欧文和托尔斯泰。家庭贫困迫使他在十岁时就外出打工谋生,贫困的生活经历使他早早地就明白了工人阶级最底层生活的艰辛,影响着他对世界的看法,也为他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一次偶然,杰克遇到了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布尔,他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到奥克兰的一个中学学习了一年,1896年被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学院录取。他一度想通过写作来谋生,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之后他踏上了淘金之旅,遭遇了坏血病,尽管没有淘到一盎司金子,但在途中他听到了很多故事和传说,这些经历和见闻给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1899年,他在《大陆月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为赶路的人干杯》,六个月之后,著名的大西洋杂志社接受了他的另一篇小说《去北方》。杰克还阅览了史蒂文森,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尼采等人的作品,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社会观,其中对杰克影响最深的就是尼采的“超人”主义,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21岁的贫穷水手,他接触的人通常都是“不懂语法、穿着简陋、没有知识”的人。一次,他救了一个上层社会的年轻人,所以被邀请去家里,在那儿他结识了露丝,并被她的美貌折服,也亲眼目睹了上层社会的繁华。他认为露丝的美貌是他平时接触的那些人所完全不能与之相比的,他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并爱上了她,甚至有一种想要赢得她的芳心的冲动。这次拜访使马丁决心摆脱贫穷、粗俗的生活。
为了赢得露丝的爱,马丁学习礼节、社交,努力学习语法、阅读字典、学习文学知识以达到上层社会的要求。同时,露丝也被马丁健壮的体格、活力和不屈的精神吸引。另一方面,马丁为自己的写作事业积极奔走于奥克兰的公共图书馆,甚至每天只休息五个小时。他的这些行为遭到亲朋好友的冷嘲热讽,尽管如此,他依旧锲而不舍。随着马丁对社会、爱情及其他方面认识的加深,他和露丝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即使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他还是矢志不渝地坚持写作,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相信无论多么艰难,他的作品最终会被出版。
讽刺的是,马丁与露丝分手后,他的小说《太阳的耻辱》被出版了,随之而来的是声名鹊起和源源不断的酬劳。以往嘲笑他的亲戚都来找他,资产阶级的上层人士邀请他共进晚餐。最后,就连露丝都回来要求重归于好。马丁看到了资产阶级真正的面孔,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现实,觉得自己的梦想完全被打破了,生命中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最终选择投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四、马丁·伊登个人主义的表现
1.马丁·伊登的个性反映了他个人奋斗的精神。马丁·伊登是“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他的个性对他的个人奋斗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马丁是一个穷水手,他早年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勇于探索和挑战的性格。他聪明、勇敢、果断、正直、诚信,一有目标就不轻言放弃,不容易自我满足,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满冒险精神。为了赢得爱情,他不仅坚持写作还为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来提升自我,他仅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课程。他热衷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英语语法、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及辩论和演说。
2.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斯宾塞的个人主义对马丁的影响。“超人”是尼采“权力欲”的核心,是尼采心目中的上帝,是指一个人打破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斗争,去争取,去最大限度的拥有,去统治,做生活中的强者。“超人”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不懈的自我创造、扩张和超越以取得自我的发展,“超人”的基本特征就是自我超越。马丁是尼采忠实的追随者,他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取得成功,他主张机会均等,相信命运的可能性,相信希望。他把自己看成一个“超人”,认为自己是自己的拯救者却忽视了永恒目标的固有限度,最后的结果就是他把自己成功地发展成了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讽刺资产阶级的伪善,蔑视工人阶级的粗俗,把自己放在最高处,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归宿。当他的梦想实现的时候,他再也不能忍受富人的行为;又远远地背离了自己的阶层。因此,他感到非常孤独,没有人可以触及他的心,也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把自己孤立了。
3.马丁·伊登的写作生涯。自从马丁下定决心走上写作之路他就义无反顾、坚持不懈。对于周围人的讽刺和亲朋好友的嘲笑,他只认为是他们疯了。马丁的作品生机勃勃,充满力量,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则,衷于现实,坦然面对生活,并揭示了病态的社会现状。却不能被杂志社和出版社认同,他们所追求的是名誉和金钱。尽管他没日没夜地写作,他的作品总得不到杂志和出版社的认可,他依旧一贫如洗,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懈,不肯放弃,他始终相信他最终会成功的。
4.再次返回无产阶级遭遇失败。马丁出生于社会的最底层,与工人阶级有着同样的背景,所以他了解工人们所遭受的苦难。由于没有满意的人生观,他对当时盛行的社会观很感兴趣,其中就包括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因此,马丁接受这些影响者的观点,远离了自己本应该附属的阶层,甚至对此还产生了敌对的态度。
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马丁受尼采的超人哲学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超人”,拥有杰出的才能和无限的精力。又因为马丁既恨上流社会,又贬低底层阶级的人们,他成功地将自己隔离了。他失去了独立精神,变得好斗,他嘲笑自己,也嘲笑这个丑陋的世界,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五、个人主义对马丁·伊登的影响
1.个人主义对马丁·伊登的积极影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平等,这是尊崇特权的独裁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而这些积极的方面我们可以从马丁身上找到。他是尼采的追随者,他主张机会均等。对于写作,他坚持不懈,不为别人,只是他个人兴趣所致,这一点可以从小说开头得到印证。马丁曾经使用的语言比较粗俗,也不懂得文化教育,但后来他通过个人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礼节,使其优雅、规范。他所有的努力都显示出他坚持自我而得到自我升华。另一方面,他有着独立的个性、活跃的思维,他的语言总是简洁却有说服力,这也是和他的性格所相符的。毫无疑问,这些都得益于他的个人主义和他的创造力。无论如何,他坚持阅读和写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从马丁身上我们必须承认个人主义为其成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个人主义对马丁·伊登的消极影响。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双面性,还应该看到个人主义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随着马丁事业的成功,他的个人主义也走到了极端,最终导致自杀。马丁也努力偿试摆脱这个悲剧,在自杀前,他也试着逃脱,他决定去遥远的中国南海做椰子和珍珠生意,当他站在甲板上时却又觉得这一切毫无意义。他觉得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没有了他渴求的爱情,于是他钻出窗户纵身一跃,跳入大海,极端的个人主义最终将他置于死地。
在马丁看来,除了自杀唯一还能存活的路就是与那些邪恶的资产阶级勾结,他或许可以和露丝结婚,然后过着有钱人的生活,但是他毅然放弃了他原本想要爬到上层社会的愿望。又或许他可以逃离此地,去海外某个山谷或是海湾,或其他地方,然后他可以过着奢侈的生活。然而,所有的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精神上的自杀,完全不符合他的思想。
通过分析《马丁伊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马丁·伊登这个人物的特征。总之,我们从马丁·伊登身上可以学习到个人主义的重要性。它教会青少年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素养,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另外,马丁不愿意与资产阶级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教会我们应该树立独立的思想。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虚心、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避免过分自信造成极端的个人主义。
[1](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M].孙晶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李怀波,马丁·伊登.爱默生式的个人主义者[J].外语研究,2007,(3).
[4]张建平,任丽.生的激情死的欲求--精神分析学说对马丁·伊登的心理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周亚飞.巨星的陨逝——论马丁·伊登之死[J].安徽文学,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