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危机及其创新性应对策略研究

2014-04-11史自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危机校园大学生

程 煜,任 杰,史自芳

(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大谷 030801;2.山西太谷县胡村镇,山西 太谷 030800)

校园危机,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在高校及其周边发生的、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且会带来不良后果,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1]。新时期,环境开放、扩大招生、心理压力、网络传播、多校区办学等一系列因素,已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新型因子,怎样应对高校频频发生的危机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形式,制定创新性的应对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校校园危机的常见形式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发展时期,正在逐渐地了解外界社会,自我保护能力差、防护意识低,对一些问题看不透、看不明,处理、看待一些事情相对简单,在遇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外部诱惑、暴力行为、心理打击等所有自己处理不了的事件时,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更容易引起连锁反应[2-3]。这里所说的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一般是指对在校学生的伤害事件,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如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其中4名女生在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过程中,不幸全部遇难。

2.危害学生权利的事件。如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赵冬冬以网名“酱里合酱”在网上发帖称自己“被就业”了,原因是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签订了就业协议。

3.传销、邪教等非法、反动组织对学生的人身、财产伤害事件。如2013年12月18日,西安某高校大四女生被高中同学以游玩为名骗到运城,结果进入传销窝,财产受损失,人身失去自由。

4.因外界和自身压力造成心理疾病引起的危机事件。如2011年5月11日中午,因平时宿舍小矛盾,大学生小李在寝室,用事先准备好的灭火器猛砸同学小黄头部,造成多处外伤,经司法鉴定后小李得知自己原来患有适应障碍。

5.网络安全事件,包括在网络上引发的危机事件和因网络而引发的网下危机事件。这种案例频繁见诸媒体。

二、高校校园危机的特点

校园危机形形色色,呈现出四大特点。

1.必然性与偶然性并存。一是高校的培养目标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所以,高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发生危机事件是在所难免的,这就决定了高校校园危机的必然性。二是校园危机事件究竟发生什么事件、什么时间发生、什么地点发生、当事人会是谁、会有什么样的危害,这些都无法准确预知,这又造成了校园危机的偶然性。

2.可预测性与未知性并存。一是高校校园危机的可预测性正是因为其必然性。例如:加强校园内外环境监管,对实验器械和药品等实行严格管理控制,对食堂主要食品统一采购,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体检,对少数民族、单亲家庭、宗教信仰同学等特殊群体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等,对减少高校校园危机有很好的作用。二是高校校园危机的未知性正是因为其偶然性。高校校园内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后果等是不可能被提前预知的。

3.扩散速度快、负面影响大。一是言论的自由化、多样化、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工具为校园危机事件的迅速扩散提供了条件,使其传播更加快捷,覆盖面更广,危害性更大。二是媒体更关注危机事件的法律意义、社会影响,甚至是媒体本身的影响力;而普通群众更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如对“受害”人的同情、了解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等。危机事件发生后因为信息传播的不真实性、事实澄清的不及时性、言论发表的自由性等因素,有可能为危机事件的涉事方造成负面影响。

4.敏感性高、利益性强。一是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关注度更高,对特殊事件反应速度快,更加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感染,甚至可能被一些特殊群体所利用,使矛盾激化。例如,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不法分子、别有用心者通过各种联系方式让大学生组织大家非法集会。二是危机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双方看待危机事件的角度不同,导致对责任认识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利益主张。如果当事人放弃对利益的追求或追求不高,那么危机即便发生,也不会有太高的影响性。

三、高校校园危机产生的原因

分析清楚高校校园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正确处理高校校园危机的首要条件。引起高校校园危机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

1.管理者层面。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但管理人员却未相应增加。加之,高校有些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直接影响着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有效落实。

2.被管理者层面。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8—23岁之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阶段,有丰富的情感和旺盛的精力,但思想品质、心理发育等方面都尚未成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应急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弱。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容易成为危机事件的实施者、受害者、牺牲品。

