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

2014-04-11李泽华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保障性工程质量住房

李泽华

(大丰市城乡规划市镇设计院,江苏 大丰 224100)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类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定向安置房、两限商品房、安居商品房。

一、保障性住房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保障性住房是德政工程,牵涉经济全局,关系民生福祉。随着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的实施,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保障性住房从策略、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都要求极其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最终决定着保障性住房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为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来对待。保障性住房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投入使用的房屋是否安全可靠,关系到广大的中低收入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来是为民的一项重大福利,却危害到居住者的安全实非明智之举。

由于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动,如决策、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序、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项波动,如保障性住房的造价方面,材料的价格是影响造价的重要因素。设计方面,保障性住房讲究是实用性和安全性,而把保障性住房设计成美观,但不实用。施工方面,材料品种使用失误、施工方法的不当、操作的失误都是影响保障性住房质量的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往往存在隐蔽性,保障性住房工程也不例外,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尽量消除这一点,必须避免事后从建筑实体表面进行检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保障性住房质量的因素。

二、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发展迅速,住房供应结构已呈多元化,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是,面对一般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各项住房保障制度不够细致,配套政策与措施不到位,可操作性差,可控制性差,很难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实现,易出现政策的预期目标和实施的错位问题。我国政府时刻都在关注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稳步推进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是我们仍需要针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的分析,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遏制损害保障性住房质量的现象发生。

很多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存在以会代批、以文代批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没有办理与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如工程地质勘测、施工图审查等,擅自开工现象屡屡发生,工程质量存在失控风险。

个别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开发建设、施工方为一个公司,责任不清,担任保障性住房的总监,往往承担多项合同的总监任务项目经理身兼多职,存在借用项目经理的现象,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上没有选用更具合理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部分工程项目的墙体材料还在使用混凝土多孔砖,部分工程项目还在使用预应力空心板。个别工程没有及时拨付配套资金,工程款不到位,处于半停工状态。

大兴建设,易埋下质量安全隐患。2011年,各地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监管不到位,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因缺乏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经验,加之难监管的问题,已暴露了不少问题。除2010年的保障性住房的“墙脆脆”、“楼歪歪”之外,2011年还出现“瘦钢筋”、1平方米卫生间、套内面积比例过低的住宅、新建保障性住房的拆除与重建等现象。因此,应做好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管主体,实施有效监督,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

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监理单位质量行为问题突出,保障性住房的施工单位购进的工程材料无可追溯性,监理工作力度较弱、把关不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齐全,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予以默认,对施工中出项的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不力,没有按照《平行检验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平行检验的数量达不到正常检验数量的30%,不能够反映工程质量全貌。没有按照验收程序组织参建各方共同进行验收,形成执法盲区和监管真空,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三、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控制措施是针对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管理不到位和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来加强管理。既要强调全面质量控制,又要突出重点控制,如外购原材料控制、技术质量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既要强调技术质量控制,又要重视管理方面的控制。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墙体材料可以采用页岩多孔砖,限制使用预应力空心板,层面防水层宜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卫生间墙体粉刷必须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墙体大面积褪皮现象的产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减少并消除墙体开裂、楼板缝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格施行见证取送样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相关通知精神,依据相关材料标准、规范,强化保障性住房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的监管。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中实行项目工程材料采购备案制,保证建设工程材料的可追溯性,即施工单位将工程中所使用的全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注明品种、规格、数量、进货时间、生产厂家、经销商及资质、出厂合格证、复试情况登记造册,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后,三方共同签字盖章,纳入竣工资料。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开展平行检验,平行检验的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30%。政府监督检验抽查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5%,检验结果作为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的重要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参建各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要制定施工现场总代表人,全面负责协调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设计单位要做好设计交底,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要建立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统一管理,要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监理单位要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担任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总监,只能承担一项监理合同的总监任务,不得再担任其他项目的建立任务。要根据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难点,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多种形式,及时到位进行监督检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认真履行对重大质量问题和事故的督促整改和报告的责任。

四、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想要做好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认真实施技术交底制度、制定作业指导书、贯彻执行样板制度。我们要让这些制度和规范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在真正工作中得到发挥,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保障性住房质量的作用。

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发挥实际作用,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否真正有效进行下去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承包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下去的前提下,从承接工程项目、工程调研、工程设计、施工实施准备、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操作和回访业主等方面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承包单位应根据其承包工程的范围、特点,以及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协调管理。通过技术协调、管理协调、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保质保量的施工建设,提高设计图纸的资料,减少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从图纸开始就严控质量,能够提前解决的就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健全的管理制度不可或缺,通过管理以工程项目中各方面的配合问题,由一个项目经理统一领导,由其专一指挥,解决各单元的协调工作。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各单元的工序和设计要求,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在所有的资源当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因此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职业素质,优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奠定质量控制的人本基础。项目工程质量是所有参建人员协同工作的结果。参建人员是形成项目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前有保障性住房推倒屡屡重建的现象,给工程项目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使工程项目质量提高上去,首先要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参建人员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人员身上。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劳动纪律教育、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从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员的使用。禁止无管理资格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上岗。

建立一套独立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单位和只能部门之外的第三方验房机制,对房屋质量把关。如果保障性住房在验收交付使用后又暴露出质量问题,则要让第三方与其他相关责任方一道连坐责任。但是,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障性住房要按照“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充分发挥质检人员的质量检查控制作用,树立质检人员的权威性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还可以建立质量评审制度,为促进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保证工程项目评审机构作用充分发挥,以参建单位要严格按照质量评审制度的要求施工,针对现有的环节实施全面管理。积极创建现代化的评审体系,以“评审制度”为指导全面开展项目管理,能够有力地敦促施工方保质保时地完成保障性住房项目。

[1] 宋艳军.浅谈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认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9).

[2] 钟轶.市政公用工程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3] 徐吉平.试析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2).

[4] 王楣楹.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和改革探索[J].中华民居,2013,(24).

[5] 马智利.浅谈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6).

猜你喜欢

保障性工程质量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住房保障
论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