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2014-04-11赫崇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孙中山行政思想

张 杰,赫崇飞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在十二届人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新赢回世界第一,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从孙中山的大同梦,到毛泽东的强国梦,再到邓小平的发展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表现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奋斗理想。正是在三代伟人审时度势行政管理思想的指引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愈加清晰。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代伟人的行政管理思想是由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不同的个人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的。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比较三代伟人的行政管理思想,是我国行政管理本土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特色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三代伟人行政管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专制与民主对孙中山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掀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中国从天朝上国沦为东亚病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民主主义高潮,英、法、美、德等国建立了立宪政体,而俄罗斯、西班牙等国也进行着反专制争民主的斗争。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救国图强,必须打破封建政治与行政的统治,进行政治和行政制度改革。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议会共和制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给予孙中山极大的理论支持和精神鼓励。他领导辛亥革命拿起西方反封建先驱们的武器,推翻了满清帝制,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共和政体。

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是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和官僚体制的深刻认识与批判,是中国腐朽专制统治与西方现代民主思潮交织碰撞的必然结果。孙中山“行政发展理论的提出,正是世界各种风潮的和声,是对中国政治与行政发展理论真空的弥补”[2]。孙中山是第一位较为系统阐述中国由传统行政到现代行政转变的思想家,他积极地把自己的行政管理思想运用于革命和建国的实践当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使自己的思想日臻完善。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就是在政治、经济、行政、思想文化诸方面全面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

(二)战争与革命对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

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救国图存的新篇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1年代表着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被点燃。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开始了漫长的征程。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破旧立新的关节点。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是在维护国家统一、保卫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诞生的。中国的客观形势要求行政管理政策既要有利于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战争情况,随机应变制定应对策略,又需高度保密;并且还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极高的威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局依然严峻,抗美援朝、越南战争以及“冷战”的世界格局时刻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局势。行政管理策略既要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控制社会,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又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统一进行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等。因此,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中以党代政、高度集中的思想发挥着巨大的效力。在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使战乱后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三)和平与发展对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使世界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步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3]105。邓小平看到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发展,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将政府管理职能转向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指出政府行政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组织经济建设。他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方法,采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综合进行管理。政府主要提供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间接的宏观管理。在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从温饱迈向小康,国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腾飞。

二、三代伟人行政管理思想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人文思潮影响下的孙中山行政管理思想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所创获者。”[4]可见,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不仅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深受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其核心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孙中山用他的思想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唤醒了中国人民。

孙中山早年留学美国,美国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制典型的国家。孙中山在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时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优势,将其发展为“五权宪法”。孙中山也深受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影响,卢梭认为人民握有国家最高主权,人民主权就是人民公意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孙中山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突破了代议制的范围,倡导“全民政治”。孙中山借鉴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行政管理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二)马列影响下的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用他的思想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也沿袭了马列,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巴黎公社中总结的经验和列宁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在建国初期对国家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从巴黎公社中总结出行政管理经验,形成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对全社会的劳动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并按比例分配的行政管理思想。苏联的行政管理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管理。其特点为强调阶级斗争、专制职能,而忽视民主职能;强调计划经济,包揽社会服务职能;重视行政,忽视法律和经济手段。苏联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应对外敌入侵、恢复战后经济等非常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行政管理思想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管理效力。

(三)延中鉴西的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既与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一脉相承,又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创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让中国人的脊梁骨硬起来。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继承了毛泽东的行政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规避了毛泽东行政管理的失误。他坚持了毛泽东行政管理中的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人民参加管理、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克服官僚作风等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并指出我国原有行政体制的弊端:权力过分集中、机构庞大、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制度不健全、人治色彩浓重等。邓小平提出要大胆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行政管理经验,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竞争激励机制、公务员制度、行政决策的科学方法、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等行政管理经验。邓小平坚持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行政管理经验,推进了中国行政管理思想的发展,并带领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

三、三代伟人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孙中山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权力制约原则。孙中山提出“直接民权”的行政管理思想,主张通过人民对县级政府、议会直接行使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在内的四大参政权进行监督,设置人民监督国家权力的途径和方法,对政府行使有效的控制,体现了政治主权在于人民的全民政治观。孙中山曾支持宋教仁从事组党的活动,甚至希望中国实现两党制,认为不同政党执政是民意的体现,有利于政党之间互相监督与扶助。在“五权宪法”中,孙中山补充详述了监察监督的思想,即设立监察院监督政府,通过立法院的设立,完善以前的法律监督和人民监督的思想,实现五院权力的相互制衡,确保民权顺利实施。但孙中山在完善发展法律监督、人民监督和监察监督等思想的同时,却逐渐抛弃了多党竞争来监督政府的思想,主张以一党主政的方式实行政党对政府的监督。孙中山提出的权利制约论体现了人民权对政府权的制约与监督,平衡了人民和政府的力量。

