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亚文化的负面效应解析与科学引导*

2014-04-11何宗元何云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亚文化现象校园

何宗元,何云峰

(1.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2.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校园亚文化是指大学主流文化以外的、在大学办学历史上长期积淀形成的大学精神、价值取向和教风学风,且具有自身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个性的校园文化[1]。校园亚文化在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这些新表征存在着哪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哪些方面及时引导、化解?这就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校园亚文化的问题表征

随着中国社会变迁,大学校园亚文化出现了“叹老”“啃老”“晒遗憾”“网络愤青”“山寨文化”等诸多新现象,其负面效应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消解值得关注。

(一)“叹老”现象

据有关媒体报道,一项对1870名重庆居民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会“叹老”。其中,46%的人承认自己是经常“叹老”的“叹老族”。受访者中,80后和90后占56%,70后占29%,60后占12%[2]。“叹老”之感在大学生身上也屡有表现。有的学者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青年“叹老”现象是因为承受着生活的巨大经济压力[3]。有的学者从定性的角度指出,“叹老”是青年生活压力下的焦虑情绪的释放,是青年理想受阻后的冷漠[4]。有的学者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叹老”是青年人一种特殊的自我认同方式,表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生活重压下对待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的思考、感悟和选择[5]。“叹老”表面上看是一种人生自嘲,但易使大学生的理想和进取心逐渐消失,加重了悲观情绪。

(二)“啃老”现象

“啃老”现象是一种新现象。有的学者将这种啃老的年青人称为“啃老族”。主要是指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的知识、一技之长并获得被社会公认的学历文凭,但在就业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转而退出就业或处于游动就业状态;其生活部分或全部依赖父母,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6]。这种“啃老”现象的出现,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是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冲击,会使他们对受教育意义、价值产生疑惑,同时对其他年轻人也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

(三)“晒遗憾”现象

“晒遗憾”现象最早出现在2012年。它是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在大学期间有关学业、交往、情感、能力等方面“最遗憾的事”公布出来。虽然说“晒遗憾”现象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年轻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现状和诉求;但从另一面来看,“晒遗憾”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模糊,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也局限在个人生活之中,缺乏与外界的互动与交流,尤其表现为对社会的知之甚浅和茫然。

(四)“网络愤青”现象

“网络愤青”是指在利用互联网,借助论坛和通讯软件等,针对时事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大学生能运用新传播工具,容易受到其他人的了解和关注。但是“网络愤青”由于自己、思想、阅历以及对事件认识途径等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对时事缺乏全局性的认识。在网络信息复杂的情况下,容易被人利用和误导。网络愤青极端化的言语和行为,容易引起群体意识继而造成群体事件。网络愤青为了标新立异,常常以对立和批判为己任,凡是一般人认为对的,他们都说“不”。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是非观念不鲜明,容易迷失自我的表现。

(五)“山寨文化”现象

山寨文化是依靠模仿、解构等手段活跃起来,主要借助网络媒介传播,用来满足大众尤其是社会基层消费族的娱乐消费需求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其“基本内涵是低成本模仿”[7]。山寨文化流行得益于它来自民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草根”文化。但山寨现象在大学生中流行也有其消极的影响。首先,山寨文化依靠抄袭、复制、盗版、剽窃,对知识产权造成冲击。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其次,山寨文化的流行强化了功利思想和玩世的心态,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校园亚文化负面效应的多维解析

校园亚文化负面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可从大学生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方面分析。

(一)多层面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青年学生失去向上的动力与信念

当代中国处在转型时期,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背景之下,青年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如教育公平、就业、住房、收入分配等。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提出的“下流社会”的概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他于2006年,在其著作《下流社会:新社会阶级的出现》中提出“下流社会”,特指青年人面对竞争压力,在工作、婚恋、学习中逃避责任,最终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到社会底层,对人生缺乏热情和甘于平庸是“下流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中彷徨、挣扎,失去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在本应该是对国家、社会、自己的学业、生活都抱有热烈感情的大学阶段,却变得暮气沉沉,整天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

(二)海量混杂的网络信息,诱导青年学生淡化责任感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快和扩展。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他们喜欢独立、自主,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缘于此,他们排斥官方的信息,喜欢从非官方渠道去获取信息。获得信息之后,由于缺乏思考的时间,随意通过网络发表一些与主流价值观、与事实真相不相符合的观点。这种行为反映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匮乏。同时他们对网络上信息辨别能力不强,容易散播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情绪。青年学生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中,缺少正能量鼓励,使命感逐步淡化。

(三)“少子化”家庭成长经历,导致青年学生适应力不强

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没有兄弟姐妹即“少子”的家庭,使他们有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家人的过度溺爱,导致了他们适应环境能力弱。他们在生活中害怕吃苦,缺乏自立自强精神;追求物质享受,忽视自我精神改造;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三、以“中国梦”“正能量”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上述青年学生身上存在的亚文化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思想教育工作者从上述现象中,体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憾,进而及时引导,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弘扬“中国梦”,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个伟大的构想。他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8]。“中国梦”是无数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来努力。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中国梦”的价值、内容及实践方式有科学的认识,并将之贯穿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和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大学生要将“中国梦”视为成长道路的需要,同时也要变成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8]青年中出现的“啃老”等现象,正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的真实写照。我们必须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中国梦”的共同基础。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增才干,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避免上述亚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培育“正能量”,增强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动力

“正能量”一词在中国的流行则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它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9]。大学生是生命个体,是学习的主人。大学教学中,不论是知识与能力,还是道德与精神,都要服务、服从于生命活动[10]。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正能量的需求,使他们面对未知世界的时候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样才会避免出现“叹老”“晒遗憾”“啃老”等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依靠自身的魅力和能力去做表率,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正能量的存在。教师及相关部门在平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去宣扬正能量,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让年轻学生切身体会到正能量。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挫折和困难。

(三)搭建新平台,营造高校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场所。校园中“叹老”“啃老”等现象也是大学生多元化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随着这些现象的消亡或许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现象。这些都启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利用丰富的校园媒体和新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园涂鸦墙、微博、微信、易信等去宣传、建设主流文化,开掘校园亚文化的正面影响,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

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深刻持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快乐和全面成长。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视亚文化中的负面效应,深刻认识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高举“中国梦”的伟大旗帜,以正能量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周 游,龙正辉.大学校园亚文化构建研究——基于高等学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文化诊断[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45 -48.

[2]何中华.青年“叹老”现象之原因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0-13.

[3]王小璐,风笑天.青年何以“暮气沉沉”——基于转型期青年压力的分析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4(1):22-29.

[4]权福军.青春的别样体验——青年“叹老”现象的叙事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79-83.

[5]吴立忠.青年人“叹老”心理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4-18.

[6]胡解旺.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06(1):38-40.

[7]刘瑞生.中国刮起“山寨风”:山寨成最流行网络新词[N].[EB/OL][2009-02-19]中国广播网.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9]何云峰,丁三青.大学教学的品性、发展困惑及改革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2(4):104 -106.

[10]常勤毅.中国“正能量”文化内涵与构成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3 -238.

猜你喜欢

亚文化现象校园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