3.外界环境层面。对高校来说,外界环境主要有社会生存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一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外来文化的渗透,不良信息的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等,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与紊乱。二是家庭生活中,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或父母离异(单亲抚养)或与父母沟通不畅等原因易让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可能引发危机事件。

四、高校校园危机创新性应对策略

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校园危机管理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将要发生的一切问题,但是随时了解高校校园危机的形式,在应对策略方面不断创新,就有可能更有效地处理校园危机。

(一)以人为本,理念创新

1.高校应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打破高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管与被管的关系,把学生纳入高校校园危机的主体管理范畴,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

2.注重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确立“防重于治”的管理思想,加强危机的早期管理、提高对环境的分析能力、对危机的预判能力,当危机发生的时候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

3.心理干预。由于就业压力、文化渗透、宗教信仰等,导致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逐年上升。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才能有效地减少因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起的高校校园危机事件。

(二)注重管理,组织创新

1.校园危机管理中,建立“校园—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使校园安全管理更加合理化、动态化、多元化,从而提高校园安全的及时性、全面性,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

2.加强校园内部的管理。一是加强校园基建方面的管理,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内基建项目增多,外来工人的管理、建筑安全、交通安全、水、电、线的安全等都需要重点关注;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特别是针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室设备、仪器、药品等,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3.加强高校周边环境管理。增强与社区、辖区派出所的联系,把社区纳入校园危机管理的范围,并与执法部门协作及时发现潜在危机并将其及时化解,如校外租房、非法集会等。

(三)加强法制,制度创新

1.加强高校师生的法制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用法律来管理危机事件,无疑会更加合理、有效,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社区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其行为,依法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使教师、学生、社区都认可这些规章制度,公正公平地依法办事、学习,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规定的范围内学习、生活、工作[4]。

2.加快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立法进程,用法律来规范高校校园危机管理,为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高校校园危机事件提供可行的法律依据。其法律规定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暴力事件、食物中毒等事件,还要包括学术腐败、实验室建设、乱收费、信仰缺失、心理疾病等管理上的危机事件。所制定的法律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还要包括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才能使校园危机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从而保障高校的和谐稳定[5-6]。

3.成立专门的危机应对机构。因为高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没有执法权,而高校校园危机事件有可能是一个治安事件或刑事事件,从而造成危机管理的低效率。所以可以尝试在学校设立由辅导员牵头、学生为主体、法律方面专家教授做指导的法律咨询机构或是社团,调节高校、教师、学生、社区四者之间产生的矛盾。

(四)营造氛围,文化创新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正确的、积极的、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言论和思想去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2.营造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制氛围,举办与校园危机相关的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板、用微博、微信、QQ群、飞信群等现代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覆盖。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3.创建高校学习型组织。管理者如果固守以前处理危机的方法和习惯,当遇到新的危机时,就会采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所以必需创建高校的“学习型组织”,从危机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理论中学习,以提高新形势下应对校园危机的能力。

(五)体验科技,方法创新

1.模拟危机、感受危机。认真学习“高校大学生应急处理手册”,以便于危机发生时学生可以按步骤和有秩序地进行应对。高校在有条件时提供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进行危机事件模拟演练,让学生了解危机过程及细节,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2.引入高科技手段。一是引进“校园一卡通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的个人身份认证,建立共享数据库,为校园安全提供保障;二是引进“宿舍门禁系统”,一人一卡只有本楼学生可以进入,外来人员凭有效证件才可进入,并且每个进入者都有详细记录,保证宿舍楼的安全;三是引进“校园报警系统”,网络密度覆盖整个校园,在固定地点安装校园卡信息感应器和通话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学生密集活动区配备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与校园卡实行数据链接,学校保安部门可以根据信号来源确定报警人的位置,以保证学生和校园安全。

[1]王印杰,吴洪峰,杨云英,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8):95-97.

[2]李永贤.高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77-79.

[3]王 浩.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J].辽宁警专学报,2010(1):104-105.

[4]周 杨.关于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11(1):8-10.

[5]郑乔元.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6]高洪源.制度伦理与学校危机管理[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10-12.

猜你喜欢

危机校园大学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危机”中的自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