道德立国原则。孙中山明确指出:“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有世界。”[5]可见,道德立国是孙中山“德治”理念的逻辑起点。他要求民国的官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公仆意识”,多次强调官为民仆的角色定位。孙中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固有道德,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将儒家“大同思想”“民贵君轻”等思想融入到行政管理思想之中。孙中山所说的“天下为公”,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同时,孙中山还借鉴西方的道德发展思想,倡导“利他”“博爱”和“服务”的道德理念。孙中山以中国传统的伦理美德而自豪,他时时强调国民道德人格的造就,指出官吏为民表帅更应完善自我,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地完善道德修养。强调人人都要有良好的人格、良好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精英治国原则。孙中山指出,政府行政的高效、廉洁和民主必须依赖精英人士。他说:“国民是主人,就是有权的人,政府是专门家,就是有能的人。”[6]740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体现了鲜明的精英治国理念,也称为科学行政理念。孙中山对“政治”的定义具有鲜明的特点,他指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6]754他认为,管理众人之事需要有才有德的人,而大多数国民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因此政府的行政事务需要专门家来管理,他们具有治理国家和管理公共事务的非凡才干和素质,政府必须依赖他们实现行政的高效、廉洁和民主。

(二)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理实结合”原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毛泽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能够使理论结合客观实际,制定符合实际的行政管理决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敌我力量消长的不同情况,筹划了土地革命前期的游击战到后期的正规战,抗日战争时期是由正规战转为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又由游击战转变为正规战。针对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行政管理方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毛泽东根据国际布局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主张联合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第一世界,开创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学说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分别在《井冈山的斗争》和《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把民主集中制广泛的应用于人民群众组织当中。”[7]“对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8]民主集中制要求统筹兼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9]

“权力民授论”原则。毛泽东提出“权力民授论”,指出政府和执行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推进了历史的发展,他们创造了人类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必须时刻做到“以民为本”,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才能克服所面对的一切困难。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790毛泽东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根本利益,并且要加强政权建设,防止权力腐化,以免损害群众利益。

(三)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有限政府”原则。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坚持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的“有限政府”的行政管理原则。邓小平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变成了党去包办一切,干预一切;实行一元化领导,变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10]142他认为,党委主要保证政治上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则应独立负责地处理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他把许多本来不该由政府行使的职能归还给各种社会主体,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邓小平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自动调节,政企分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府宏观、间接的行政管理方式,领导我国迈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道路。邓小平“有限政府”的行政管理思想,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依法行政”原则。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10]332他指出:“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10]359-360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制定、健全行政组织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要对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编制、责任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邓小平指出:“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制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3]177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邓小平依法行政的管理理念,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党治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又要依法行使公民自由权利,维护社会安定。

“科学行政”原则。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0]180-181邓小平注重学习科学的方法,促进行政体制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科学合理地配置政府权力结构,实现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再次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373他充满科学精神的行政管理思想,推动了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进程。

四、三代伟人行政管理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孙中山提出的权利制约论的行政监督机制,对我们解决目前干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启发。目前我国监督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缺乏监察独立性,难以发挥监督职能,导致严重的腐败问题。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应对监督机制进行调整,使之具有相对独立的监察权,将对我国解决腐败问题起到实效性作用。孙中山的道德立国理念和精英治国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中有很多科学成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行政管理思想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理论改革的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在现今的行政管理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权力民授论”注重发挥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行政管理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中活的灵魂,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邓小平对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改革的有限政府原则,实现了资源和职能的优化配置,提高与扩大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和平发展时期行政管理思想的伟大革命。邓小平提出的依法执政的行政管理理念是中国进入法治社会的主要标志,依法行政对规范制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的基本保障,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形成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强大合力。邓小平坚持科学行政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缩减收入差距、城乡差别,增强社会保障,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中都体现了科学管理方法的效能和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坚持邓小平改革创新的行政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道路,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有力依托。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2]贺 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3-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60.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25.

[6]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7]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1.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1058.

[9]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3.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孙中山行政思想
行政学人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